2012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一、文言文。
一)默写:(14分)
1正是男孩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朝代作者3分)
2、南山新长凤凰雏长成须读五车书。
朝代作者3分)
3、人之立志, 。3分)
翻译: )4、士别三日, 。3分)
翻译: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2分)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0分)
1、蜀之鄙有二僧2、吾欲之南海。
3、子何恃而往4、越明年。
5、西蜀之去南海6、顾不如。
7、权谓吕蒙曰8、但当涉猎。
9、与蒙论议10、非复吴下阿蒙。
三)阅读下文,完成相应习题(20分)
鹦鹉灭火(10分)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贵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便入水濡rú羽(把羽毛在水里沾湿),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
”对曰:“虽知不能,然尝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1.解释句子加点的词。(4分)
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去( )
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虽( )
然尝侨居是山, 是( )
禽兽善行善( )
2.揣摩下面句子的意思,用现代语言写出来。(4分)
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不忍见耳!3.读完此文后,你认为鹦鹉的可贵之处在**?(2分)
诸小儿取李(10分)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戏。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①王戎,西晋人,“竹林七贤”之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6分)
尝与诸小儿戏。
诸儿竞走取之。
取之信然。2.翻译“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2分)
3.这个小故事要说明的是2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忆读书冰心 (11分)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宇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大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个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运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大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本文选用时有删节)
1.本文选自《 》作者原名2分)
2.在文中找出能表达出本文主旨的一句话:(1分)
3、“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1分)
4.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2分)
5.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2分)
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
6.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3分)
二)(15分)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他认为:
“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
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
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
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便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在文中( )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1.5分)
2、填表。(1.5分)
姓名读书法。
沪教版六年级第七单元试卷
2012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第。七 八单元测试卷。一 文言文 30分 一 默写 12分 1正是男孩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朝代作者2分 2 南山新长凤凰雏长成须读五车书。朝代作者2分 3 人之立志,2分 翻译 4 士别三日,2分 翻译 5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作者2分 6今朝试卷孤蓬看,...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第七章
精品资料。7.1线段的大小的比较。学习目标 1 初步掌握线段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并会用数学符号表示 2 会用直尺 圆规等学习工具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初步体验基本的作图语句 3 掌握两点间距离的概念,并理解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 线段 射线 直线。1 线段的表示方法 1 我们可以用...
鲁教版六年级上第七单元学案
选择最佳答案。1.where s the bag?i know.a.aren t b.don t c.isn t 2.i see 看见 your english book.it s on the bed.a.is b.am c.can 3.where are your pensare in my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