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
教学要求:1.学会10个生字,认读4个字。
2.能体会到人物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地写出对难句的理解。
4.了解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从而对老班长的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无微不至关心战友的崇高品质产生敬佩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2.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掌握“喜出望外”、“回味”、“严峻”、“收敛”、“奄奄一息”、“瞻仰”、“闪烁”的本意,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题意及课文的基本内容。
3.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段意。4.学习课文第1段,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边我们学习了***的《长征》一诗,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有关长征故事的课文。
在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情况。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1.什么叫“青稞”(kē)?
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主要产在**、青海等地。)
2.“作料”的“作”读第几声?什么叫“作料”?(作”是多音字,作料的“作”读第二声。“作料”就是烧菜时用的油、盐、酱、醋等调味品。)
3.“回味”是什么意思?(“回味”是指在回忆中体会曾经经历过的美好事物。课文中老班长这样说,是为了消除“我”的怀疑,使病员安心地喝鱼汤。)
4.“弥(mí)漫”两字怎么讲?“夜色弥漫”是什么意思?(“弥漫”是充满的意思,“夜色弥漫”就是到处充满夜的景色。)
5.什么叫“严峻”?(严峻”就是严厉、严格的意思。)
6.“敛”(liǎn)字要注意读音和字形。“敛”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是什么意思?
(“敛”是收拢的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指老班长的笑容收起来了,消失了。)7.“掣”(chè)字怎么讲?
(“掣”是拽、拉的意思。)
8.什么叫“奄奄一息”?(奄奄一息”是呼吸微弱,快断气了的意思。)
9.“瞻”字在字典上怎么讲?什么叫“瞻仰”?(瞻”是往上看或向前看,怀着敬意仰起头来看,如瞻仰***、***的遗容。)
三、说一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课题叫“金色的鱼钩”?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分段?1.给课文分段。2.试说出各段段意。
课文按故事发展顺序共分为四段:
第1段:(从开头到“大伙都叫他‘老班长’”)讲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情况,介绍了老班长的外貌和“老班长”这个称呼的由来。
第2段:(从“三个病号走不快”到“沉重极了”),讲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
第3段:(从“挨了一天又一天”到“很久很久”),讲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第4段:
(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五、指四名学生读课文。六、学习课文第1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在2024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2.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4.齐读课文第1段。
小结段意:写2024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老班长接受了保护三个小病员的任务。七、作业。1.读课文。2.抄写常用词语。
教学反思:在学习这类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如何指导学生分段,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承载的一个较难的学习任务。一定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确定较好的分法,让学生在不断的修改中完善段意即主要内容。
从而习得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学习第段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
喜出望外回味衰弱弥漫严峻奄奄一息收敛抚摸瞻仰闪烁。
二、继续学习课文。默读第二段。
1.看课文第3自然段,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因为“饥饿威胁着我们”。
)为什么用“威胁”?(说明当时困难十分严重,如再找不到吃的,大家就有生命危险。)
2.第4自然段中写老班长“喜出望外”地跑回来,他为什么“喜出望外”?(正当饥饿威胁着他们的时候,老班长忽然在池塘边发现有一条鱼跳出来。他想,可以钓鱼烧鱼汤给三个小病员吃。
喝了鱼汤,他们的生命就能得救,可以走出草地了,所以老班长“喜出望外”。)从“喜出望外”这个词语中,想想当时老班长的心情。(老班长正在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忽然发现有鱼,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
这也说明老班长有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3.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从来没有吃鱼时,老班长是怎样向小梁解释的?老班长为什么坚持自己不吃鱼?(老班长牢记教导员的教导,所以坚持自己不吃鱼。
老班长又向小梁讲述了目前的困难,说明自己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必须这样做。这充分体现了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4.为什么小梁端起搪瓷碗,觉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因为他知道这小半条鱼来之不易,而且老班自己没吃。)
5.老班长看见大家不吃鱼汤,说了什么话?把老班长说的话读一读。为什么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小梁知道?
(最后一句话是暗示小梁,要他记住,“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鼓舞他们的信心”。这是老班长前一天对小梁说的话。
这里。的暗示带有命令的意思,所以是严厉的。)
6.读课文,从“以后”到“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指名三人读。分角色朗读其中小梁和老班长的对话,一人读叙述部分。(从对话朗读中体会老班长确实是小战士的“上级”、“保姆”、和“勤务员”,突出老班长的精神感人之深,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决心之大。
)7.为什么老班长看到大家不吃鱼汤,收敛了笑容?看到大家吃完鱼汤,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笑容?(老班长看见大家不吃鱼汤,怕大家身体更加瘦弱,走不出草地,完不成任务,所以心里发愁。
看见大家吃完鱼汤,虽然鱼汤很少,但总可以维持生命,可以走出草地,完成上级交给他的任务,所以他心里很高兴。)老班长的感情变化,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意见。
)小结第二段段意: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三、学习课文第三段。默读课文。分小组讨论。
1.接近草地的边缘时,小病员是怎样的情形?老班长呢?老班长怎么对小病员说?大家的心情怎么样?
2.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
3.老班长为什么还坚持不肯喝鱼汤?(老班长生命垂危,仍然惦念着党交给的任务,坚持不喝鱼汤,而要把鱼汤让给小病员吃,让小病员喝了鱼汤后能走出草地。)4.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结第三段段意:老班长完成了任务,走到草原边缘,老班长牺牲了。四、学习课文第四段。齐读第四段。
1.“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小梁为什么要这样做?(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梁当时的感情。)
2.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
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小结第四段段意:
写小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五、齐读全文。
六、看插图,哪一位是老班长?看看他的表情怎样?他们正在想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得具体生动,非常感人,老班长的形象和内心活动都深深印入我们的脑海中。老班长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和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七、作业。
1.复习课后练习第1题。2.填写:时间:__地点:__人物:__起因:__经过:__结果:__教学反思:
紧紧抓住课文的结构特点,理清思路,从而进一步感悟文章的内容、中心,明确老班长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组织学生讨论、边理解、边指导朗读了老班长牺牲一节,学生情绪激动,情感得以陶冶,运用朗读提升学生情感。
第三课时。教学要求:
读课文,体会老班长的思想品质。学习人物外貌描写的好处。完成课后练习。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体会老班长的思想品质。
二、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三、完成课后练习。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科文中老班长外貌及肖像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作用,学生习得习作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不能笼统地,模式化的进行描写,而是一定要抓住能表现人物特点、性格、品质外貌特点来写。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小学语文第11册第七单元检测试卷 平谷区 班级姓名分数 一 积累与运用 共50分 1.下列三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读音是错误的,请将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 a 歼灭 qi n 凝视 n n 蜷缩 qu n 崎岖 q b 晋察冀 j 恶劣 li 粗糙 c o 奄奄一息 y n c 念叨 d o 沉着 z...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谁先上场。可能性。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8 100页。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可以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基础上进行的巩固学习。学生在设计符合要求的活动方案过程中,既巩固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又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实际要求...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首先,要仔细观察图画,弄清画面含义,抓住画面的主体。看图作文中,画面的主体往往是人物。要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 相貌 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 年龄 身份 从人物的表情 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面貌,以及他在干什么 还要观察周围环境,弄清事件发生的时间 地点以及和事件有关的物品。其次,要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