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参考 第三单元

发布 2020-07-30 02:28:28 阅读 9100

10 两小儿辩日。

教材简析: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的是孔子在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儿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远,什么时候离人近。

双方各持己见,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儿笑话。故事体现了两个小孩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同时也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篇文言文不仅叙述事情层次清楚,而且还蕴含着道理引人思考。

学习这则文言文的目的:让学生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理解故事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

设计理念: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

要多读精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感受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帮助学生学会“盂、孰、汝”3个会认字和“盂、孰”2个会写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搜集孔子的生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读题存疑。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古文。(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齐读题,理解:“辩”——争辩、辩论,“日”——太阳。

学生质疑: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他们在争辩太阳的什么呢?

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通过对“辩”和“日”字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提出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语速较慢,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便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2、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老师帮助解决难读的语句。

3、读课文,对照课后注释、查字典,自己尝试弄懂课文中句子的意思。

4、学生复述故事,老师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5、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古文的学习,先要读通、读顺、读熟,再求理解、翻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由于有注释的帮助,本篇古文学生基本上能够自己读懂,当学生对个别句子的理解不到位时,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

此环节的教学,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

辩斗”的观点: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辩斗”的理由: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由于两小儿观点不同,看太阳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现象也不同,两小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我们分组来读一读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弄清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在反复的品读中感受两小儿说话有理有据。】

3、开展“辩斗”。

1)理解“辩斗”的意思。(争辩、辩论、辩驳)

2)学生反复诵读两小儿“辩斗”的内容。(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

3)小组合作展开“辩斗”。

激烈的“辩斗”马上就要开始了。为了赢得这场比赛,请你与小组的辩友合作,好好练习。

4)请两学生上台当两小儿进行“辩斗”,老师友情出演孔子,师生一起上演一出《两小儿辩日》。

4、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两小儿的观点,孔子赞成谁?反对谁?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介绍孔子,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3)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感受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辩斗”这一环节巧妙地再现故事的情境,使平面的、静止的文本变得可感、可触;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不仅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激活思维,发展语言,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和感悟。】

四、评价人物,抒写感受。

1、读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你喜欢这两小儿吗?为什么?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

2、结合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评价的目的在于能够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悟能力。因此,让学生谈谈两小儿和孔子,写一写自己感受,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和表达欲望。当学生理解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之后,就可以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学以致用,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尝试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

早晨中午。近大车盖盘盂小远。

远凉沧沧凉凉探汤热近。

课后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见两小儿辩斗而日中时远也( )

孔子不能决也及其日中如探汤( )

2、按要求写句子:

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各自的观点是。

两小儿辩斗各自的理由是。

3、翻译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b、孰为汝多知乎?

3、两小儿辩斗表现了两小儿的精神。

4、“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

补充建议:1、朗读、背诵。小学生接触文言文很少,教学时要重视学生朗读。

教师先通过范读课文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再指导学生用文言文的朗读方法自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理解内容,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读懂了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演、练,让学生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积累语言,从而热爱古代灿烂的文化。并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形成个体独特的体验,使得作者、学生及文中主人公的思想得到交融。培养其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

3、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发表自己看法,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对语言敏锐的感悟能力。

11*飞天梦圆。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不懈的追求,重点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州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课文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步地实现了。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宇宙。

设计理念:教学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郭沫若语)在教学中,要培养这种精神,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自主学习的机会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空留给学生。

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完成教与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会认“嫦、娥、绚、穹、锲”5个生字,读读记记“绚烂、壮举、凌云壮志、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把梦想变成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的精神。

教学准备:1、查找、搜集有关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走进千年飞天梦。

从远古时期“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

这是一个瑰丽绚烂的梦,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梦。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飞天梦圆》,去感受这个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板书课题:飞天梦圆)

学生读课题,质疑,理解课题。

这个梦就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圆”是圆满,周全的意思;“圆梦”,是指实现梦想或理想。课题的意思是“飞天的梦想变成现实了”。)

先由神话故事激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再根据课题质疑,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嫦、娥、绚、穹、锲”等字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先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再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步地实现了。

最后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宇宙。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船长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 课题 19 船长。课型 示范课。授课 伍洪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2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 舍己救人的精神。3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4 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

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船长》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 船长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哈乐威船长忠于职守 临危不惧 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2 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教学重点 难点 课文是怎样通过物的语言来表现哈乐威船长忠于职守 临危不惧 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教学准备 cai课件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整体感知...

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s版六年级下册 4 天上偷来的火种 教学设计 2009 5 9 浏览 388次 编辑 admin 教学目标。1.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2.依据文章的表达顺序,讲述这个故事。教学准备。教师 准备希腊神话故事的有关音像 资料 准备外国古典名著名篇的阅读推荐篇目 资料。学生 制作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