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复习课《审题》

发布 2020-07-29 14:35:28 阅读 8896

审题。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练习活动,复习巩固口算技能,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审题对解题的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和掌握一定审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审题的习惯。

一、热身起跑。

师:同学们,你们开始复习了吗?

生:开始了。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在复习做题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计算马虎粗心,审题不认真等,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针对这些问题上一节数学课。

师:下面我们先来个热身运动,口算下面几道题。比一比谁能全部做对!

教师出题,3分钟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己批改)

师:刚才这些口算题全对的请举手。

师:哦,真不错,很多同学全对。真棒!通过刚才的这几道口算题,你觉得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一分钟时间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师:交流后,你觉得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计算要细心,读题要认真。

师:真棒!其实不管做对还是做错,我想我们都有自己的收获!

2、跌入陷阱。

刚才做了几道口算题,做对的同学不要骄傲,再接再厉,没有做对的同学也不要气馁,接下来要好好表现了。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份试卷,5分钟内,看哪些同学能圆满地解答这些题。

师提醒学生,为了公平起见,拿到试卷后,先不要看,等老师说开始再开始答卷)

附:综合测试。

1、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2.脱式计算:1.25×32×0.25

3.解方程:6.8+3.2x=26

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5.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同时分别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5米,小兵每分钟行65米,小狗每分钟跑240米。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跑,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这边跑……当小明和小兵相遇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6.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2米。她爸爸准备把南内墙刷上彩漆,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

8平方米。算一算,小红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彩漆?(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

4千克。)

7.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6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那就笑在心里,等待5分钟的到来,好吗?

师: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快,快!

(此时,屏幕上出现了第7题,听课老师看后纷纷窃笑,估计很多学生要上当了。师善意地提醒:独立思考,真好;独立做,不看别人的,做得很好)

师:时间到!这张试卷做完的同学请举手!(只有几人举手)没有做完的同学谈谈你的感受。

生1(怒气冲冲):老师,时间不够,题目太多。

师:是吗?那我们请做完的同学起来说说,是不是他有什么诀窍做得快?

生:老师最后一个题目,让我们做完第一题就行了,第一题是“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师:是这样吗?也就是我只要在左上角写上名字就可以了?是不是这样?

师:刚才我发现了,有的同学做了第一件事情,还有的同学名字也没有写,赶紧去。

做题了。刚才第一题除了要求大家写名字,还要求做什么?

生:还要认真读题。

师(感叹):你看,老师提醒你了,你没有读完,这能怪我吗?

很多学生低头,自责状)

师:你说能不能在4-5分钟内把试卷做好?

生:能。师:这份特殊的试卷是可以的,用4-5分钟看完,再写上名字。不过,平时的试卷是来不及完成的。是吧?所以我们在以后做试卷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呢?

生:以后解决问题时,先审题,再好好做。

三、走出迷雾。

师:那好,再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把没有做完的完成。

生独立解答。请同学把做好的2,3题写在黑板上全班纠正。稍后进行第4题的反馈)

师:哪位同学起来说说第四题的算式?

生1:300-4×60=60(千米)

师:还有别的答案吗?

生2:60×4=240(千米)

师怀疑地说:啊,还有不同的答案?认同第一个答案的请举手!同意第二个答案的呢?(生举手表决)

师:哎,怎么这题有两个不同的答案呢?你们究竟同意哪一个?同意第一个答案的请举手。

很多学生改变了自己的选择)

师:为什么改变自己的想法了?

生3:因为“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就是说,求4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师:是这样的意思吗?那么,对于这个题,你们会画线段图吗?

学生独立画线段图,找学生上黑板画一下)

师:刚才有人画好了,有的在头脑里画了图。画出图以后,是不是不会错了,看好问题求什么?

生(齐答):求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师:我们一开始以为求什么了?

生4:以为是离乙地多少千米?

师:刚才做这一题,最关键是把题目认真读完。当你看完题后,把线段图画出来,问题就解决了。

师:第5题已经做出答案的请举手。(全班只有几个人做好)那么多人没有答案,老师就好奇地想:

没有答案一定是碰到难处了,那就请你来说说。如果把自己碰到的难处说出来,那就是水平。(无人响应)是不是题目看不懂啊?

这题目特别长,能不能看清楚这个题目讲什么事情,**看不明白?

师:你第一个勇敢地举手,请你说。

生:“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跑,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这边跑……”

师:接着是省略号,什么意思?(生解释)题目意思明白了,那现在会做了吗?

生1:我是这样做的:

55+65=120(米)

1200÷120=10(分)

240×10=2400(米)

师:跟他一样答案的举手。(很多学生举手)除了这个答案,还有什么答案?

生2:还用55+65=120(米)

1200÷120=10(分)

240×10=2400(米)

2400×2=4800(米)

师:很好,刚才别人都同意这个答案,你还有答案。究竟哪个答案对呢?

(师指着板书)我们先来看:55+65=120(米)——求的是什么(是指速度和)?1200÷120=10(分)是指什么(相遇的时间)?

为什么用10×240?

生1:小狗用的时间就是10分钟,再用速度乘时间,就是小狗走的路程。

师:抓住问题来想,这题想明白了。那么,这两个答案究竟哪个对呢?我很好奇,这位同学为什么还要用2400乘以2呢?

生2:我以为小兵也带了一条狗。

师哈哈大笑:对,对,对,原来他以为小兵也带了一条狗,一共两条狗了。这就又提醒我们了,以后看题目时……

生齐说:看清楚,仔细读。

师:很好,这题确实可以这样理解,“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有可能两人都带小狗,也可以理解为小明带着一条狗。

两只狗,就走了4800米。我还真的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这可不是老师有意设计的。

师:对于这个题目,我们要从问题入手,找出找出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认真读题,排除干扰项,通过现象抓住它的本质来解决。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最后一题,谁来汇报?

生1:4×3.2=12.8(平方米)

12.8+2.8=15.6(平方米)

15.6×0.4=6.24(千克)

其他同学笑了,看出来第二步好像不对)

师:哦,别说人家错了,还有不同想法就大声说出来。

生2:4×3.2=12.8(平方米)

12.8-2.8=10(平方米)

10×0.4=4(千克)

师:好!孩子,还有不同答案吗?很好!哪个答案对呢?

生:第二个答案对!

师:第一个与第二个不同在**?看得出来,这也是一个本领。

生3:他们解题中的第二步不同:上面是加,下面是减。

师:对,区别就在这里。那究竟应该是加上2.8还是减2.8,减还是加呢?

生4:应该是减,因为窗户上不要涂漆,应该用减法。

师:说得真好!窗户上不要涂油漆,所以要用减法。那这题应该选哪个结果呢?

生:应该选第二个。

师(故意放慢速度):第二个答案是对的?

生5(很自信):我认为这两个答案都不对!因为题目里“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

2米。要求南墙刷上彩漆。”这样就必须知道房间的高,而题目里没有告诉我们,所以我认为这两个答案都是错的!

师:你们觉得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

师:刚才这位同学非常的机智,没有被题目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在大家都认为对的时候,他有勇气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很不容易的。请大家为他鼓掌吧。

师:通过做这个题,让老师想起了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听呢?

生:想。师:从前,有一位船长,船上装载着75头牛和45头猪,你们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求出这个船长的年龄是多少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两个量根本与问题问的没有半点关系,风马牛不相及的。

师: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就是这样一个问题,竟然有很多学生算出了船长的年龄了,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吗?有75-45=30岁的,有75+45=120岁的,觉得不可能是120,然后再除以2,得出60岁的。

师:因此我们在做题时,不能看到数就进行计算,要先弄明白数量之间的关系再去做,对吗?

4、交流收获。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处理完这些题目了,上完这节课,现在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生1:审题时看清楚题目,不能盲目下笔。

生2:看题目的时候,看清楚条件与问题,条件与条件之间的联系。

师:其实这也是今天这节课老师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板书:审题),那怎么审题呢?

师:老师编了一首儿歌,出示儿歌。

审题。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匆动笔希望空。

数量关系要读懂,读完三遍再开工。

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从问题入手,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要认真审题,不能想当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盲目判断,经验有时候也会害了我们。

师:好了,同学们,希望老师今天的这堂课对同学们以后的做题有所帮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我们总习惯于在学生练习时反复提醒:先审题,再下笔。然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提醒得到的依然是学生的我行我素,拿题即做,其结果是——屡说屡错,屡错屡说。

事实证明学生一次次掉入了题目中的“陷阱”,然后又后悔不已。在每题结束后谈收获或体会时,小组交流都特别热烈,因为他们真正地反思了,有话可说。记得南师大郑毓信教授曾说过:

“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反思’的过程。”此话也道出了这份试卷特殊的价值所在——它在不经意间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自我反思,实实在在地体会到认真审题是多么的重要!这种体验远比老师在学生做题前的反复叮咛要有效而深刻。

我认为,课堂的精彩,**于师生互染,互动共生,共享共进,**于学生的真实想法、倾情表达,**于老师精心地捕捉,智慧地引发,是师生心灵与心灵、智慧与智慧碰撞的“火花”。我打破了复习课固有的模式,设计一些所谓的“陷阱”,在美丽的“陷阱”下,学生的思维敞亮了,学生的思路拓展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在“尝试--出错--纠错--感悟”中顿悟了。

六年级复习课《审题》

审题 一 教学内容 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审题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仔细审题的教学,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数字信息做出合理解说。能收集 选择 处理数学信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发现生活中的事例,能发现多余条件和隐...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复习课反思。常州市怡康小学。钱文清。一 描述。六年级数学复习课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了,课前的复习整理,课上交流汇报,已经成了一成不变的一种模式,学生已经在熟悉不过了,对此也就没有了多少热情。这节课要解决87页思考题 104页15题和思考题。我决定换一种方式 课前整理时,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的探索

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探索。小学六年级数学最后阶段的复习非常重要,对于学生对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综合理解和所有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复习组织的好,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所有知识链接起来,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链条式的知识链接。教学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产生旧知识 新面孔的新鲜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