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试卷

发布 2020-07-27 14:48:28 阅读 2488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科学试卷。

一判断题。1、晶体的形状都是很有规则的,我们都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2、很多昆虫的眼睛虽然是复眼,但是他们的视力远远不及人类,但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十分敏感。

3、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小苏打是粉末状不是晶体。

4、除病毒以外绝大部分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5、使用显微镜时,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6、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十分之一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7、在切成小块的土豆、西红柿和馒头上,分别滴上一滴稀释的碘酒,这些食物都会呈现蓝色。

8、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20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9、我们吃进的食物,经过许多物理变化,就变成身体所需要营养物质。

10、用放大镜观察墙壁裂缝时,可以移动放大镜,也可以移动墙壁。

11、荷兰的胡克发明了世界最早能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12、往猪肉上盖印,猪肉变蓝色是化学变化。

13、我们判断物质发生变化的标准是看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14、馒头姜片遇到碘酒变成了蓝紫色,因为他们都含有淀粉。

15、火药是古代的炼丹道士偶然发明的。

二、选择题。

1、食物在体内消化后转化程营养物质时发生的是。

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 c新物质。

2、使铁生锈最快的方法是。

a放在一边不管它 b放在潮湿的地方c一边浸泡在盐水中,一半暴露出来。

3、如果将一块铁放在煮沸过的、密闭的蒸馏水瓶里,结果是。

a会生锈 b不会生锈 c无法判断。

4、较长时间的咀嚼馒头,感到馒头有甜味属于。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5、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时不断发生变化的b 物质的变化没有规律课遵循的 c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6、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操作是。

a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到图像大而清楚。

b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到图像大而清楚。

c、以上两种方法都对。

7、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是。

a气孔 b叶脉 c叶绿素。

8、放大镜下蝴蝶和蜻蜓的翅膀都是由组成。

a鳞片 b脊纹 c无法观察到。

9、观察水中微生物时,常在载玻片上放一些棉花纤维,目的是。

a固定微生物 b使微生物运动缓慢 c增加水的营养。

10、如果将一块铁块放在煮沸过的、密闭的蒸馏水瓶里,结果是。

a 会生锈 b不会生锈 c无法判断。

小明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觉得指纹的像小,他想看到指纹的像大一点,正确的做法是。

a眼睛与手指的距离不变,移动放大镜离手指近些。

b、眼睛与手指的距离不变,移动放大镜离手指远些。

c、眼睛与放大镜的距离不变,移动手指离放大镜近些。

d、眼睛与放大镜的距离不变,移动眼睛离放大镜远些。

12、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的气体沿杯子内壁倒入,哪个蜡烛先熄灭。

a长蜡烛 b短蜡烛 c一起熄灭。

13、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

a黄色的 b红色的 c蓝绿色

14、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正确的方法和步骤是。

a、安放—对光 --上片---调焦---观察

b、安放—调焦---上片---对光 --观察

c、安放—对光 --调焦---上片 --观察

15、最早发现微生物的是。

a格罗斯泰斯特 b 列文虎克 c罗伯特胡克。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六年级科学期末测试卷。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牛奶能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 乳酸菌 的细菌。2.大熊星座在古希腊神话中是美丽少女 卡里斯托 的化身。3.石头长期在风吹日晒 雨水冲刷 生物破坏等作用下,逐渐破碎,这就叫 风化 4.微生物 是一类非常微小的...

苏教版六年级期末科学试卷

六年级科学 上 期末测试卷 a 一 填空 19分 1 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的天体,叫做 星 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叫 星。2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渺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 才可以看清楚。3 牛奶能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 的细菌。4 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骨骼 肌肉 血液和脂...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答案

焉耆县2012 2013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期末测试卷参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 乳酸菌 2 卡里斯托 3 风化 4 微生物 5 细胞 6 霉菌 7 没有产生新物质或物理 8 海洋 9 有气泡产生 10 环形山 11 夏 冬 12 中龙 13 天空 冷得多 二 选择题。选一个正确答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