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发布 2020-07-22 00:16:28 阅读 1871

风格各异的建筑。

单元概述:本册继续围绕“结构与系统”这组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以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各种材料的性质与功能以及力的作用之后,进一步指导学生认识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与功能。该单元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认识房屋的产生,房屋以及其他奖状外的发展经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技术是建筑物发展的重要因素,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

建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建筑材料的发展,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运用又改进了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通过**建筑物的形状、结构与力的关系以及分析建筑物的结构层次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独立选择问题、制定方案、实验、交流的科学**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初步感受“结构与系统”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建筑美,实现科学与艺术、技术、文学等学科的整合,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单元包括“常见的建筑”、“巧妙的结构”、“美丽的建筑”三课,其中“风格各异的建筑”是后面两课的基础,“巧妙的结构”是本单元的重点。

1.常见的建筑。

教学目标:一、科学**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多**设备,各种建筑物的**。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课。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

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1)阅读教材p2、p3的材料,说说房屋的发展过程?

洞穴、草棚——木屋——砖瓦房——钢筋混凝建筑。

2)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材料、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3.讨论。1)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

2)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建筑机械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房屋的发展。

板书设计:第一课常见的建筑。

1.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生存、适应环境、抗御自然灾害。

2.房屋的发展过程。

天然洞穴——人造住所。

结构简单——结构复杂。

功能单一到综合。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课。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房屋的变化,知道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这节课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学习房屋。

二)新课教学。

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1.认识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师:课件出示不同风格的房屋**。这些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交流。

教师:介绍各个不同地区的环境与建筑间的关系。

教师:除了以上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

学生:交流资料,进一步领悟房屋的建造要与当地环境相适应。

2.分析房屋的构成。

讲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方面有一定的层次,你知道房屋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吗?

教师出示楼房构成层次图,学生诉说楼房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

提问:外形不同的房屋它们在构成上有何相似之处?

楼房构成的简图:

一栋楼房(相当于一个系统)——单元房——房间——墙——砖。

3.分析自己熟悉的房屋是如何构成的,用简图表示出来。

拓展活动:不同功能的建筑。

1.提问:除了我们居住的房屋外,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建筑物呢?

2.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的**。

讨论:**所表示的建筑物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教师:请学生根据不同功能对这些建筑物进行分类。

学生:小组讨论,分类。

课后调查:我们周围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他们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教学资料建筑的分类。

中国的古代建筑,大体上可分为以下10种类型:

1)宫廷府第建筑,如皇宫、衙署、殿堂、宅第等。

2)防御守卫建筑,如城墙、城楼、堞楼、村堡、关隘、长城、烽火台等。

3)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如市楼、钟楼、鼓楼、过街楼、牌坊、影壁等。

4)陵墓建筑,如石阙、石坊、崖墓、祭台,以及帝王陵寝宫殿等。

5)园圃建筑,如御园、宫囿、花园、别墅等。

6)祭祀性建筑,如文庙(孔庙)、武庙(关帝庙)、祠宇等。

7)桥梁及水利建筑,如石桥、木桥、堤坝、港口、码头等。

8)民居建筑,如窑洞、茅屋、草庵、民宅、庭堂、院落等。

9)宗教建筑,如佛教的寺、庵、堂、院,道教的祠、宫、庙、观,回教的清真寺,**教的礼拜堂等。

10)娱乐性建筑,如乐楼、舞楼、戏台、露台、看台等。

蒙古包。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由木栅撑杆、包门、顶圈、衬毡、套毡及皮绳,鬃绳等部件构成。

木栅蒙语称“哈纳”,是用长约2米的细木杆相互交叉编扎而成的网片,可以伸缩,几张网片和包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圆形的墙架,大约60根被称作“乌尼”的撑杆和顶圈插结则构成了蒙古包顶部的伞形骨架。牧民们用皮绳、鬓绳把各部分牢牢地扎在一起,然后内外铺挂上用羊毛编织成的毡子加以封闭,一个精美观的蒙古包就建造完成了,可以说是用最简洁的手法。

和最省料的工艺完成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创造。

蒙古族牧民必须随着水源牧草不断迁移,蒙古包的结构特点充分适应了这种游牧生活,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精巧方便,建造拆卸运输很容易,且美观实用,风雪来临时,包顶不积雪,大雨冲刷包顶不存水,圆形的结构还可以抵御风暴袭击。毡的厚度可随季节增减。底部的围毡,天热时可以卷起通风。

白色的表面,还装饰着由红蓝黄等颜色布料做成的如意花纹,充分体现了功能要求和审美要求的统一。

一个中等规模的蒙古包需用方块木栅组成,从外形上看其体积并不大,但包内的使用面积却不小。生活在蒙古包里的牧民,习惯将蒙古包内部平面划分为九个方位。正对顶圈的中位为火位,置有供煮食取暖的火炉;火位前面的正前方为包门,包门左侧,是置放马鞍奶桶的地方,右侧则放置案桌橱柜等。

火位周围的五个方位,沿着木栅整齐地摆放着绘有民族特色花纹的木柜木箱。

傣族竹楼。傣族竹楼与我们的祖先住的那种“干阑式”房子相似。

几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没有固定的住处,特别是南方,山丛中有毒的植物、害人的蛇蝎,常常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于是,我们的祖先每到一处就先用支柱架起一个高台,在高台上搭起个棚子,这样既防潮又防蛇蝎毒害。这就是最早的傣族竹楼。

竹楼架在离地面1米多高的空中,下边圈起来,有的饲养牲口,有的加工米面,有的作贮藏室。从地面蹬木梯可达到房子的前廊,宽敞明亮的前廊是接待宾客的地方。穿过前廊是一个宽大的晒架,这是晒粮食、堆干柴的地方。

里面是住房,住房分内外两室,外室有一个大火塘,四周是长凳,平时一家人就围在火塘边吃饭;内室是主人休息的地方。

改进意见: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房屋的构成。其教学过程是教师首先讲解: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方面都有一定的层次。你知道房屋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吗?然后教师出示楼房构成层次图,让学生说说楼房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然后师生共同概括出楼房的构成。

之后指导学生独立分析一种自己熟悉的房屋是如何构成的,并用简图表示出来,引导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结构与系统的关系。最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交流自己的分析结果。

2.巧妙的结构。

教学目标:一、科学**目标。

1.能设计出多种分类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2.能用实验的方法**自己对研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方面感兴趣的问题。

3.能从选材或结构的角度分析出增加建筑物承受力的道理。

4.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到各种巧妙自然的结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同类事物的不同特点。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建筑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

2.能举例说明建筑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各种建筑结构与哪些自然结构有相似之处。

2.能对仿生建筑感兴趣并大胆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定性或定量地**力与结构之间关系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多**设备,各种建筑的**。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课。

1.讲述:各种建筑物都有一定的结构,有的简单,有的复杂,这些不同的结构与建筑物的功能有什么关系呢?

2.板书课题:巧妙的结构。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常见建筑物的结构。

1.讲述:上节课布置了查找关于建筑物结构的资料的作业,现在全班分组讨论,观察我们周围的建筑物有哪些形状和结构。

2.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发言。

4.全班一起讨论第八页的几幅图,各属于何种结构。

6.分组讨论并填图。

7.汇报讨论结果。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风格各异的建筑。主备课人 李浩。课题 常见的建筑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一 科学 目标。1 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2 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 层次与构成。3 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2 能与其他同学一起...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1 实验题目 研究哪种形状的纸桥承重能力强。2 实验题目 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 3 实验题目 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 4 实验题目 观察细胞 5 观察口腔粘膜细胞 6 测定食物营养成分 7 检验唾液消化作用实验 8 制作一个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9 题目 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 10 设计实验方案 研...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

a 通信卫星 b 侦查卫星 c 资源卫星 d 导航卫星。3 从 看,银河系像是穿过夜空的一条满是星星的带子。a 侧面 b 地球上 c 月球上d 宇宙中 4 小明要 一个稳定的支架,至少需要 根木棍。a 2b 3c 4d 5 5 合理健康的度过我们的青春期,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