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课改阶段性总结

发布 2020-07-13 15:49:28 阅读 1017

2010---2023年度第二学期数学

六年课改实验阶段性报告

永昌城关一小高志华

2023年,随着我校课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提高,用新课标来指导教学,推广课改成果来提高成绩成了每一位教师的准绳。新课程明示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要努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于实际情境的信心。提倡数学的“生活化”。

“生活化”在我们的研究中主要是指一种关系,即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要素都要体现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小学数学生活化”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按当今社会发展要求,按数学教学原理组织的具有教育性的一种活动,。它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为目标。

一、研究内容。

在课改研究中,我们始终围绕课堂教学所涉及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教学诸要素,在应用层面上开展实践操作。

一)、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进一步发展作准备。围绕此基本目标,经研究我们构建了以下一个目标体系:

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在实践中我们主要研究了生活化教学内容的**与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策略。

1、教学内容的**研究。

实践告诉我们,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其操作的重点在于教学内容的取舍上,我们可以从“小”教材到“大”教材范围的扩充中找寻需要的生活化教学内容。“小”教材即是指教科书,而实际上,教科书只是教材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内容需要我们老师到生活中去挖掘,去开拓。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具备“大”教材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从三个方面来组织教学内容,以实现“大教材”的教材。首先**于教材。教材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学习资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

其次**于生活。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是数学学习的大课堂。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从贴近学生的生活中取材,作为对教科书的有效补充是很必要的。

再次还可**于数学史实。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如:

在进行“数的认识”有关教学时,可以介绍数的**、介绍历史上各种记数法等。

2、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仅用教材来教教材,还不能很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劳动。

选择。以数学教科书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我们不唯书,常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根据学生的生活现状,灵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

重组。重组是指突破教材内容的安排顺序,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根据学生的生活现状,灵活地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组织安排。

改编。改编是指根据学生的生活现状,灵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改写。

开发。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事实上,有效的数学学习需要丰富的数学课程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录象带、多**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以及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

因此,我们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数学学习资源。

生成。教学资源不是生硬不变的,它是有生命力的。在我们使用教学材料的时候,往往会生成出许多出乎我们意料的、新的、有益的教学内容,所以我们做到多一个心眼,用好随机生成的新内容。

三)、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完成,都依赖于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体现生活化的意图是我们设计教学流程要着力思考的,在操作实践中,我们所理解的教学方法生活化主要是从创设情境、数学建模、实践操练等三方面进行的。

1、创设生活情境,唤醒生活经验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是一张白纸,如何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投入,唤醒他们的生活经验。经研究,我们总结如下:

活动模拟生活,展现情境

活动模拟生活,展现情境,主要是指用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内化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比赛、游戏和表演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具体可有:

一是比赛模拟,展现情境。二是游戏模拟,展现情境。三是演示模拟,展现情境。

例如上“可能性”一课时,老师创设了一个现场摸奖情境,让学生去演示模拟,从而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致。

师:10月 1日,永昌举行了福利彩票摸奖活动,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摸奖?今天我们也来一次摸奖游戏,好不好?

学生兴趣盎然,纷纷高兴地说:“好!”

教师组织学生分两组分别在两个箱子中摸奖,第一组:红球3个,绿球1个。第二组:

红球1个,绿球3个。(学生不知道箱中放球情况)要求每人摸一次,摸到红球表示中奖,摸到绿球表示不中奖。摸奖过程中每组请一名同学作好中奖记录。

(整个摸奖过程学生显得很兴奋)

摸奖完后)师:看来,摸奖有可能中奖,有可能不中奖。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中奖的次数与什么有关系?

语言描述生活,营造情境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主要工具,具有多种功能。语言活动与人的感知活动联系在一起,会展开人的思维、情感和想象。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使用以下手段:

一是事件描述,营造情境。二是画面描述 ,营造情境。三是实物描述,营造情境。

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老师用语言描述情境:同学们,上个双休日,老师去金昌学习,饭后,去商场买双皮鞋,碰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样一双“森达”皮鞋,在两个商场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华联商厦标着九折优惠,而人民商场打八五折酬宾,你说,我应该上哪家商场去买?

(出示一双皮鞋和两张标价卡)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今天,“情境创设”已越来越被教师们所重视。但我们还进一步思考:这种情境是不是追求表面的热闹?

它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吗?所以我们还要求老师注意做到以下几点:要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情境,情境所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指向数学内容和数学活动。

要让数学问题发端于展开的情境。要创设高效率的情境。

2、建构数学模型,进行“数学地思考”。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此,我们的教学研究了如何使孩子们亲身体验一个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学会从自己熟悉的现实原型中抽象出形式化数学表达式(即数学模型),再将它应用到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

首先,研究了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建立是个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是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形式。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从实际情景中发展数学,获得再创造数学的绝好机会,在建立模型,形成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加体会到数学与大自然和社会的密切联系。

在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隐含了由“实际问题”到“数学模型”的抽象过程,而这种抽象并不是通常意义下的“简单化”和“理想化”,它主要是一个应用语言、符号重新进行表征的过程,即“数学化”。这个过程的基本模式就可表征为:生活问题———数学模型。

其次,研究了数学模型的应用。数学模型的应用是个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并不是学习的终极,还应让学生学会模型在现实中的应用。实质上是对抽象化了的数学模型,即符号形式的数学表达式重新进行“意义赋予”的过程,从而就使抽象的数学概念与主体的已有生活经验或知识联系起来,成为“十分直观明了”的东西。

通过这样的应用,就能使学生深切地认识到简单的一个数量关系或一个算式可以有很多的应用。数学模型的“法力”可真大呀!孩子们明白了这一点,意义是重大的!

因为他们进而可能就会醒悟到数学的简约,触及到数学的本质,从而在内心发生强烈的震撼!

这个应用其实就是个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过程。为此,整个教学过程可概括为:生活问题——数学模型——生活问题,也正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

3、开展生活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指一个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综合应用知识的过程。它是以解决某一生活问题为目标,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数学活动。我们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密切联系实际,综合应用知识,以探索为主线。如学了面积的计算后,开展了一个“我为厨房铺地砖”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设计活动中,想出了一个个金点子,最后老师要求他们把思路写成一篇数学小**作汇报。请看六(4)班朱韵同学写的:

前年,外婆买了一套新房,在装修新房的过程中,一条走廊的装修给我们出了难题,是铺地板呢,还是铺瓷砖呢?如果铺地板吧,我们算了一下,要比铺瓷砖贵好几百元,而且难打扫;如果铺瓷砖吧,因为走廊是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是5.6米和1.

2米,要铺60厘米×60厘米的白色瓷砖,边上就有20厘米的空隙,在铺瓷砖就很难看。怎么办呢?全家人为此想出了很多办法,都不可行,忽然爸爸提了一句:

“我们还是铺瓷砖吧,你们看,走廊一共长5.6米,宽1.2米,我们可以把它分成2部分,一部分铺白色瓷砖,另一部分黑色的条纹瓷砖。

”哎,到底怎么铺,说说具体呢?”外婆、妈妈和我都疑惑不解地说。“好,你们听清楚了,走廊长、宽分别是5.

6米和1.2米,而黑色条纹瓷砖的长、宽分别是120厘米和20厘米,白色瓷砖是60×60的正方形,这样可以先铺两块白色瓷砖,再铺一块黑色条纹瓷砖,然后再铺2块白色瓷砖和1块黑色条纹瓷砖,这样设计呢,很美观,因为它的整体图形就像一个钢琴的键盘,而且节省了钱。”爸爸一边说一边画设计图。

我们全家认为爸爸设计的走廊两全其美,一致同意,装修后的效果也非常好。

一年级数学课改阶段性总结

其次,我们加强集体备课,采取先个人,再集体,最后再个人的备课方式,每个教师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分别备出某一单元或几课时的教案,然后利用每周统一的集体备课时间进行说课,本备课组教师听后找出优点和不足,共同修改,形成教案。每位教师在使用这一教案时,再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需要,在教案一边进行修改补充...

一年级数学课改阶段性总结

在前一阶段的数学新教材实验中,我们以新的课改理念为指导,认真学习 理解 使用并验证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不断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进程。通过一阶段的实验,教师知识观 质量观发生了变化,教师明确了数学的价值所在,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到注重学生态度 情感 人格 能力等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课改阶段性总结

在前一阶段的数学新教材实验中,我们以新的课改理念为指导,认真学习 理解 使用并验证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不断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进程。通过一阶段的实验,教师知识观 质量观发生了变化,教师明确了数学的价值所在,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到注重学生态度 情感 人格 能力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