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育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补充练习

发布 2020-07-12 23:23:28 阅读 3707

教学内容:补充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比的认识,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2、沟通比的实际问题与分数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寻找合适的解决策略。

3、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预案:一、基本练习。

1、填空:(见天天练补充练习)填完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将数量关系补充完整:(见天天练补充练习)填完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小结:刚才这两个练习中,都是将比转化成分数来理解的,如果转化成份数来理解,你能解释吗?谁来说一说?二、解决实际问题:(一)对比练习。

1、一根铁丝长120厘米,围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的比是5:3:2,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比分别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结果,说明解决方法。

2、一根铁丝长120厘米,围成一个长方形,长和宽长度的。

第1页。比是5:3,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结果,说明解决方法。追问:为什么要除以2?

3、用一根长120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它的长、宽、高的比是。

5:3:2。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1)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结果,说明解决方法。(2)追问:

为什么在这里不能直接将120按比例分配?三、拓展练习:

1、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与一个底角的度数的比是5:2。这个等腰三角形三个内角各是多少度?

请画出这个三角形。2、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较、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经过2小时相遇,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那么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3、学校买来1000本图书,发给低年级1/5,其余的按3:5分给中高年级,那么低中高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图书?四、思考题。

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620。已知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5,乙数与丙数的比是2:

3。求甲、乙、丙各数。(1)引导学生将两两之比改成三数之比。

(2)按比例分配计算。

第2页。课前思考: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在生活实际中有较广泛的运用,因此这部分学习内容较丰富,但由于解题过程中涉及到转化为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而这又恰恰是很多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因此,根据学生学习这一单元的实际情况,高教导及时补充了这一课时,和前一课时的练习目标有所不同,本课中教师将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并且把将总数按一定比分配和已知一部分数量和不同数量间的比,求另一数量进行比较练习。通过比较练习和拓展练习,学生们将学习如何灵活运用比的意义和分数的联系来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再补充这样两题,让学生解答并比较解题思路:(1)小红期中测试的语文、数学、英语的平均成绩为80分,三门功课成绩比是5:4:

3,这三门功课各是多少分?(2)小明期中测试时,数学、语文两门功课成绩比是7:6,数学成绩是91分,语文得了多少分?

通过本课时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作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经历从大量具体情境中提炼出其本质属性的抽象过程,使学生能在抽象的解题方法与具体情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课后反思:

尽管补充了一节练习课,但发现这个知识点涉及的习题范围。

第3页。比较广,学生掌握得不很扎实,所以接受孙老师的建议,当天再备了上面的练习课,通过这节课的训练,感觉到已将比的实际问题的类型基本上都包含了,对这样有挑战性的习题,部分学习优异的学生学习兴趣很大。课后反思:

考虑到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所以增加了这一课时。借助多**教学设备,我们上课方便了很多,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为在练习中发现学生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时遇到一些困难,所以我将高教导教案中的实际问题呈现给学生,进行了专项训练。

先由最典型的按比例分配问题入手,分析这类问题的特征及解题基本思路和方法,然后再进行变式练习。整节课的节奏我把握得较好,学生也学得较认真,跟上我的教学节奏,积极思考,热烈发言,应该说大部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较大。高兴之余,我又在担心班中的那一小部分学生,对他们来说这么多的练习一下子很难消化。

如何加强学习困难生的辅导将是我们永久的钻研课题。课前思考: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学生对于基本的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掌握的情况还好,但对于变式题学生就不能灵活应对了,所以也感觉需要在增加一堂练习课,备课组的老师及时的备了这堂练习课,我想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训练,通过比较练习和拓展练习,学生在灵活运用比的意义和。

第4页。分数的联系来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上会有所进步的。课后反思:

从整节课来看,紧抓基本训练,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相应地选择了一些题。侧重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和一般分数应用题的联系,这是一节练习课,总的来说,老师还是说得多了一些,应让学生多说一些,最好让学生说过以后,让老师或学生来评价,这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会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应该强调不同角度的验算。本节课作为一节练习课,忽略了检验,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避免。

按比例分配》的拓展性练习课,让我深有感触!一堂课,仅仅那么四十分钟,是那么的有限。而在这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内,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知识量的要求是很大的,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好这样一个度既不能让优等学生去浪费过多的等待时间,也不能让后进生过分地跟不上。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尽力去把握好这一个度,努力让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由此,今后对后进生的日常辅导工作就更不容轻视了。

第5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1 有糖水200克,糖与水的比是1 4。糖和水各有多少克?2 有6捆树苗,每捆15棵,把这些树苗按7 8分给六 1 六 2 两个班栽。每个班分得多少棵?3 一袋大米吃了与剩下的比是3 2。吃了30千克。剩下多少千克?4 一套服装720元,上衣与裤子的 比是3 1,上衣和裤子分别是多少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课后反思按比例分配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课后反思 按比例分配。一 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现实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也就是说,当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班的保洁区面积如何分配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按比例分配》课后反思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也就是说,当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班的保洁区面积如何分配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例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这种学生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