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分数应用题教学方法

发布 2020-07-11 05:03:28 阅读 3424

小学六年级“分数应用题”教学经验**(学习资料)

我教学过程中,依据现代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现代启发式教学原则为主旋律的多种教学方法,配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形成以高质量、高效率、低负担为目标的教法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遵循上述理念,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教法进行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怎样点拨学生寻找题中的单位“1”的量。

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知识,关键是通过分数应用题中的分率句寻找标准量,而教材中(包括课外书)的分率、标准量有明显的,也有隐含的。要使学生理解分数应用题,必须通过有关分率句准确找出分数应用题的分率、标准量。如上册教材有这样一个题(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了。

用去了多少块砖?),总数(40000块砖)是标准量,盖房用去的是总数的。

通过“盖房用去。

”这一分率句,帮学生分析清楚:“

是相对于哪个量而言?哪个量代表单位“1”?数量关系如何理解?这样,整道题的数量关系揭示无遗,题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里,点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重要功效。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导读、导议能力。

这里所说的“导”,是指通过导读教材和导议疑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我通过导读,引导学生按要求阅读教材有关内容,使之口读心思;然后导议,引导他们讨论疑难点(一般采用分小组讨论法),以使学生相互借鉴、启发,对疑难点有充分、深刻的认识,增进其独立思考、鉴别的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如教学上册教材的一道例题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例题(原计划造林160亩,实际造林200亩,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了百分之几?),然后引导他们根据我设立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首先要知道什么条件(要知道原计划几公亩和实际比计划多多少公亩)?

2)哪个条件不清楚(“实际比原计划多多少公亩”不清楚)?如何求?为什么?

3)如何解题,为什么?(40÷160=25%,求实际比原计划增加公亩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根据百分数的意义,用除法计算。)

学生通过议论,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基本上正确解答了我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提高了学生阅读、观察、探索等能力,并培养了集体研讨的良好习惯。

三、怎样运用“演”讲式、练习式、自学式教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我在教学中选择“演”讲式、自学式、练习式的教学法进行教学。

演”讲式教学。我通过电教演示、讲述、分析,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优化了课堂教学。特别是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把静的东西变动,把抽象的东西变具体,旨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们们提高分析、综合、比较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教学上册的一道思考题(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子三折来量井外作4尺,把绳子折来量,并外作1尺,求绳长和井深)。我借助投影,向学生分析了通过每种折法的线段图的关系,利用直观演示,使学生对这类难度较大的题易于明了。

练习式教学。这种教学法,旨在使学生学得主动,深化认知,有效地提高解题技能,发展智力。如在分数应用题复习课中,我在扼要复习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知识后,有层次、有梯度地出示练习。

例如:解答如下应用题。

1、甲工厂6000人,比乙工厂人数少。

①本题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为什么?②乙工厂有多少工人?③甲厂比乙厂少几个工人。

2、甲工厂6000人,乙厂比甲厂人数少。

①这里把什么量看作标准量?②乙工厂有多少人?

学生练习后,指导他们及时检查小结,运用同一个基本数量关系去思考,去解题。这样,即巩固知识,也形成了技能,使学生能从多种不同角度理解题意,培养了发散思维。

自学式教学。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自学式教学起到“授之以渔”的作用。我在分数应用题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完成作业、测试检查等,促进了学生能力发展,使之聪明才智和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如:

在“分数乘法应用题”内容第一次测试时,我由学生分组命题进行测试,然后向各组提供题型样板,说明每种题型在考查时的侧重点,由学生讨论命题,把试卷交换作答,独立完成;再后互改互评,以组为单位批改、评议给分;最后我复阅、小结,对有特色的题目,让全班交流、学习。这就调动了他们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怎样培养学生的灵活性、独立性、敏捷性、深刻性。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心理因素,因而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我认为,培养学生对概念、题型结构的思维深刻性很重要。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分数应用题有关概念的本质属性,**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及其推理过程,从而对分数应用题的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我启发学生深刻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应用题的题型结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一个数”、“几分之几”、“多少”等概念的理解。

有此为基础,整个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就较容易进行了。

我不仅注重启发学生总结认知规律,而且鼓励他们运用规律,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寻求新的发现,培养独创性的思维品质。如我选出这样一道应用题:李村计划今天植树200棵,结果上午完成。

下午完成的与上午同样多。今天李村植树比原计划多多少棵?起初,学生解答为:

200×(+200=40(棵)。我在学生解答后,问:这道题能否用更简单的方法解答?

引导他们突破思维定势,大胆想象。学生经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后,得出了如下的解法:①200×(×2)-200;②200×

2-200;④200×( 1);⑤200×(×2-1)。我归纳了学生思考回答出的解法,指出了较简单的解法(解示⑤)。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品质,出现了一次飞跃。

我在教学中还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用等训练,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研讨一道应用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如我在分数应用题单元复习中,曾选用一道练习题:根据下面条件,看谁提的问题多,并列式(小张今天植树5棵,比计划多植树。

——?列式。

—。)结果,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①计划植树多少棵?②小张今天植树比计划多多少棵?

③实际植树是计划植树的几分之几?④计划植树比实际植树少几分之几?⑤计划植树是实际植树的几分之几?

而且列式正确。通过此类型的训练,学生思维更加敏捷,想象更加丰富,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

我还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如在处理上册一道练习题(车站有货物45吨,用甲汽车运10小时可以运完,用乙车运要15小时运完,用两车同运,多少小时可以运完?)时,我引导学生运用如下两种方法:

1、运用一般解题的思路去解题:45÷(45÷10+45÷15)=6(小时)

2、运用分数应用题(工程)方法解:1÷(1÷10+10+1÷15)=6(小时)

这可使学生理解到从不同角度考虑,就有不同方法处理,培养他们灵活性的思维品质。

年小学六年级分数应用题教学方法

2 哪个条件不清楚 实际比原计划多多少公亩 不清楚 如何求?为什么?3 如何解题,为什么?40 160 25 求实际比原计划增加公亩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根据百分数的意义,用除法计算。学生通过议论,兴趣盎然 热情高涨,基本上正确解答了我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提高了学生阅读 观察 探索...

微探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

应用题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既是重点,亦是难点。很多小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计算题的解题方法,但在解应用题时就一筹莫展,导致学生普遍认为应用题难学。教师应如何开展应用题教学呢?一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一看到应用题,学生立刻耷拉下了脸 一听到应用题,教师也叹了一口气。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应用题似乎...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及典型例题举例。一 解题步骤 1.读题,理解题意。2.找出关键句。通常含有分数的句子是关键句 3.找准单位 1 通常 的 前面的量是单位 1 多或少 前面的量是单位 1 4.判断单位 1 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如果单位 1 是已知的就用乘法来解答,如果单位 1 是未知的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