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7-10 15:22:28 阅读 1163

巴江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年级:六年级科目:语文教师:刘占德。

课题:《月光曲》第一课时。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7个生字,运用“谱写、清幽、传说、幽静、纯熟、陶醉”等词,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读中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爱,四、重、难点: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简介作者。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它是德国著名**家贝多芬谱写的。《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光曲》。板书课题。

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简单介绍贝多芬。

3、出示贝多芬画像,老师补充介绍贝多芬。

二)、初读课文 ,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扫清障碍,试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课件)

3、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样分?

4、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5、默读第二部分,想一想,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是哪几首?

6、学生默读思考后,小组讨论: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从哪儿到哪讲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的?(2—7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8自然段到最后写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三)、指导朗读 ,深入理解。

学习课文2—7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2—7自然段,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地方。理解几个词语:幽静、入场券、陌生、纯熟。教师介绍莱茵河是欧洲的大河之一,流经好几个国家,包括德国。

2、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家,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感到深深的遗憾。)

3、盲姑娘一家很穷,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们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俩相依为命。哥哥是个皮鞋匠,妹妹是个瞎子。他们买不起**会的入场券。)

4、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互相贴,这种感情非常珍贵,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爱**,而且懂**,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很不熟练,却是很不容易的。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听得入了神。

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熟啊!感情多深哪!

“并且由此猜出了弹琴的人正是贝多芬本人。这说明她具有**才能。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

)6、学生齐读2—7自然段。

四、小结课文 ,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26月光曲。

散步(听) 谈话 (同情)

贝多芬。走近(弹) 曲子 (激动)

教学活动评价材料: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26课第二课时。

月光曲》学校:宁兴北校。

姓名:冯彦芳。

年级:六年级。

科目:语文。

课题:第八单元26课。

月光曲》第二课时。

编号: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文内容开展合理想象,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

2、体会盲姑娘对**的无限热爱之情以及兄妹互相体贴,感人至深的手足之情,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教学难点: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钢琴曲《月光曲》。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月光曲》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穷兄妹俩由《月光曲》想到了月光下的大海,而且刚才我们也聆听了《月光曲》的优美曲调,那么它描绘的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贝多芬又是怎样即兴创作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3、板书课题:月光曲。

二、感悟情境品读课文。

1、默读8—10自然段,围绕重点段、重点词句进行理解感悟,将感悟结果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书上的空白处。

2、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加以引导或点拨。

3、汇报自学成果:

1)针对“贝多芬走进茅屋,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这一问题进行交流。

生1:贝多芬在各地巡回演出的空闲散步时,无意中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走近时又听到屋内穷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感动,于是推门进屋,弹奏了刚才姑娘弹的那首曲子。

师:贝多芬作为大**家,到各地演出还到小镇上演出,并且无偿为盲姑娘弹奏,这一切说明什么?

生:说明贝多芬没有架子,生活在人民之中,同情、热爱劳动人民,心地善良。)

生2:贝多芬弹完一曲,盲姑娘说:“弹得多纯熟呀!

感情多深哪!”这说明盲姑娘爱**,懂**,很有**素养。贝多芬为在这儿遇到了知音而激动,因此用“我再给您弹一首”来回答盲姑娘。

师:盲姑娘因为什么断定给他弹琴的人是贝多芬?

生3:贝多芬正在小镇上演出;

生4 :弹得如此纯熟,对乐曲的感情体会得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创作者──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

2)、分角色朗读,把握好穷兄妹俩对话中的互相体贴及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激动的评价。

3)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

指名读第九自然段,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里是什么情景?然后说一说。

贝多芬的琴声给穷兄妹带来了什么呢?

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说出兄妹俩产生联想的画面:"月亮升起来了";"月亮越升越高";"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三个画面。

根据天空给画面排列顺序。

配《月光曲》引读 ﹝出示海上升明月的画面﹞

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找出写实和联想的内容,(写实用---画出,联想用~~画出)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人。)

“盲姑娘听到贝多芬的第一个曲子是"入神""激动",听了"月光曲"是"恬静"是"陶醉",我们想想看这个穷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觉得怎么样呢?她心里可能要说什么?我们帮她说出来。”

“贝多芬说过,我的**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儿说明他也很激动?”(飞奔)。

4、小结:“贝多芬在这样一个秋天的明月夜,走进低矮简陋的茅屋,为穷兄妹弹了一首又一首,这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这个动人的传说本身,同样是一首很美的《月光曲》,这也表达了人民对贝多芬的爱。

所以课文用《月光曲》做题目,是很有道理的。

5、再放钢琴曲,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进展,并想象乐曲的意境变化。

6、有感情地朗读自然段,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正是他当时激动心情的真实抒发。

三、超越情境拓展延伸。

1、听一段钢琴曲,展开联想,用一段话把听到的描绘一下。

2、课后欣赏一些**,展开联想,写出自己的感受,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看法。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听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板书设计:26、月光曲。

听触动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看感动 ——月亮升高风卷浪涌。

弹激动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六年级语文 月光曲教学设计

22.月光曲教学目标 1.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 月光曲 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 热爱人民的 家。熟读直至背诵第九自然段,感受 的美妙。2.学习掌握9个生字,理解 幽静 驻足 倾听 纯熟 激动 安详 陶醉 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3.继续练习标画重点词句,练习品词品句。教学重点 1...

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月光曲 教学设计。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二 新授。一 检查学生预习学案。小组讨论。预习学案 1.我的积累苑。谱写幽静蜡烛陌生纯熟琴键恬静飞奔陶醉苏醒清幽断断续续水天相接波涛汹涌莱茵河盲姑娘霎时间。2.我了解到的贝多芬!3.说一说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二 出示导学案。小组合作 带着这些问题快速的阅...

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评价材料 教学设计。第八单元26课第一课时。月光曲 学校 宁兴北校。姓名 冯彦芳。年级 六年级。科目 语文。课题 第八单元26课。月光曲 第一课时。编号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学会7个生字,运用 谱写 清幽 传说 幽静 纯熟 陶醉 等词,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2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