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发布 2020-07-06 00:56:28 阅读 9710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1 我从教已经30年,一直工作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在这个似乎短暂而又漫长的教学过程中,自己对语文《大纲》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是近2年来,自己有幸参加了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大家都在研究语文《新课标》,实施和发展素质教育,自己通过不断研修、实践、摸索,对初中语文《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尽管主要任务是要顽强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式学习”,但是课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因此,在语文学科实施新课标,进行课改中,不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发生巨大转变。

大致体现在以下14个方面。

1、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新课标 “倡导自主、合作、**式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不少时候会把教师请下讲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与此同时,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服务质量的评判。

这种角色意识和授课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基础。

、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8种习惯:1)、默读和“速读”习惯。

;2)、圈点批注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置疑和发问习惯;4)、使用工具书和看书下注释的习惯;5)、按照先指明x页x段x行再回答问题的习惯;6)、分析字结构记忆生字的习惯;7)、写完作文先读一遍和修改文章的习惯;8)、集体讨论的习惯。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质疑等过程。

、走出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坚持多元化教学形式。“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这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教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谈创作过程和站在读者角度谈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给学生以示范。新课标要求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将使教师再不能以学生大脑为容器---一味地灌输知识,一味地把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归拢到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上,甚至强迫学生背答案;而应该以教师自己学习的过程为示范,使学生通过一次次模仿形成学习能力。

、突出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由实施预案向增加准备如何回答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转变。课上学生会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这种现场发散式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就需要师生间互相尊重、欣赏,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和补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讲读和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单位和与 “教学单元”为单位相结合”设计、施教。新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文间有较明显的内在联系,可按照教学单元组织学生进行 “求同与求异”的合作、**式学习。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学生将围绕自己对课文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和知识深入**、思考和学习。因此,教师分析课文要突破由“从头到尾抚摩一遍”的教学习惯。

要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综合性,通过指导学生首先寻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其写作手法,并强调学生个体的需求和体验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批改作文要针具体文章提出指导性修改意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那种“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层次清楚、语言通顺”颠来倒去的“总批”一去不复返了。伴之而来的是增加眉批,要求教师指出学生的具体文章好在**、怎么个好法儿,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教师将自觉地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放式教学和**式和讨论式学习,结束了教师凭借一本教科书和一本参考“打天下”的历史,要求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解答问题,还要为学生提供寻找辅导材料的线索。因此,教师必须建立和实践终身学习思想,才能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

10、教育科研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明显、不可替代。课改最终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合作、**式学习”,第一决不能削弱基础知识教学、否定接受学习。

第二不论是对教师和是学生的要求都更高了。作为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学生时代是班里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面对“就近入学”的群体,不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教师从未体验和感受到的,“没有相同的经历,不可能有相近的感受,更很难有相互的理解”。

因此,教师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学生,必须站到学生的立场设计、实施教学工作。否则,欲速则不达。

11、以“生”为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践行就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创造一种兴趣盎然、生动活泼、风采迷人的课堂教学气氛,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让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使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能有一股新兴的魅力牢牢吸引学生,只有学生“乐学“才能”“好好学”,才能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势必与教师不厌其烦的细讲精练、单一以课堂为主的资源、没有多大激励作用的单调评价是格格不入的。

于是新课标下的以学生为主,其实累的是我们一线教师,我们不但要好好琢磨学生的心理特点,要选好教学内容,要设计好课堂环节,要定好教学手段,掌握好教学艺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想想觉得我们又在风口浪尖中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难啊!

12、以“学”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是老师的“教”学生“学”,为了让学生的终身学。

习的,老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提供给学生。课标中指出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这些要求和理念,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学生的“学”才是第一位,我想首先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

“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都需要学生自己主动**才能真正让她们掌握知识。其次要让她们多读多思多讲。其次在课外要引导学生如何自主预习,自主复习。

于是一些省市的《导学案》的使用,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再其次,就是要让学生面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自主学习。古人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所以新课标倡导多读书少做题,作业“变脸”尤其重要,只有从课业负担解放出来后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与书本接触,于是我们要善于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积累,老师要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得阅读兴趣并给予正确积极的引导,学校和家长要给予全力支持。给学生创设广阔的阅读空间。比如定期地给他们推荐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然后让大家畅谈读后的心得体会。

还可以布置她们去阅览室或者图书馆等文化中心去翻阅好书。还可以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从互联网、报刊等媒介上搜寻自己要的资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诱发他们向高层挑战的求知心里。

13、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那么,什么才对学生终身有益呢?除了听说读写、**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质和素养应是一种更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

文化可以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层领域,不为技术经验或工具理性拘检、束缚,进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应答世界,表现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层结构,是个体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地方。如果对一篇文章的解读把“工具性”无限制的放大,那势必上成了自然科学,抹煞了语文文字的深刻内涵,摒弃了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再也谈不上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有些老师存在这种情况,结果造成了学生厌学,语文课堂索然无味。相反,如果单单着眼于“人文性”,只注意分析作品里的思想情感,而不顾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只注重文本内容对学生的影响,那又上成了思想品德课,丢弃了“语文课程也是实践性课程”这一基本理念。

14、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来!它要培养人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这方面的价值,当然它也要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如阅读教学中,不光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而且思想情感态度也应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

4月9日至13日,我们莱州市举行了语文优质课复赛,选手们分别讲授了散文、诗歌、文言文三种不同的文体,教研员刘东方老师一直对评委和选手强调,无论哪一种文体,都必须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让学生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又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种对教师的引领、导向,是完全顺应新课标的精神的。同时,她也从新课标出发,指导老师们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在本次比赛中,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课例。凡是听过课的语文老师都说,这届语文优质课评比是最有语文味的。

只要我们领悟了新课标的内涵、精髓、实质,然后在课堂中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那我们的语文课一定会上出语文味!上出新境界!

语文同仁们,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吧!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2 这段时间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那么,什么才对学生终身有益呢?除了听说读写、**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质和素养应是一种更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

文化可以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层领域,不为技术经验或工具理性拘检、束缚,进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应答世界,表现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层结构,是个体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地方。如果对一篇文章的解读把“工具性”无限制的放大,那势必上成了自然科学,抹煞了语文文字的深刻内涵,摒弃了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再也谈不上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有些老师存在这种情况,结果造成了学生厌学,语文课堂索然无味。相反,如果单单着眼于“人文性”,只注意分析作品里的思想情感,而不顾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只注重文本内容对学生的影响,那又上成了思想品德课,丢弃了“语文课程也是实践性课程”这一基本理念。

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来!它要培养人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这方面的价值,当然它也要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如阅读教学中,不光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而且思想情感态度也应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

4月9日至13日,我们莱州市举行了语文优质课复赛,选手们分别讲授了散文、诗歌、文言文三种不同的文体,教研员刘东方老师一直对评委和选手强调,无论哪一种文体,都必须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让学生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又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种对教师的引领、导向,是完全顺应新课标的精神的。同时,她也从新课标出发,指导老师们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在本次比赛中,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课例。凡是听过课的语文老师都说,这届语文优质课评比是最有语文味的。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关于作文教学的思考。南铜冶小学李晓会任教学科 语文。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作文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为了更顺利地开展作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我对语文课标中写作教学进行学习,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下面就谈一谈自己对写作教学的粗浅认识。语文课程标准 中指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特定时代的语文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课程纲要中有关语文能力培养目标 内容等的规定和表述,大致能反映当时主流性的语文能力培养意识状态。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供你参考!篇120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与旧版的课程标准相比,有一些明显的改动。例如 部分学段要求学生会写的字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在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我1997年毕业已经15年了。应该说,我已经工作了很长时间,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现在是取得一些成就的时候了。此外,我也听到很多人说,这个时代应该是工作和生活的 时代,这个时代的工作环境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是现在我不知道怎么了。我不能教我越来越喜欢的语言。我每天来的早,去的晚。你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