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苏教版小语教材在绝大多数课文后都明确地列出了朗读课文的要求,这体现了对朗读的高度重视。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更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一工具性、基础性学科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初浅的做法。
一、倡导朗读形式的多样性。
朗读的形式应灵活多样,恰到好处。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或者为了创设某种情景,教师的欣赏性范读或指导性范读很有必要;为了诱发学生的想像,感受意境,对于含义深远、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的地方,可指导学生小声自由朗读;为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读书的兴趣,对故事性强或对话多的课文,可进行分角色表演性朗读;为了便于大面积检查、了解和训练,对于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课文可由几个人或全班全组接龙读;为了强化记忆,活跃气氛,对于诗歌或精彩的点睛之笔也可以齐读;为了较好地进行朗读训练,做到“先扶后放” ,有扶有放” ,刚开始可采用师生相互伴读,有一定基础后,为了提高朗读的效果,采用分人或分组轮读比赛。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读的形式,在于学生读熟、读通、读好课文。
形式多样的朗读指导不仅能起到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争先表现的效果,还能营造浓烈的阅读气氛,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尊重朗读选择的多元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同时指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
倡导朗读个性化,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此,他们的朗读也决不会雷同。
教学中,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选、自练、自读、自悟,当学生读得轻松愉快,读得酣畅淋漓,成了学习的快乐,那么,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
因此,朗读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避免人云亦云,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倡导个性朗读。如在教学《趵突泉》一文时,对以下描写大泉的句子,学生的理解截然不同:“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受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 特别是学生在朗读“冒,冒,冒” 三个字时,语速、轻重、情感截然不同。有学生读时由轻到重,由快到慢。字字铿锵,句句有力。
他饱含深情地说:“趵突泉就像一位顽强的、坚忍不拔的人,他不屈不挠地向外冒着,决不停息!” 而有的学生朗读时却是三字连贯,一气呵成!
用他自己的话说:“趵突泉充满青春活力,我觉得只有这样读,才能表现出它的巨大力量!” 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着眼朗读表达的情感性。
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即他自己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 朗读是要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这种情来自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我们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所体验,从而形成入神的音调、颜面的表情,才能有良好的语感。
真挚的感情是朗读的生命。怎样读才叫做“有感情” ?笔者认为朗读时应该深入体会、融合作者的情感,披情入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
如果仅仅是力图表现作者之情,而少自我之情;或者是自我之情澎湃,而无视作者之情,皆不能谓之“有感情” 地读。如在教学《西湖的“绿” 》这一篇美文时,我尝试用插图和教师优美的教学语言将学生带入情境,让他们自己去想像体会西湖的美丽,寻找感觉,带着理解和感受去读书,自然就会读出轻重,读出感情来。学生由于阅历的限制,或许读出的西湖并不是很美,但由于是真情流露,所以听起来也很舒服。
四、关注辅助手段的功用性。
形象生动的东西是学生永远喜欢的。要让学生读出感情,首先要让他们入其境,才能体其味,表其情。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配上海底录像和各种海底动物的叫声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被呈现的海底美景所吸引,那么读起句子来就更带劲了。
因此,朗读教学中较好地运用多**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则能使朗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教学《20xx,北京!》一课,低年级的小朋友由于年龄、生活阅历的局限,很难体会到20xx年7月13日晚上那一片狂欢的景象,这时,利用多**再现那晚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欢呼跳跃的庆祝画面,让学生有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真实感。
不知不觉中,小朋友就被画面所感染,仿佛自己就是狂欢的人们中的一员,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于是,只只小手高举,张张小嘴想读,个个小脸通红。另外,还可以借助**、**和老师的体态语言等来渲染课文情境,这不仅能激发出学生读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抒发真情。
五、增强朗读评价的情趣性。
《课标》指出: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 。朗读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课堂上,评价用语的使用很有考究。有位老师在上《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时,“你读得真准确!” 你读得真流利!
” 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天边那五彩斑斓的景象!” 等教师层次递进的评价,激发了小朋友参与朗读的热情。班里的每一位朗读者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评价也应该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教条。
我在引导班上的学生在评价他人的朗读时,建议以表扬鼓励为主,以建议指点为辅。出现了“你读得真是太棒了!” 你这儿读得不错,如果你把这个词读得再重些就更好了。
” 听了他的朗读,我真想去那个美丽的地方走一走。” 等评价语言。学生在肯定同伴优点的同时,捎上不足,既指点了同伴,又提醒了自己,更好地激起了他们读书的热情。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运用朗读这个手段,根植于课文这片“沃土” ,教师要尽我所能让学生想读、敢读、会读,读出感情,读出个性,在读中学会创新,给每一堂阅读课都插上飞翔的翅膀,给孩子们创造快乐的源泉!
读《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 准确的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本学期,我认真研究了 语文课程标准 其中的理论精悍而抽象,需在反复揣摩中才能领会。我对其中的一段感受很深。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教师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想,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与...
读《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 心得体会。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 准确的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本学期,我认真研究了 语文课程标准 其中的理论精悍而抽象,需在反复揣摩中才能领会。语文课程标准 读 语文课程标准 心得体会。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其...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1 我从教已经30年,一直工作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在这个似乎短暂而又漫长的教学过程中,自己对语文 大纲 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是近2年来,自己有幸参加了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大家都在研究语文 新课标 实施和发展素质教育,自己通过不断研修 实践 摸索,对初中语文 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