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发布 2020-06-01 12:16:28 阅读 6759

国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第1单元对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1、平移的特点: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平移的要点:1、方向(用箭头表示);2、 距离(通过数对应边或对应点的方法)

3、图形的平移:图的平移实际上是点的平移。步骤: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4、图形的旋**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5、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

6、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第2单元认识多位数。

1.数位顺序表。

数级 :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

所学的数位有: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所学的计数单位有 :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字面的区别是没有“位”字,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位10。 所以:

,十个百是(1000),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百万是(一千万 ),十个千万是(一亿)。一千万里有(10个)百万,一千万里有(1000个)万,一千万里有(10000个)千,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3.多位数的读法:1、要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3、每级末尾的“0”(不读),其他数位上(1个)或(连续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所以:253 0000读作:二百五十三万 250 3000读作:二百五十万三千。

250 0003读作:二百五十万零三 205 0003读作:二百零五万零三。

4.多位数的写法:写数(分级)(找出“亿”字和“万”字) 写数从(最高位)写起。

亿级的写法和万级的写法与(个级的写法)一样,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所以:三百八十八写作:

388,三百八十八万五千写作:388 5000,三十三亿五千七百万三千五百写作: 33 5700 3500

5.比较两数的大小的方法:两数比大小,先把位数看,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位数相同时,就把高位瞧。高位大的大,高位小的小。高位相同时,依次往下找。

6.用“万”或“亿”作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要看“万”或“亿”后面的数,确定用“四舍五入”法写出多少,最后添上“万”字或“亿”字。

第3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常见的应用题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部总关系的应用题:数量关系式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部分数。

2、相差关系的应用题: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3、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数量关系式一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一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一倍数。

4、份总关系的应用题:数量关系式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份总关系的应用题体现在买卖问题中: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体现在行程问题中: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体现在工作问题中: 工总=工效×时间工效=工总÷时间时间=工总÷时间。

房间面积=每块地面砖面积×块数

房间面积÷每块面积=块数。

相遇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相遇的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

相距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

1、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一个因数乘a,另一个因数除以a,积不变。

一个因数乘(或除以)a,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b),积要乘 (或除以)(a×b)。

2、商的变化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但余数会变)

被除数乘(或除以)几,除数不变,商也随之乘(或除以)几。

被除数不变,除数除以几(0除外),商反而要乘几。

3、在运用商不变的规律简便计算时,余数不随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在横式上写答案时,应把划去的“0”补上。

第4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略。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学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画图法。

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可以解决和倍问题、和差问题、差倍问题。

和倍问题的数量关系:一倍数=和÷(倍数+1) 和差问题的数量关系:一份数=(和-差)÷2

差倍问题的数量关系:一倍数=差÷(倍数-1)

用画示意图法解决有关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

第6单元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

4、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5、简便运算典型例题:

第7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刚好和两条直角边重合;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8、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高正好重合。)三条边都。

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

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10、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

10、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

1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

1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

13、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4、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底和高一定要对应。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15、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6、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

(电动伸缩门、铁拉门、伸降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17、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

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无数条)。18、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

19、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0、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1、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

第8单元确定位置。

通常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数对的前一个数表示列,后一个数表示行。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一 介绍他人,并描述其性格特征。词汇 naughty 淘气的 nice 好的,友善的 clever 聪明的 shy 害羞的 cool酷的。cute 可爱的。表示程度的单词 very a bit 重点句型 1 this isshe he is 2 are you肯定回答 yes i am.否定回答 n...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1 速度用v表示,时间用t表示,路程用s表示,路程 速度 时间 s vt 速度 路程 时间 v s t 时间 路程 速度 t s v 2 长方形周长 长 宽 2,字母公式 c 2 a b 长方形面积 长 宽,字母公式 s ab 3 正方形周长 边长 4,字母公式 c 4a 正方形面积 边长 边长,字...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一 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1 第一单元 种子 让我们知道冰心老人在中引用了两句诗 相信,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使出浑身解数。钓鱼 中的父亲让我们知道了中强强的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是。2 第二单元 古诗三首 我们最熟悉了,作者是。作者是 作者是 人们都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