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答案

发布 2020-05-20 13:30:28 阅读 7047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答案解析。

第ⅰ卷。一、

1.【答案】a

解析】b项,流水淙(cóng)淙;c 项,胴(dòng)体;d项,一刹(chà)那。注意a项中的戛(jiá)是一个容易读错的字。

考点】现代汉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字音。

2.【答案】c

解析】a项中的“胜地”应为“圣地”;b项中的“故有”应为“固有”;d项中的“箭拔弩张”应为“剑拔弩张”。

考点】辨析同音词,根据语境正确书写汉字,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字义与字形。

3.【答案】b

解析】a项中“侧目”意为斜着眼睛看人,表示愤恨。这与语境中老人的“拳脚功夫,引来……观赏”的感**彩不符;c项中“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d项中鼎足而立”,强调三方面分立相持,而语境中相持的只有两方面。

考点】词语,常见词语和成语的运用。

4.【答案】b

解析】a“京津地区”等几处的顿号有误,“黄淮、江淮、汉水流域”之间的顿号使用正确,它们合起来和“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及“贵州”构成并列关系,所以其他的顿号应改为逗号。c.句末两个含有疑问词的句子,均做“思考”的宾语,并非疑问句,不能用问号,应改为句号。

d.括号的注释位置不当,括号用来注释时,要紧贴注释对象后,从句意上看,括号内容应提至“腹白”后“很小”前。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常见标点符号。

5.【答案】c

解析】a.语意歧义,“两个”这一数量词可以修饰“目击者”,也可以修饰“弹壳”,这样就造成了表意不明。b.

句式杂糅,应改为“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困雅”或“让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雅”。d.

搭配不当,“当今的世界”与“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不能搭配,应改为“进人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考点】辨析病句,常见语病类型的辨析。

二、6.【答案】d

解析】a.“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于文无据。b.

“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表述过于绝对化,原文第二段中“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的意思是说永恒的宁静是中国画而不是中国艺术追求的,且只是主要面目,不是全部内容。c.

“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于文无据;“表达我们对于宇宙的独特理解”曲解了原文第三段中“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的意思。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

7.【答案】d

解析】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有悖于原文第④段中“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的表述,并非“反衬”。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8.【答案】a

解析】b项,“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错,目的是论证“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c项,“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于文无据。

d项,“静之寒就是空之寒”扩大了范围,原文第⑤段中说的是“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

三、9.【答案】b

解析】秀:秀丽。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0.【答案】d

解析】a项,副词,于是、就/介词,趁着。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连词,表修饰,不译/连词,表转折,但是。d项,都是副词,竟然。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

11.【答案】c

解析】②写的是“松上薜萝”;③写的是“嘉树”;⑤写的是“章君”。

考点】理解和筛选文中信息。

12.【答案】b

解析】张冠李戴,作者是因为“可琴可弈、可挈尊罍而饮”而建造了环中亭。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第ⅱ卷。四、

13.(1)【答案】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

2)【答案】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

解析】(1)注意“负”“砺”的翻译;“树”“帅”名词用作动词的活用现象;“自见”的宾语前置句式特点。

2)注意“凌”“易”的翻译:“非……耶”的反问句式;“厉”通“砺”的通假现象;句子的语气。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14. 【答案】(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

诗人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解析】(1)答题时首先要注意答案的范围在。

三、四两句,万万不可超出这个范围。其次要注意描写烟的词语,第三句中的“色如云白”、第四句中的“流来”“寺前”都表现了烟的特点。最后再通过“如”“流”:二字来回答第二问。

2)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要从景和情两个方面来分析。诗歌的前四句描写了美丽的山寺夜景,第五句中的“惜”字点出了不眠的第一个原因——惜景。诗歌最后两句比较直白,“无家客”道出了不眠的第二个原因—思家。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评价诗歌思想内容。

15.【答案】(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不尽长江滚滚来。

2)寄蜉蝣于天地齐彭殇为妄作。

3)如今有谁堪摘不相为谋。

4)钟鸣鼎食之家景行行止。

解析】古诗文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古诗词,其次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书写,只有有错别字就不得分,因此,答题时书写一定要仔细,不能出现书写错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五、16.【答案】①如果 ②甚至 ③因此 ④否则。

解析】该段文字由两句话构成,前一句讲错误的做法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后一句是从前一句的错误做法中的总结。由“只注重”“而”“势必”“从而”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1处表示假设关系,故应该填写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倘若”“如果”等;而2处,前后两分句是递进的关系,所以填“甚至”;3处后面就是对上文错误做法的总结和以及不这样做的反思,所以填“因此”和“否则”。

考点】正确运用虚词。

17. 【答案】示例一:①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 ②诗词歌赋,颂不完您带来的感动。

示例二:①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 ②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

解析】主持词最大特点是语言简练生动、上下贯通,表述起来朗朗上口、整齐和谐,便于听众瞬间把握信息,便于主持人控制节奏。因此,捕捉上下文句之间的话题关联是重点。这是一段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主持词,表达的是对老师的歌颂与费美,围绕所给出的句子并结合教师生活的特点进行就近联想。

第一处所给出的句子写的是粉笔,考生可以写教鞭、课桌、课本等;第二处所给出的句子写的是加减乘除,考生可以写诗词歌赋、甲乙丙丁等。

考点】准确仿写句式。

18.【答案】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解析】该题要求给“创造”下定义。解题时首先要找出“创造”的上一级属概念,然后筛选有关信息,加以组织表达,最终形成一个肯定的判断语句即可。六、一)

19.【答案】①老迈年高;②饱尝活着的痛苦与艰辛;③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从文章中寻找对老人和老牛进行描写的语句,然后分析概括。对他们的描写主要包括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

20.(1)【答案】运用比喻,将牛喻为自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老人对亲人的渴望。

2)细节描写,通过“沾满了泥”“微微晃动”等细节,表现出老人与牛的老态和劳作之后的疲惫。

解析】(1)本题需要先分析出修辞手法,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表达效果。联系上文“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孙子死后的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等表述,可以看出老人内心的孤独苦闷以及对老牛的关爱和依恋之情。

2)本题需要先分析出修辞手法,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表达效果。联系上文对老牛来历的介绍和老人“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的描写,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温馨的画面,表明他们相依为命的亲密关系。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1.【答案】(1)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

2)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

3)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的意味;

4)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解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衬托形象、推动情节、升华主旨等,本文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可从以上几个角度和结构角度进行思考。

22.【答案】(1)“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

2)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

3)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

4)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回味。

解析】分析文章题目可从内容、结构、情感、主旨等角度进行。

二)19. 【答案】①交代了定和选择**的过程和原因;②引出“**迷”的由来,呼应题目,为后面写他对**的痴迷做铺垫。

解析】通读第二段后分析提炼段落内容可知,定和转为学***的原因,突出了他对艺术的虔敬及其艺术情怀,并且点题。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20.(1)【答案】①肖邦等西方**大师一生沉迷于**,又用**长期影响了世界;②定和被他们的作品征服,同时也像他们一样痴迷于**。

2)①定和痴迷**并有了相当大的成就;②作者认为他不会满足当前成就,而会在**之路上更坚定地走下去。

解析】(1)解答本题需要透过语句表述的字面意思深入把掘其内在含意。联系该句前后的两句话可以推知。

2)解答本题需要分别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再深人挖掘其内在含意。结合尾段,联系全文内容可以推知。

考点】赏析作品内涵,赏析作品内涵。

21.【答案】①定和在上海痴迷于西洋古典**的情形;②定和在逃亡途中放弃其他而独带乐谱;③重庆避难时继续迷醉**并以此为事业。

解析】对③④段分层压缩,根据题干要求将关键信息简要概括即可得到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内容。

22. 【答案】①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确定目标,并为之付出最大的心力,当会有所收获。

②真正追求艺术,应保持单纯的气质和忠诚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③要成事就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④艺术能激发我们的勇气与信心,即使在困难之中,也能给予我们鼓舞与力量。

202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山东卷 语文答案解析。第i卷。一 1.答案 a 解析 a项,凋凌 应为 凋零 2.答案 a 解析 席卷 像卷席子一样把东西全都卷进去 迅速而有力地掠过。笼罩 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指广泛覆盖的样子。语境是 寒流 故应选 席卷 系 拴,绑。停 停放,停泊。语境是将...

202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回头看

一 语言文字运用。一 1 5题 2006 2010 辨析病句考你不商量,字形 实词 近义词 成语考查雷打不动,字音 标点是常客。总体来看,设题方式有隔年遗传的可能 如 年 字音字形 词语命题方式灵活 单独考 合并考,设1 2题 字音 字形有考查方言词的倾向 词语还没有考查成语之外的熟语,应注意有考的...

202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回头看

一 语言文字运用。一 1 5题 2006 2010 辨析病句考你不商量,字形 实词 近义词 成语考查雷打不动,字音 标点是常客。总体来看,设题方式有隔年遗传的可能 如 年 字音字形 词语命题方式灵活 单独考 合并考,设1 2题 字音 字形有考查方言词的倾向 词语还没有考查成语之外的熟语,应注意有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