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答案

发布 2020-05-20 13:40:28 阅读 1240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答案解析。

第i卷。一、1.【答案】a

解析】a项,“凋凌”应为“凋零”。2.【答案】a

解析】席卷:像卷席子一样把东西全都卷进去;迅速而有力地掠过。笼罩:

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指广泛覆盖的样子。语境是“寒流”,故应选“席卷”。系:

拴,绑。停:停放,停泊。

语境是将海南岛比喻成一艘花船,海南岛不在雷州半岛上,它们之间彼此不连接,不能说停在上面,故应用“系”。扩展:向外伸展;扩大。

扩充:扩大充实。语境中的“版图”应该是向外伸展,故应用“扩展”。

3.【答案】c

解析】根据“东风好作阳和使”这句诗的意思可知,语境描写的是东风像春天的使者一样,使万物复苏,故第一处横线应填“逢草逢花报发生”;根据“桃花嫣然出篱笑”中的“笑”可知,此句诗的感情是乐,与“只恨春归我未归”感情不一致,故第二处横线应填“似开未开最有情”。4.【答案】d

解析】a项,知人善任:了解下属而且善于任用。强调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用于此处正确。

b项,揠苗助长:把苗拔起来,帮助苗快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只能事与愿违。用于此处正确。

c项,运筹帷幄:策划于军营之中,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用于此处正确。

d项,不言而喻:不用说明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5.【答案】b

解析】a项,句式杂糅。“包括……”与“由……组成”两种句式杂糅,可删掉“组成”。c项,表意不明。

“这位”,可以指前方记者,也可以指专家。d项,结构混乱。可删掉“使”,或删掉“在……中”。

二、6.【答案】c

解析】“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错误。原文中是说“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

7.【答案】b

解析】“谷鲁斯等人……这种观点不可信”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并没有说谷。

鲁斯等人的观点不可信。8.【答案】d

解析】“此时主体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错误,根据原文“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可知,这种情感也属于主体。三、9.【答案】a

解析】奇:对……感到惊奇。10.【答案】b

解析】a项,“晋太傅安九世孙也”中的“也”,语气词,用在句末,表判断;另一句中的“也”,表肯定。b项,两个“若”,均为连词,表假设,“如果”。c项,“太建五年,贞乃还朝”中的“乃”,副词,“才”;另一句中的“乃”,副词,“于是”。

d项,“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日”中的“因”,连词,“于是,就”;另一句中的“因”,“依,随着”。11.【答案】b

解析】“家人”与“宾客”共同作“惧”的主语,所以“家人”与“宾客”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两项。“往”的宾语应是“华严寺”,中间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12.【答案】c

解析】“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错误。文中说“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宜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这说明他有段时间没有奉养母亲。

第ii卷。四、

13.【答案】(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权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

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

解析】(1)度:猜度。因:

就。辄:总是。

雅:一向,非常。(2)及:

到。笃:病重。

后事:身后之事。14.

【答案】(1)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②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解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15.【答案】(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辍)(3)惊涛拍(裂)岸卷起千堆雪。

解析】解答此题,需找出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如(1)根据关键信息“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即可得出要填的句子;

2)根据关键信息“贤才”“明月”“对贤才的渴望”即可得出要填的句子;(3)根据关键信息“骇浪搏击江岸”“壮丽景色”即可得出要填的句子。默写时还应注意易错字:(1)戚;(2)掇(辍);(3)涛。

16.【答案】①但是②所以③固然④否则。

解析】解答此题,必须搞清楚语句之间的关系,然后整体揣摩语段思路,从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首句中的“貌似”是表面上很像的意思,且①处所在语句对首句中的“责任感”进行了否定,前后显然是转折关系,故①处可填“但是”等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②后是总结句,是对上述内容的概括,故②处可填“所以”“因此”等表结果的关联词语。

由③后的“但”可知,③前面的内容是对“有道德热情的义愤填膺”的肯定,故③处可填“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前说“应该……以敢于担当的实际行动为落脚点”,④后则说“只能是纸上谈兵”,显然是对前者的否定,故④处应填“否则”。三、

17.【答案】①台基高,出檐大。②内部可通可隔。③构件艺术美观。④涂有油漆以防腐。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逐段概括”,二是“房屋的特点”,三是“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逐段概括时,应分别抓住古代木构房屋的基本构造,把握其特点。

如第①段中,要抓住房屋的基本构造“台基“出檐”概括其特点。第②段中,要抓住房屋的内部构造来概括。第③段中,要抓住房屋的“构件”把握其特点。

第④段中,要抓住房屋的外观“涂上油漆"及目的来概括。

18.【答案】示例一:它如春风,吹走我们脸上的愁云;如阳光,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如暖流,融化我们心里的坚冰。

示例二:它如明亮的灯火,温暖寒冷的暗夜,驱散心头的迷雾,照亮回家的路途。

解析】解答此题必须要认真揣摩语境。由横线前的“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可知,横线处应具体写出“健康的心理”的重要意义,且语句内容要乐观,积极向上。题干要求运用“比喻和排比”这两。

种修辞手法。比喻手法,要求有明确的本体和喻体,这里的本体是“健康的心理”,喻体可以是一盏灯、一股暖流、一束阳光等积极的事物;排比手法,要求语句由三个及三个以上结构相对一致、意义连贯、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三个分句构成。当然,还要注意不能超过60个字的要求。

六、19.【答案】①通过紧张的冲突,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把读者迅速带入**情境;②引出下文“我”去打猎的故事;③交代“我”的孤儿身份、与继父的情感隔膜,以及“我”对亲情的渴望;④初步刻画“我”性格的倔强和好强。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必须先概括内容,然后再根据内容思考其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大角度分析。从内容上看,“我”与特吉的冲突引出了“我”的身世,具有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而在冲突过程中,也刻画了“我”的人物形象;从结构上看,**的开篇一般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另外,还可从艺术效果的角度去分析。

20.【答案】①动作描写,从正面对公鹿与狼恶斗的过程作了细致描写,如公鹿忍着剧痛攀爬石崖的姿势,恶狼弓腰、咧嘴、**地发起进攻时的动作细节等,生动传神。②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被鹿角叉起的狼比喻成石头,表现公鹿的勇猛。③侧面烘托。通过“我”的心理描写,烘托出狼鹿恶战的紧张气氛,表达“我”对公鹿形象的赞美,强化对公鹿形象的塑造。

(或:通过写狼的**,侧面衬托出公鹿的勇猛和机智)【解析】题干既然说是“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那么“表现手法”就应该从描写的手段和方法去思考。“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等都是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鹿与狼搏斗的过程。

“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狼的狼狈落败进行描写,表现了鹿的勇猛。“具有一手”“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这只狼真坏”等”我”的心理活动,展现了“我”的感情倾向,表达了对鹿的赞美,强化了鹿的形象。

21.【答案】①体格健壮,长有漂亮的犄角。②刚猛傲然,斗志高昂。③沉稳而有智慧。④有头领气质和牺牲精神,时时保护弱小。

解析】解答本题要找准文中描写公鹿的语句,从“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很有气势”可以概括出公鹿“体格健壮,长有漂亮的犄角”的外形特征。“我”猎杀公鹿、公鹿与狼的搏斗以及特吉对公鹿的评价等体现了公鹿的“刚猛傲然,斗志高昂”。公鹿在事先负伤的情况下,从容面对狼的进攻,“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等体现了公鹿的“沉稳”“有智慧”。

“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等体现了公鹿的“头领气质和牺牲精神”。

22.【答案】看法一:不会再向公鹿开枪。

①公鹿健硕的体态,它在与恶狼搏斗中展现出的勇气和智谋都让“我”着迷。②“我”从公鹿身上汲取到作为男子汉应有的不屈气概,这让“我”对它心生敬意。③公鹿对鹿群的保护,触动了“我”内心的痛处,“我”不忍母鹿和小鹿失去公鹿。

④公鹿已受重伤,“我”此时。

如再开枪,胜之不武,并不能证明“我”具有让全部落的人都服气的狩猎能力。

看法二:会再向公鹿开枪。①“我”已意识到自己是一名猎手,而不是看热闹的孩子,“我”负有狩猎的使命。

②公鹿的刚猛和骄傲激发了“我”的斗志,“我”也应该展现出我的勇气和骄傲。③“我”需要通过猎鹿向特吉证明自己可以不再仰人鼻息。④公鹿已经受伤,无法快速奔跑,是狩猎的大好时机。

(任选一种看法作答,答对三点理由即可)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题,回答“开枪”和“不开枪”都可以,在分析时可以从“我”的心理变化、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所要表达的主题等角度入手,切记不要围绕一点重复论述,要分点分条,理由简明完备。七、23.【答案】略。

解析】审题指导:作文材料选取了一个类似新闻的时事材料,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反映时代精神。作文材料以24小时营业的书店为叙述主体,包括对书店的情况的描述和对书店工作人员的采访。

首先,“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这种行为的反差易引发读者思考。其次,材料中虽没有明显的感**彩,但从“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以及书店工作人员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对24小时营业书店的肯定和赞赏。从书店角度来看,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对“夜读的市民”“自习的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流浪者和拾荒者”这些不同身份的人,都平等对待,书店的这种行为展现的是其精神的高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是一种社会正能量的体现。

从书店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只要有人来看书,他们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这体现的是一种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而从来看书的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大学生”还是“流浪者和拾荒者”,都在书店夜读,他们的身上体现的是对知识的渴求。选材与立意:

本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的是社会主流意识,展现的是社会正能量。因此,立意时必须把握住这个基调,围绕“24小时营业的书店”的行为展开。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①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点赞;②人文情怀和人性的闪光;

精神价值的追求超越了物质利益的获得;④关注底层、弱势群体。

202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山东卷 语文答案解析。第 卷。一 1.答案 a 解析 b项,流水淙 c ng 淙 c 项,胴 d ng 体 d项,一刹 ch 那。注意a项中的戛 ji 是一个容易读错的字。考点 现代汉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字音。2.答案 c 解析 a项中的 胜地 ...

202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回头看

一 语言文字运用。一 1 5题 2006 2010 辨析病句考你不商量,字形 实词 近义词 成语考查雷打不动,字音 标点是常客。总体来看,设题方式有隔年遗传的可能 如 年 字音字形 词语命题方式灵活 单独考 合并考,设1 2题 字音 字形有考查方言词的倾向 词语还没有考查成语之外的熟语,应注意有考的...

2023年高考语文山东卷回头看

一 语言文字运用。一 1 5题 2006 2010 辨析病句考你不商量,字形 实词 近义词 成语考查雷打不动,字音 标点是常客。总体来看,设题方式有隔年遗传的可能 如 年 字音字形 词语命题方式灵活 单独考 合并考,设1 2题 字音 字形有考查方言词的倾向 词语还没有考查成语之外的熟语,应注意有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