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一中胡家寨2023年6月9日。
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a选项是正确的)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1b选项可以从此推断是正确的)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3a)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1c选项可以从此推断)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2023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1d选项内容所在)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3a)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2a选项可以由此推出)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2b选项出处,)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2023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c,很容易推断出是正确的)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2023年秋,当时的**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3c出处)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自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2d,3d可从此处推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上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 2023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答案d答案我给了d项,但是选项c,我认为仍然存在争议性。
解析:a项在原文第一段,应该是正确的。
b原文第二段第二句可以推理出来,此项中“上代”原指“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有限文献指《史记·殷本纪》或者《尚书·盘庚》,这里的上代,指的应该是一个民族的上一个朝代惑几代。
c项中“从稳妥的角度出发”,加入的这个条件只是作者站在胡适的角度进行的推断,原文中没有“稳妥”“不稳妥”的字样,胡适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因为“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就认为研究古史应该缩短两三千年,其实这种做法本身是不够稳妥的,所以出题人站在胡适的角度想当然的加一个条件进去的做法是不稳妥的。第二个地方原文说得是“从诗三百篇做起”,这句话就等同于c选项中的“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吗?我认为还是不能等同。
“从诗三百篇做起”我认为可以理解为从《诗经》本身开始,因为这本书有明确的文字资料,我们研究古史只能根据这些文字进行研究,选项中认为从三百篇做起,就是从《诗经》成书的时代开始,而《诗经》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2023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两三千篇诗歌,后经孔子删减,才变成305篇,俗称“三百篇”。诗经明确成书是孔子时代,开始成书也不是在西周初年,只是说那时开始搜集诗歌。从这个角度看,这个选项是经不起推敲的。
d原文第二段“2023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这句话是说王国维的**用殷商的卜辞资料印证《史记·殷本纪》中所写的殷王世系的内容是基本可靠的。原文所表述的是“几乎”“是基本可靠的”,留有余地。
选项中表述则很肯定。选项中“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与原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的说法还是有差别的。**只是无可辩驳的证明了“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并不是证明“《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王国维只是从现存龟甲卜辞中找到根据证明殷王世系和商王朝存在的可靠性很大,但不等于说王国维能证明《史记·殷本纪》的内容都是真实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答案b解析,a原文第三段说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殷本纪》《世本》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其中所指的“困惑”就是怀疑这些书中所说那些事情恐怕是虚构的。
c项原文第二三段可以找到依据。一是历史文献资料,二是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b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和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其创始者及主要代表是顾颉刚和钱玄同。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受到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整理国故”思想的影响。他们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西方近代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
旧史学的一些观点虽然经不住史证,但不能说旧史学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旧史学虽然不能从实物上找到什么证据,但是他们也是根据历史文献提出的自己的观点,古史辨派无情批判旧史学的行为让我们意识到中国古史上科学大道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这不是批判旧史学的理由。
d项,原文最后一段最后几句。清代的金石学研究对《说文》权威性就产生了冲击,而甲骨文的发现对它字源方面的一些说法有很大的冲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答案d在答案没有出来时,这道题的选项上我首先是选择了c项的,而一个高一的学生做题时给得答案是d项。他认为选项中“造字之法才有所依凭”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并且觉得表述有点绝对。结果证明他是对的。
a“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一句可以说明a项表述是正确的。
b从原文第三段内容可知,甲骨文的发现,增强了《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的可信性,也让历史学家想到《殷本纪》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由此推出《史记·夏本纪》中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从文中的“增强可信性”“基本可信”“恐怕不是向壁虚构”说明夏王朝和夏王世系的存在并不具有必然性,仍然只是推断,从理论上说明它是存在的。所以b选项的表述应该是正确的。
c原文第四段最后几句,说明第一次发掘殷墟的目的在于继续寻找甲骨,第二次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我觉得这句话是说发掘的对象发生了变化,至于它的目的诗作者自己补充出来的,这点准不准确呢,不好说。还有就是选项中提到的“历史语言研究所”与原文中“**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名称并不完全一样,我觉得还是不能省略。
d原文最后一段最后几句。“学者们**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一句话表达不当。这句话在文中找不到根据。
学者们在甲骨文的未发现时,认为汉字的造字之法仍然有凭依,同样离不开象形、会意,只是这次甲骨文的出现让他们大开眼界,更见坚定了汉字造字依凭于象形、会意这些方法的观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2023年全国课标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焦作一中史鹏鹏重绘。第i卷 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随着工业化 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 3...
2019课标全国卷
本资料 全品高考网 全品中考网 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2012 课标全国卷 理综物理 14 2012 课标全国卷 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2023年语文全国课标卷分析
2010年高考语文 全国卷 试题分析。余闻。全国课标卷。第一大题。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段选自启功 金石书画漫谈 原载王力等 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 一书 为命题需要,原文有所删改。选文围绕人们喜闻乐见的书法艺术组织材料,有一定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