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解析

发布 2020-05-17 15:55:28 阅读 9961

②【答案】de

【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11、【答案】略。

【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

字数需要达到要求。

由景及理例1:

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由景及理例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野草离离,生生不已。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

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的。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烧,在毁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强。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可阻。

诗的前四句侧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资格成为宇宙间一切生命的象征,才拥有值得人赞美的生命意义。

由景及理例3: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没有描写具体景色,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印象,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地说: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

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吗?宇宙间万事万物,又何尝不是立脚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

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由景及理例4:

观书有感其二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前两句朱子写江边停泊着一艘大战船,水不深,船搁浅,怎样也移不动;昨天夜里江边春水涨高了,只见那大船已如羽毛般轻轻飘浮在水面上;想到早先浅水时的想尽办法来推移战船,实在白费力气,看!现在水满了,那船不是在江心自由自在地行驶了吗?

朱子此诗以泛舟作比喻,深含哲理。一方面可用来比喻悟道时豁然贯通的自在快乐,一方面也用来比喻行事在时势未到时的盲动无益,和时机成熟时的畅通无阻。

由景及理例5: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俭朴古风存。 从今若得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202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

2016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 情感分析题 诊断与突破 善用五个 抓手 做好情感分析题。高考考查古诗鉴赏的重中之重是对所给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其角度有二 一是直陈式,要求直接答出某句 某联 某片等 或全篇的思想感情 二是分析式,要求不仅要答出其思想感情,还要进行分析。而后者恰恰是考生的软肋,不少考生感...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 含解析 作者 上传者 tomacc 日期 15 06 29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 含解析 一 全国新课标卷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 9题 11分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岑参。闻说轮台路 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

2019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

高考古诗鉴赏在 考纲。中的要求为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自2002年以来,全国各地古诗鉴赏题均以客观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此题除了需要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 生活阅历 审美情趣进入作品,进入作者的内心,用自己的语言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