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答案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答案】d
解析】a.质(zhǐ)量应为质(zhì)量;b.露(lù)脸应为露(lòu)脸;c.笑靥(yǎn)应为笑靥(yè)。
2.【答案】c
解析】a.倍受应为备受;b.轰堂大笑应为哄堂大笑;d.急言厉色应为疾言厉色。
3.【答案】c
解析】a“对于”应改为“对”,表示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的对待关系时,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b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d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不用于事情。
4.【答案】d
解析】a缺少动词,应在群众前加“提高”;b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需要”;c句式杂糅,应将“选配了”改为“选配的”。
5.【答案】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有意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解析】首先要分析各个句子,确定一个句子当主干,然后将其他小短句通过增删等方法变换成定语或者状语,之后修改使之通顺并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考点】短句变长句。
6.【答案】昨夜,疾风骤雨丝毫也不曾理会生命的感受;今晨,银杏树的叶子只得华丽转身,扑簌簌凋零的片片绿叶仿佛瞬间蜕变,如同云霞般金黄、耀眼。
解析】本题考查了词语的扩充。
考点】良好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7.【答案】(1)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与父母存在代沟。(或“调查显示,学习成了多数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唯一话题。”
2)学生以学业为主,父母关心成绩没错;但我们的成长路上不仅只有学习成绩,强健身体、培养兴趣、磨砺意志、塑造品格等都应该成为交流的话题。
解析】其中第一小题应注意材料数据的变换,第二小题是从自我的角度入手,实际上和材料中的被调查者是一类群体,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
考点】语段的压缩和时事评论。
二、现代文阅读。
一)8.【答案】c
解析】仔细阅读原文第二段,不难找到正确答案。
9.【答案】d
解析】d项过于绝对。
10.【答案】经过了后人不断的注释、传疏、义证;在中国学术史上经历了流变。
解析】下文有明确的暗示。
考点】联系上下文。
二)11.【答案】①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
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
解析】整个“抓药”的细节只用了几个传神的动作就刻画出三个阿姨抓药的娴熟。
考点】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动作描写。
12.【答案】①点明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②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③丰富文章的内容。
解析】引发的联想或者是引用等等的用意多从内容、结构和表达上来解答。
13.【答案】①“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②“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
③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④甘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解析】多从上下文的联系以及作品的主题来考虑答案。
考点】理解写作意图。
14.【答案】①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②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
③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④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解析】赏析散文的画线句子,多从一下几个角度考虑:①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②常见表达技巧的运用;③句子多重内涵的**;④划线句子与上下文的关联。
l5.【答案】①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②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
③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④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解析】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的技巧以及句子的多重内涵。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16.【答案】b
解析】b.而又辱之,辱:敬辞,屈尊给我书信。和《报任安书》中的“蠹者辱赐书”中的“辱”词义一致。
17.【答案】a
解析】a.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翻译为因为;b.前一个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表转折,译为“却”;c.
前一个远指代词,译为“那”,后一个是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译为“还是”;d.前一个表被动,译为“被”,后一个是所字结构,当助词。
18.【答案】c
解析】作者只是借自己的遭遇表达对时局的不满,并非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19.【答案】而涉猎书史/故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解析】断句应结合上下文,紧紧抓住“曰”“云”“言”等字,常用虚词是标志,常见如下: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20.【答案】(1)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
2)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解析】(1)注意判断句的翻译,“安”表反问。
2)“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工”是“工巧”的意思,“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二)21.【答案】芳心。
22.【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解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第二首:
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23.【答案】(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4.【答案】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解析】两个断句的差别在于,前者“不问马”为一句,后者将“不问马”标断。这一细小的变化,使意义有了明显不同,对比如下:第一种,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译文: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
”没有问马。第二种,厩焚。子退朝,曰:
“伤人乎?”“不。”问马。
译文: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
”(回答说:“没有。”)接着询问马的情况。
按照前一种标点,孔子只关心人的**,对马的**则不闻不问。而唐人的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考点】论语的仁爱观。
25.【答案】(1)言之必可行也,无所苟而已矣。
2)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
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
5)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四、作文。26.略。
2023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浙江卷 浙江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一 语言文字运用。1.答案 c 解析 a 脐 q 带血 b 育为 w i心声 d 病恹 y n 长。考点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2.答案 d 解析 a 浮燥 浮躁 b搏 博 c飞扬拔扈 飞扬跋扈。考点 识记并正确书...
2023年高考英语浙江卷 答案
201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浙江卷 英语答案解析。选择题部分。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第一节单项填空。1.答案 b 解析 根据句意 还有其他事要讨论吗?没有,就这么多 no,that s all 我想。故选答案b.not at all一点儿也不 yes,i m sure是的,我确定 yes,...
2023年高考语文单完整答案 浙江卷
呼应标题,深化题旨。三 古代诗文阅读 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 19分 16 b 17 a 18 c 19 而涉猎书史 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 皆穿蠹经传 移此俪彼 以为浮薄 惟恐不悦于时人 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20 7分 1 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值得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