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3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发布 2020-05-17 06:36:28 阅读 8719

一、各个知识板块所占分值。

二、各个知识板块考查的难易程度。

三、试卷整体特点。

1. 试卷整体难度中等, 较2023年题目难题比例略有下降。

2. 知识点覆盖较为全面,并且较多问题涉及到了生活中的化学。

3. 学科间的综合,尤其是和物理的综合更加紧密。

4. 新颖的题目类型考验了观察能力和陷阱识别能力。

5. 承担区分度的题目,如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6. 题型间的综合在卷中尤为突出,如30题推断,加入和实验题的元素;33题**实验加入了以往综合实验中的气体流动原理;35在题目叙述上面加入了流程型元素化合物的叙述特点。

四、试题重点题目分析。

24.氨基钠是合成维生素a的原料。工业上将金属钠于97~100℃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的液氨,再加热至350~360℃生成氨基钠和氢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钠可能与水反应。

b。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

c。维生素a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方程式。

答案:c分析:在整体题目中,通过通入无水液氨来间接证明了a是正确的;铁的熔点为1400多度,显然要高于97-100度就处于熔融状态的纳;d中方程式是按照题目要求叙述来写出的。

而维生素a中不一定含有钠元素,因为元素守恒是指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不变,而维生素a中不一定含有氨基纳中的钠元素。“合成”一词是用来迷惑人的,让学生们误以为是化合反应。

25.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答案:d分析:a中错在纵坐标,应该是生成水的质量;b中错在误认为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全变成氧气分解掉了,导致结束的趋势错误,应该为先下降后平行;c中错在起点,因为石灰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立即就会出现沉淀;d是正确的,二氧化锰为催化剂,从起点、趋势、横纵坐标都没有错误。

28.(6分)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生命吸管”(如右图)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水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树脂等。其中活性炭起到过滤的作用。

(2)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硝酸钾溶液的溶质为。

(3)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0 g 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g。

(4)根据下表问题。

①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 g nacl和的烧杯中,各加入100 g的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的是溶液。

②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溶质的质量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质量可能不变 d。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答案:(3)200(4)nacl;d

分析:第三问考察的为稀释公式的应用,第四问考察的为溶液在饱和与不饱和之间转化对应的溶液相关数据如何变化。对于概念要求较高。

30.(7分)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图所示8个实验。

⑴ 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 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

⑶ 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⑷ 实验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原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写出所有可能)。

答案:(1)fe2o3+6hcl=2fecl3+3h2o

(2)稀盐酸;无色酚酞试液。

(3)ca(oh)2+na2co3=caco3↓+2naoh

(4)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

分析:(1)中黄色溶液考察了铁离子的颜色来推出反应。

(2)中考察了红色变无色的过程,只有含酚酞的碱性溶液遇到能使溶液变中性或酸性的物质才可以。

(3)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为碳酸盐、金属。而且在原反应中还要有沉淀生成,必然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这对最重要的反应。此现象出现是因为碳酸钠溶液过量,生成的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

(4)无色溶液,排除五支。因为加了足量碳酸钠溶液,根据已知排除产物中含有氯化钙的,所以方程式为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原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na2co3或na2co3与nacl,也就是除了稀盐酸过量的情况,另外两种可能——碳酸钠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

32.(5分)下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处逸等优点。

⑴ 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⑵ 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①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②看盛有碳酸钠粉末。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是 。

⑶ 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气球鼓起是因为装置内气压增大,两次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

答案:(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先将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2中,观察烧杯1中的紫色石蕊试纸是否变色。再滴入甲滴管中的水,观察烧杯1中观察烧杯1中的紫色石蕊试纸是否变色。

(3)naoh;稀盐酸;第一次为温度升高导致瓶中气压增大,第二次为产生氢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

分析:试题中头一次没有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试验的操作,而是用改变先后顺序来作为对比试验的最主要手段。将整个初中阶段的气体压强增大分为两个鲜明的部分来进行考察,并且利用了装置的特性进行药品之间的相互综合,是一道很实用的题目。

得分率在第二问不会很高,第三问如果稀盐酸写成hcl也不给分。

33. (8分)化学课上,同学们做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后,对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及含量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

实验ⅰ: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1)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

(2)观察到的现象为根据该现象可以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同学们经过3次重复实验,确认了呼出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及含量。

【实验反思】

(1)该实验设计依据的性质有___填字母序号)。

a。难溶于水 b。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

c。无色无味的气体 d。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实验ⅱ操作⑤中,若c中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f并读数,则所测的体积分数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答案:实验猜想(2)玻璃片表面有一层水雾。

实验记录(1-3)a中液面下降,b中液面上升至最高,c中左侧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且c中液面下降,液体沿导管流入d中。 co2+2naoh= na2co3+h2o

(1-5)d中液体到吸入c瓶中,c瓶中液面上升。

数据处理(2)400,75,25;80,15,5

实验反思(1)abd (2)偏小。

分析:典型的利用物理和化学结合,利用动力源和气体流向以及与液体的关系来解决的问题。此题有些32题综合实验的风格,区分度虽然比去年稍低,但是也能挡住一大批学习浮躁的学生。

往往这类问题的解决思路——气体的流向是同学们所不关注或关注较少的。而在数据处理里边已经给定了单位,如果我们再填入80%就会重复,所以如果判卷较严的话是不给分的。

35.(3分)请根据下图的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

答案:9.2g

分析:用流程图代替文字叙述和图像,新颖的题型,但是难度较低,基本没有任何挑战性。

生成沉淀的质量=22.3g+86.1g+100g-198.4g=10.0g

设混合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x 10.0g

x=10.6g

则混合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22.3g-10.6g=11.7g

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10.6g×(46/106)+11.7g×(23/58.5)=9.2g

总体:送分题送分到家,陷阱题不易察觉,区分题稍显不足,虽然学生们可能会认为简单,但是预计平均分在61±2左右。

2023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茂名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分析。教育局教研室化学科。一 试卷总体评价。茂名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的命制遵循 茂名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化学学科考试大纲 要求,是初中结业考试和升学考试 两考合一 ...

2023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1年综合学科的化学试题突出基础性 科学性 时代性 情境性 创新性和指导性,既考核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科学 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水平,同时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对深化课程改革和指导化学教师的教学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试题充分体现了基础知识和科学素养并重的课程理念,每道...

2023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1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一 试题概况。1 试卷结构 全卷100分,共有五大题,30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其中1 10题为单项选择题共计20分,11 15题为选择填充题共计10分,16 24题为填空与说明题共35分,25 28题为实验与 题共25分,29 30题为计算题共10分。试题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