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作业答案

发布 2020-04-15 22:45:28 阅读 6144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

下图为2023年以来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印度是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

b.欧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c.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减少。

d.世界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急剧下降。

2.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信的是( )

a.北美洲暴雪天气增多 b.副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c.昆仑山雪线逐年降低 d.内蒙古牧场面积扩大。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坐标曲线变化,印度是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最大、增长最多的国家,a错。欧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是负值,呈减少趋势,b对。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先增加,后减少,但始终为正值,说明排放量在增长,c错。世界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仍是增加的,d错。第2题,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信的是北美洲暴雪天气增多,a可信。

副热带地区降水减少,b不可信。气温升高,昆仑山雪线逐年上升,c不可信。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重,缺水严重,内蒙古牧场面积可能缩小,d不可信。

答案: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小麦和冬油菜适宜种植区北界的变化。读图回答3~4题。

3.冬小麦、冬油菜适宜种植区北界推移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种植习惯变化。

c.机械化程度提高 d.化肥、农药用量增加。

4.据图推测该区域农业生产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棉花、玉米种植面积缩小 b.春小麦种植面积扩大。

c.复种指数有所增加d.作物适宜种植高度有所下降。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该区域冬小麦、冬油菜适宜种植区北界向偏北方向推移,说明该地区气温(尤其是冬季气温)有较为明显的升高,应是气候变暖的结果。第4题,随着气温的升高、热量的增加,喜温作物如玉米、棉花、冬小麦和冬油菜的种植面积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喜凉作物如春小麦会呈现出种植面积缩小的趋势;同时由于气候变暖,作物适宜种植的高度也会有所上升;作物的复种指数随着热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

答案: 2019·浙江省“超级全能生”选考科目联考)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

a.逐步变暖 b.先暖后冷。

c.逐步变冷 d.先冷后暖。

6.下列自然条件对海岸线的变迁影响较弱的是( )

a.入海河流沉积作用 b.地壳运动。

c.风力的侵蚀 d.海浪的侵蚀。

答案: 2023年4月浙江选考)多年冻土是长期在0 ℃或0 ℃以下冻结并含有冰的土石层。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7.与现今相比,该区域17—18世纪处于( )

a.冰期 b.间冰期。

c.温暖期 d.寒冷期。

8.多年冻土南界变化后,甲地土壤( )

a.养分循环加快 b.污染程度减轻。

c.水热条件变差 d.生产潜力下降。

解析:第7题,观察图中两条曲线位置,可知多年冻土层的南界向北移动,反映了近两百多年来气候呈变暖的趋势。注意“冰期”与“寒冷期”的含义不同。

冰期与间冰期体现的是地质历史尺度(距今1万年前,时间尺度是10万年以上),温暖期和寒冷期体现的是历史尺度(距今1万年以来),故d正确。第8题,图示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气候变暖,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增强,养分循环加快,故a正确。全球变暖与土壤污染程度没有直接关系;热量条件变好,生产潜力可能上升,故b、c、d均错。

答案: 读下图,完成9~10题。

9.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近代时期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b.20世纪80年代的气温高于20世纪40年代的气温。

c.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

d.近百年来的气温明显低于距今7万到1万年的气温。

10.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

b.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地方出现减少和退缩。

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增加。

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人类的健康受到威胁。

9~10.解析第1题,近代时期(近一二百年来),地球气温整体呈波动上升,且与大气中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气体增加的趋势相一致。距今7万年到1万年时,正处于冰期,气温比现在低得多。

第2题,气温升高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减少;高山上的山岳冰川会因气温升高而雪线上升;有的地方(如暖温带、**带)会因气候变干旱,农作物减产,有的地方会增产,c项太绝对;气候变暖会使得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病原菌滋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答案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完成11~13题。

1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b.火山、**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12.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

13.该“环境变迁”对下列国家的影响较大的是( )

a.英国 b.老挝。

c.蒙古 d.哈萨克斯坦。

11~13.解析该题干说明图示为某种“环境变迁”,结合图中发生该“环境变迁”各地区的共同特征,即全部位于沿海地势低洼地区,故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其根本原因是全球变暖。

答案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

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15.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围湖造田 b.绿洲萎缩。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气候变干。

14~15.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第6题,由图可知,艾丁湖面海拔为负值,说明湖面低于海平面;湖面水位变化相同的高度,南侧出露的面积较北侧小,说明南侧坡度较北侧陡;湖面缩小,湖泊对环境的调节功能减弱,含盐量升高。

第7题,艾丁湖位于吐鲁番盆地,降水少,蒸发旺盛。其湖面缩小,说明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加剧。本区不存在围湖造田问题。

绿洲扩大会使入湖水量减少,湖泊缩小。艾丁湖汇水面积没有变化。

答案 2023年4月3~8日的曼谷全球气候变化会议主要针对发达国家如何完成co2的减排目标进行了谈判,结合某年部分国家的co2排放量,完成16~17题。

16.据图分析中、美、俄、日四国中,co2人均排放量最多的是( )

a.中国 b.美国。

c.俄罗斯 d.日本。

17.我国co2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中符合我国国情的是( )

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 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④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能耗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③

解析第17题,解题时需结合四国的人口数量和图中各国的co2的排放总量去判断。四国的排放总量可由图中直接读出,然后除以四国对应的人口数,计算时可利用美国约3亿人,中国约13亿人,俄罗斯和日本均约1亿人进行估算,故b项符合题意。第18题,针对我国目前的国情,限制重工业的发展,与我国目前工业化进程不符。

高能耗工业的转移并不能减少co2的排放量。因此减少co2的排放对策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二、植树造林,增加co2被吸收的量。

答案 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山雪顶可能将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读下图,回答18--19题。

18、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

a.舟山渔场出现渤海湾鱼种。

b.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

c.我国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将减弱。

d.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

19、乞力马扎罗山( )

a.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山地冰川融雪补给。

b.该山地是在地垒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

c.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是位于背风坡。

d.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

解析:第18题,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

第19题,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排放增多,会导致气温升高,冰川融化。乞力马扎罗山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雨水补给;乞力马扎罗山主要是火山喷发形成的;乞力马扎罗山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原因是迎风坡降水多。

答案:.图1、图2分别表明了1960~2023年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的经度和纬度迁移规律。读图回答20~21题。

20.1960~2023年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的迁移规律是( )

a.整体向南迁移 b.整体向东迁移。

c.波动向西北迁移 d.波动向东南迁移。

21.近50年来,下列我国各地地理事物变化可信的是( )

a.天山雪线上升 b.黄河汛期延长。

c.华北针叶林面积扩大 d.秦岭山麓可种植甜菜。

解析: 第20题,读图1和图2可以发现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波动向西北迁移,故选c。第21题,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向西北迁移体现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可知天山雪线上升,故选a。

语文作业2月13日 3

高二语文天天练 42020.2.13 周四。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生百年,似乎每年零点几度的气温上升,并不会带来什么致命的改变。可日积月累却一次又一次刷新着人类有史以来的气象纪录。地球已经出现的变化,人类活动难辞其咎。幸运的是,人类已经认识到这...

3月13日数学作业

双休日作业一 3月12日 在笔记本上抄写如下知识点1遍,在家庭作业上抄写2遍 1 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不管从哪个方位观察,一次最多只能看到物体不同的三个面。例如 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3 当我们从某一方位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都是相邻...

3月13日数学作业

3月13日数学作业a 姓名家长签字 1 填一填。1 火车4小时行240千米,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2 请你根据3 8 4 6写出一个比例。3 如果5a 9b,那么5 9。4 如果 那么m n 5 叫做比例。6 叫做比例的项。叫做比例的外项,叫做比例的内项。7 这叫做比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