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B》作业2答案

发布 2020-04-15 20:39:28 阅读 2394

a型题:

1. 正不胜邪,火毒内闭。可见:b.斑出热不解,或斑出即隐。

2. “逆传心包”是指: c.由肺卫传入心包。

3. 吴鞠通认为,温病热入营血,口不干因为: d.邪热蒸腾营阴,上溯于口。

4. 以下哪—种热型属气分证的范围? a.发热夜甚。

5. 邪在气分的辨证要点: c.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6. 初病脉浮而促,表示: b.热泄于里,有外达之机。

7. 按三焦辨证,病在足少阴的病理是: b.邪热久留,肾阴耗损。

8. 肝肾阴竭,症情危重者,舌象表现是: a.紫晦而干,色如猪。

9. 营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a.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

10. 牙齿光燥如石者,可见于: d.胃热津伤。

11. **温病邪在卫分通常所称的辛凉解表是指: a.疏风泄热法。

12. 邪热迅速化燥入胃,津液被灼的舌象是: d.白砂苔。

13. 温病后期,津枯肠燥便秘,治宜: e.增液润肠。

14. 以下治法哪一项不属滋阴法的加减法? d.增液润肠。

15. 余邪留伏阴分,其发热的类型是: d.夜热早凉。

16. 苔白腻舌红绛的病机为:d.湿遏热伏。

17. 下列哪一种舌体形态,提示湿热蕴毒上泛? e.舌体胀大。

18. 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是谁之言? c.陆子贤。

19. 清营汤中轻清泄热,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的药物是指: b.银花、薄荷、连翘。

20. 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形:d.心经热毒极盛。

21. 白痞多见于: d.颈项及胸腹。

22. 舌绛光亮如镜,其病机是: c.胃阴衰亡。

23. 大便溏而不爽色黄如酱,**灼热,其病机为: c.湿热挟滞交阻肠道。

24. 轻清宣气法的主治病证为: c.热郁胸腑证。

25. 心火上炎的舌象是: a.舌尖红赤起刺。

26. 白痞治宜:c.透热化湿,宣畅气机。

27. 风热表邪未解而津液已伤其舌象为: b.苔薄白而干。

28. 湿热相蒸所致之汗出是: a.时有汗出。

29. 温病高热烦躁,痉厥神昏谵语,选用何方最宜: b.紫雪丹。

30. 齿缝流血而量较多,其机理为: c.胃火冲激。

31. 身热,口干唇裂,腹满便秘,小便短少,舌苔焦燥,脉沉细。治宜: b.滋阴攻下。

32. 下列何种舌象主血分热毒极盛? c.焦紫起刺。

33. 温病证见身体灼热,昏馈不语,舌蹇,肢厥。其病变所在阶段是: c.营分。

34. “夫温热究三焦者,非谓病必上然始,而渐及于中下也……”是谁所言? c.王孟英。

35. 温病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在舌苔上的反映是: b.苔白厚而干燥。

36. 燥湿泄热法的最佳代表方是:a.王氏连朴饮。

37. “逆传心包”是指: c.由肺卫传入心包。

38. 温病发展过程中正盛邪实,剧烈交争的极期阶段一般是指: c.胃热炽盛证。

39. 骤然大汗,淋漓不止,口干、舌红,脉数大,神志恍惚者,证属: c.亡阴。

40. 温病身热不扬的表现为: d.身热而热象不显。

41. 解表法的共同作用是:c.疏泄腠理,逐邪外出。

42. 斑色黑而隐隐,四旁色红其表现为: e.火郁内伏。

43. 下列伺种舌象主胃气衰败: c.白霉苔。

44. 下列何证不属气分之见证? c.身热夜甚。

45. 三焦辨证中,温病极期阶段指的是: d.中焦足阳明胃的病变。

46. 下列哪项不属于祛湿法的作用? b.分消走泄。

47. “增水行舟”用于: a.津枯肠燥。

48. “三焦”的概念首见于: d.《黄帝内经》

49. 湿中挟热,郁蒸气分的热象是: c.身热不扬。

50. 下列哪一项不是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的意义? c.指出发病类型,分析病理变化。

51. 温热病邪初传气分,热势不甚,气失宣畅之证,可用: a.轻清宣气。

52.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神志异常的特征是: d.时明时昧。

53. 温病肠热下利与热结旁流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无: d.腹拒按。

54. 舌诊在温病学中的诊断意义哪项是错误的? b.判断疾病的发病类型。

55. 证见壮热烦渴,肌肤斑疹,神昏谵语,口秽热臭,苔黄舌绛者,治法宜用: b.气营两清。

56. “斑出热不解”,对肾水素亏的,虽末及下焦,必验之于舌的舌象是: e.舌绛枯萎。

57. 清营凉血法中,具有轻清透邪作用的具体法则是: b.清营泄热。

58. 温病兼胃中宿滞挟秽浊迂伏的舌象表现为: a.苔白质如碱状。

59. 湿遏热伏的舌象是: c.苔白腻舌质红绛。

60. 下述哪项是解表法的范围? c.宣表化湿。

61. 肝肾阴虚,邪少虚多,其发热的类型是: d.持续低热。

62. 温病热在营血而中夹痰浊的舌象为: b.苔白厚而粘腻。

63. “斑从肌肉而出从血络而出,属经”,其语出: a.章虚谷。

64. 在中医学历史上首先论述卫气营血概念的书是: d.《温热论》

b型题: 65. 痰湿内留可见: b.渴喜热饮。

66. 阳明热泻可见: e.自利而渴。

67. 卫分证的主要病机是: a.温邪犯表,肺卫失宣。

68. 气分证的主要病机是:c.邪入气分,热炽津伤。

69. 营分证的主要病机是:e.热灼营阴,心神被扰。

70. 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胸闷,心烦,身发红疹、舌绛,苔薄白,脉浮细数;其病变阶段是:c.卫营同病。

71. 证见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b.气营同病

72. 证见壮热烦渴,头痛如劈,烦躁不安,肌肤发斑,**、衄血、舌绛、苔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e.气营血同病。

73. 透表清暑法的代表方剂是: c.新加香薷饮。

74. 宣表化湿法的代表方剂是:d.藿朴夏苓汤。

75. 邪留三焦,气化失司,痰热阻遏之证,可用:d.分消走泄。

76. 湿温初起,湿蕴生热,郁遏气机之证,可用:a.宣气化温。

77. 湿中蕴热,阻于下焦之证,可用:c.分利湿邪。

78. 邪热久居,真阴被灼,虚多邪少证,治宜:c.滋补肾阴。

79. 真阴亏损,肝失所养,虚风内动证,治宜:e.滋阴息风。

80. 邪热渐解,阴液受伤,津枯肠燥证,治宜:b.增液润肠。

81. 温病过程中兼见胸腹刺痛,或少腹硬满疼痛,舌质紫晦潮润者,多属: e.温病兼血瘀。

82. 温病过程中兼见胸胁满闷或胀痛,或脘痞泛恶,不思食,脉沉伏者,多属: d.温病兼气郁。

83. 温病过程中兼见胸胁痞闷,吞酸嗳腐,恶闻食臭,舌苔厚浊者,多属:a.温病兼痰饮。

84. 温病邪初传气,热势不甚,气失宣畅而表未解之证,可用:d.宣气透表。

85. 温病邪热壅肺,肺气郁闭之证,可用:e.清热宣肺。

86. 壮热、汗多,渴饮,脉洪大,苔黄燥,其病机是:b.阳经热盛,熏蒸于外。

87.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脉虚神倦,其病机是:c.热邪久留,肾阴耗损

88. 热郁少阳,枢机不利的热型:a.寒热往来。

89. 肝肾阴虚,邪少虚多的热型:d.持续性低热

90. 余邪伏于阴分的热型是:c.夜热早凉

91. 热灼营阴的热型: c.发热夜甚。

92. 阳明腑实的热型:a.日晡潮热。

93. 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a.发热微恶寒,口微渴。

94. 气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b.但热不寒,口渴苔黄。

95. 血分证的辨证要点是:d.舌质深绛,斑疹及出血见症。

96. 清营泄热法,适宜应用:a.身热夜甚,心中烦扰,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舌质红绛。

97. 气血两清法,适宜应用于: d.壮热,头痛如劈,口渴烦躁,谵狂,两目昏瞀,斑疹稠密,舌苔黄燥,舌质紫绛。

98. 下焦蓄血、痰热扰心神志异常的表现是:e.心烦躁扰,或为如狂。

99. 热灼营明、心神被扰神志异常的表现是: a.心烦不寐,神昏谵语。

100. 下焦蓄血、痰热扰心的神志异常的表现是:e.心烦躁扰,或为如狂。

101. 热灼营明、心神被扰的神志异常的表现是:a.心烦不寐,神昏谵语。

《温病学B》作业1答案

a型题 1.温病学发展到什么时候才开始从伤寒体系中摆脱出来 c.元代。2.温病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在 e.清代。3.朱肱首先提倡的是 e.灵活运用经方。4.温病形成完整体系是在什么时代?e.清代。5.清代温病学家中,成就最为卓著的是 e.叶天士。6.燥热病邪致病特点,下列哪项提法欠妥 b.病位以肺...

温病学B》作业3答案 学习

a型题 1.下列除哪一项以外,均为暑湿弥漫三焦的见证 a.身热不扬 2.暑伤肺络可称为 c.暑瘵。3.气粗如喘者,用桑菊饮加 c.石膏 知母。4.壮热面赤,背微恶寒,头晕,心烦气粗,汗多口渴,舌红,苔燥,脉洪大而数。治宜 b.白虎加人参汤。5.暑温的病名首先见于 e.温病条辨 6.风温,邪热壅肺之咳...

中级职称考试温病学笔记

风温。感受风热病邪引起,多发生与冬春季节,发于冬天者为冬温。初起以发热 微恶风寒 口微渴 咳嗽等肺卫表热证。卫分症 邪袭肺卫 发热 微恶风寒 咳嗽 苔薄白 脉浮数。银翘散 解表清热 桑菊饮 止咳 气分证肺肺热腑实发热 痰涎壅盛 喘促 便秘 苔黄腻,脉右寸实大。宣白承气汤。肺热移肠身热咳嗽 口渴 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