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年级的重点是:喜欢、适应学校和集体生活,积极愉快,自信,合作友爱,形成基本得胜后习惯。
难点:学生习惯不行,坐不住,接受能力差。
二。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刚刚上学,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很陌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校这些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喜欢上学;初步熟悉学校的环境,学习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遵守学校生活常规;知道要讲礼貌,守秩序。
2、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其作用,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了解学校的美,能够主动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能爱护学校以及城市周围的优美环境。初步培养学生环境素养。
3、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上学和放学途中注意安全;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4、让学生主动把自己介绍给同学和老师,相互认识好朋友,然后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让学生体验与同学在一起玩耍、学习、活动的快乐以及感受老师的关心和朋友般的情谊,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无处不充满快乐与爱,激发他们喜爱学校生活的情感。
5、使学生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自理劳动,学着帮助家人做择菜、洗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关爱家人,能够以优异成绩、良好表现等形式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尝试自己制作心意卡向家人表达心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和切身体验,引导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智力品质的提高。
6、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并初步培养**自然的兴趣和爱护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进度安排:
五应注意的问题:
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精选学习内容,注重在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重视真实生活情景的创设,重视儿童生活不同与**生活的需要,尊重儿童生活的自主权、选择权和真实的体验。以学会做人为核心,培养儿童积极的生活太度、初步的生存能力,发展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措施:
1. 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 利用插图,**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 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 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 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
单元目标。1.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
2.熟悉学校环境,能尝试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一些问题。
3.初步认识并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
设计构想。本单元共安排4个主题,每个主题完成不同的任务。
主题一:我背上了新书包,重在让学生感受角色的变化以及对小学生生活的憧憬。
主题二:我们的校园,重在让儿童熟悉校园环境,克服对新环境的陌生感,逐步适应在新环境下的新生活。
主题三:新同学、新朋友,主要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儿童对新老师和新同学有进一步的认识,消除由于人际环境陌生带来的紧张与不适。
主题四:校园铃声,主要以铃声为切入点,让学生懂得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
授课时数:8节。
主题一我背上了新书包。
主题目标:1.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
2.体会成为小学生角色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愉悦。
3.表现对小学生生活的美好憧憬。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成为小学生角色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水彩笔、图画纸。
教学过程:第一节。
一).说一说上学后和上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幼儿园有玩具,学校没有,幼儿园可以睡觉,学校不行等---师:幼儿园以玩和休息为主,学校以学习为主,我们现在上学了,是小学生了,就应该以学习为主了。
二)。打开书第页。
观察图: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九月一日,学校门前)
有谁在干什么?说一说。
1.上学了,爸爸妈妈或家里的其他人对你说了什么?
.上学的第一天,你看到了什么?学校的老师、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样欢迎你的? 3你们第一天来上学时心情是怎样的?
课间活动:《唱上学歌》
观察书第页的图。
图上的小朋友上学时做了什么事?你们做了什么事?(安排了座位、发了新书、抄了新课表)
三)老师讲《小猴上学》的故事来结束课。
第二节。一) 回忆第一课时内容。
小学生上学后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应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二)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8页图。
指导同学思考: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有的同学想让老师喜欢自己,有的同学想早日戴上红领巾,有的同学想当值日生)
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同学说想当升旗手,有的想当三好学生)
三) 指导同学把自己的美好愿望画下来。
四) 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 老师小结,结束本课。
板书我背上了新书包。
以上是同学们的作品。
主题二我们的校园。
主题目标。1. 熟悉自己的校园,增进对学校的了解与亲近感。
2. 了解并尝试利用学校中与自己关系密切的设施、设备。
3.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活动。
教学重难点:
1 熟悉自己的校园,增进对学校的了解与亲近感。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活动。
活动准备:设计好参观路线。
教学过程:第一节。
一) 你们每天来学校上学,你对学校的哪个地方最熟悉?(有的说操场,有的说教室,有的说门口)
1.引导同学们说说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有什么用处?
2.讲故事《桌椅的对话》,进行爱护课桌椅的教育。
3.认识班牌,体会班级牌的作用。
4.找一找,除了这的班级所在的教室外,还有哪些教室也是我们学习的地方?这些教室里有什么?
课间活动。二)指导看书第页。
书中的小朋友也在参观自己的校园,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学校有哪些场所?(引导学生看图说说)
三)遇到下列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1 粉笔**领? 2 作业本送到**去3 受伤了怎么办? 4 到**可以借球?
以上4个问题留在下节课解决。
第二节。一)带着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参观学校。
老师带着同学们,边讲解边参观整个学校。参观完毕,回答以上4个问题。
二)配对游戏。
1 教师根据学生人数准备空白小纸条事先制成“校园里所有的场所”及“各种场所可能从事的活动”的纸条。
2 教师发下空白小纸条,请学生写下名字后收回。
3 有教师依序分别抽取三种纸条并念出抽到的“某小朋友”在校园里的“某某场所”做“某种活动”。
4 若配对的结果不正确,则请该同学说出正确的活动与场所。
5 若该同学无法回答,则请其他同学回答。
6教师小结:学校里有各种提供师生活动及学习的场所,要正确地认识和利用,才能发挥它们的功能和效用。
主题三新朋友新伙伴。
主题目标:1 熟悉老师和同学。
2 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3 表现对老师与同学的喜爱,锻炼口头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1)《找朋友》歌曲录音;(2)美术纸若干张。
2 学生准备:(1)自我介绍的内容;(2)自己的作品(绘画、手工或准备演奏的乐曲);(3)自己小时候的**或与家人的生活照;(4)自己制作的小名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第一节。
(一)我认识的朋友多。
我们来到学校这个新的环境上学已经一个月了,你能叫出同班同学的名字吗?(请一名同学说出一个同学的名字,再请被叫到的同学说出一个同学的名字,以此类推。)
课间活动:唱《找朋友》的歌曲。
二)我喜欢和大家在一起。
1 说说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干净、整洁,学习好,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同学。)
2 你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要和他做朋友?(我们经常一起玩,我们在一起会互相帮助。)
3 说说你帮助过谁?哪个朋友帮助过你?
4 你有没有喜欢的老师和同学,为什么喜欢他?
5 说说开学以来,与老师、同学之间发生的有趣的、难忘的事。
6 夸夸老师是如何关心爱护小朋友、同学之间如何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三)准备资料交朋友。
1 自己制作写有自己个人资料的小名片。
2 精心准备一张绘画作品,一件手工,或演奏的乐曲等。
第二节。一)请你记住我。
1 展示自己的绘画或手工作品,或演奏乐曲以及其他自己的拿手项目,加深在同学们心中的印象。
2 同学之间进行自我介绍(自己的姓名、特征、喜好及家庭等简单情况)。
3 找朋友:双手拿着自己的名片,找到朋友后相互交换名片。
4 与大家分享自己和家人的**。
二)我有一个好朋友。
1 画一画:把自己最要好的一个朋友画下来。
2 猜一猜:请同学猜一猜自己画的人是谁?
3 写一写:请被画的同学签名。
三)我们帮帮他。
1 小兔贝贝给我们带来一位小朋友,你们喜欢他吗?(看图第页图)让同学说说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2 老师根据学生的谈论随时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学生认识怎样才能让人喜欢,包括不欺负同学、不自私、要谦让、团结互助、有礼貌等。
3 提供情境,让学生模拟表演,实际体会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活动主题二看看我们的学校。主题目标 1 学生初步知道学校是一个可爱的地方。2 学生爱学校 爱学习 喜欢上学,并且学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活动重点 认识学校,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活动难点 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活动准备 彩笔 铅笔 纸 相...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第二课校园铃声。教学目标 1 知道下课铃声响了以后该做些什么。2 能合理安排课间活动内容,知道课间该做哪些有益的活动。3 初步懂得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形成规则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规则意识。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准备 提前让学生找一找 看一看课间高年级的哥哥 姐姐们在做什么。2 教师课...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滕州市实验小学 荆河路校区 期中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我会选 每题3分,共30分 1 上学以后自己就是 小朋友 小学生。2 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 玩 学习。3 学习这个任务是谁交给的?祖国 老师 家长。4 当你遇到困难时,应该 这位同学让你帮助,你再去帮助。主动去帮助。老师让你去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