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马路边看到这位老人,我都会停下来。
老人是个罗匠,七十来岁的样子,紫红脸膛,一蓬花白的长胡子在秋风中抖动。
我停下来,主要是看老人干活儿。老人喜欢坐在第七棵槐树下,他的左手边是一辆加重二八自行车,驮着他的全部家当:后座两根“v”字型立木,捆扎着竹条、罗圈等实木原料;前梁上挂一大号的帆布包,盛放着羊角锤、老虎钳、小锯、剪刀、鞋钉、刮刀、饼干、茶杯、枸杞散酒等物什,车把上搭着网纱和衣服。
每天早上七点半,老人会准时出现在马路边。先是袖着手看景致儿,一辆电动车“哧”一声过去了,他的目光追上老远,而后回来;一辆轿车“嘎”地来个急刹车,他瞪大眼睛惊讶半天。看够了就开始干活。
他把巴掌宽的薄木片裁好,用羊角锤轻轻敲一遍,钉成罗圈;接着刮掉竹条上的突起,削成窄窄的蔑片;再把铜质或塑丝的细纱剪好。一阵叮叮咣咣,十面大大小小的罗就做好了。老人把罗码在前面的砖地上,然后静等买主,这将是他一天的营生。
老人的手艺很娴熟,我每次停下来,都会看完他干活的全过程,直看得眼热,心热。我这样做,倒并非要学老人的本事,而是不期然地想起了一些乡村往事。在我们豫西老家,磨粮食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劳动。
那时拉磨不是用牛或驴,而是完全要靠人力去推。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逢下雨天,干不成农活,母亲都要召集一家人到磨坊推磨。石磨发出隆隆的低吼,罗在笸箩里穿梭游动,两根磨杆缠绕着我们半天甚至一天的单调和疲劳。
艰难的生活没有诗意,滋生的却只有温暖和搀扶。
多年以后,我在城市喧嚣的街头再看见罗,心里悄然涌起的却是久违的亲切。
眼前的这位老人,我不知道他有着怎样的身世和经历,但我相信他和我一样,对他的罗及他的手艺有着很深的依恋,他是遥远岁月的守望者。老人喜欢抽烟,坐在那里的时候,他手里总握着一根拇指粗细的竹制烟杆,铜烟锅,玉石烟嘴儿,黑色的烟袋子晃晃悠悠。他吧嗒吧嗒地抽着,叶子烟细细密密的烟雾袅娜着,从他的头上升起,随后四处弥漫。
他的神态恬静而安然,仿佛陶醉在叶子烟烈烈的烟雾里。似乎那十面大大小小的罗能否卖得出,卖多少钱并不重要,他坐在那儿就是为了抽烟,为了**槐树枯黄的叶子像蝴蝶一样地飘落。
每次骑车离开,骑出去很远了,我都禁不住要扭过头去。老人依然坐在马扎上,秋风中,他瘦弱的身影,好像岁月伸出来的一截枯木。他的背后是高大茂盛的槐树,槐树后面是苍茫的天空。
在这个秋意渐浓的时节,老人用他的打坐诠释着一种抗拒。现代生活中,他是一个迷失者,也是一个守望者,他的执拗让这个萧瑟的世界有了一丝暖意。
八年级下语文阅读习题:
1.本文以“槐树下的守望者”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2.“秋风”在文**现两次,试分析其在结构和表达上的作用。
3.赏析句子。
1)先是袖着手看景致儿,一辆电动车“哧”一声过去了,他的目光追上老远,而后回来;一辆轿车“嘎”地来个急刹车,他瞪大眼睛惊讶半天。
2)似乎那十面大大小小的罗能否卖得出,卖多少钱并不重要,他坐在那儿就是为了抽烟,为了**槐树枯黄的叶子像蝴蝶一样地飘落。
4.作者说老人让他不期然想起了一些乡村往事,属于哪种叙述方式?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5.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守望者”的理解。
八年级下语文阅读习题答案:
1、表面之槐树下守望的老人,实际指老人对本色生活状态的守望。
2、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秋风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老人的孤独悲壮,表达作者的内心触动。
3、(1)抓住老人的神态描写。
2)重点在老人的动作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4、插叙。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对童年的怀念,对本色生活状态的怀恋。
5、守望心灵;守望传统;守望宁静;守望故土。
八年级下阅读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练习题。阅读练习一。上学的路上,有一条必经的小河。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匆匆忙忙赶往学校时,河上的冰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 扑哧 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河水里。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教室里,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变成了...
八年级语文下阅读练习
一 积累与运用 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矜持 j n 孱头 ch n 毋宁 w 姗姗来迟 sh n b.销蚀 sh 拍摄 sh 木杮 sh 千钧重负 j n c.臆断 y 伫立 zh 概率 l 忧心忡忡 zh ng d.剽悍 pi o 绽开 zh n 服侍 shi 气冲斗牛...
八年级下阅读复习
初二现代文阅读 二 一 饮食不宜过烫。关于饮食,专家们经常用这样一句顺口溜来忠告我们 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上皮增生会恶变,吃饭喝汤不要忙。果真如此吗?这要先从温度谈起。温度对人具有诸多微妙作用。生命在进化中都有自身最适合的温度,进化程度越高,要求最佳适宜温度越严格。人体体温在37度左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