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综合检测题

发布 2020-03-13 11:59:28 阅读 5305

一、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

1.从世界历史上看,社会主义第一次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巨大飞跃的重大事件是( )

a.巴黎公社的成立 b.**十月革命 c.苏联成立 d.二月革命。

2. 2023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同盟国和协约**事对峙 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

3、“欧美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全球最大的移**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不到20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材料描述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 ②美国人口过多导致生存艰难 ③苏联迅速走向工业化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abcd、②④

4. 慕尼黑阴谋的结果和二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启示我们( )

对**势力绝对不能姑息养奸 ②在生存挑战面前人类应加强团结 ③召开国际会议不能解决问题 ④战争是解决国际问题的最好手段。

abcd.③④

5. ***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结束,它的生命也就完了。”下列战役中印证了***这一论断的是( )

a.中途岛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战 d.柏林攻坚战。

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因都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b、都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c、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d、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7.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四个同学围绕“**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一论点展开讨论。以下哪位同学列举的史实不能支持这一论点?(

a.甲: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b.乙: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丙: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d.丁: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国家发动战争,转稼危机。

8.右面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9.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世界相对的和平。这场特殊战争开始于( )

a.杜鲁门主义出台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约组织成立d.华约组织成立。

10. 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

a.列宁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11、某历史专栏出现了以下三幅**,该专栏的主题应该是( )

a.经济全球化 b.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c.拉丁美洲的独立d. 亚非拉的奋起。

12、有人议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b.多极化局面形成 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d.美、日、欧盟的三极格局。

13、历史小组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话题,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 )

欧洲国家的联合成为挑战两极的重要力量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物质基础。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新的格局已经形成 ④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的挑战。

abcd.①②

14.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明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中美建交 c.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中日邦交正常化。

15. 许多职业的出现与科技发明密切相关,因第三次科技革命而出现的职业是( )

a.火车司机飞行员 b.网络管理员航天工程师 c.汽车司机空姐 d.铁路工程师电工。

二、 材料解析(本大题共4小题,共3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国外改革的历史,推进中国的改革向深层次发展,八班组织了一次有关改革问题的**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以下是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共8分):

请回答:图一人物最先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该国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请问他的探索是什么?有何特点?(2分)

图二人物实施了新政,其“新”体现在何处?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2分)

图三人物的探索为中国开创出一条什么道路?(2分)

⑷ 从三位杰出人物的改革中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17、机遇稍纵即逝。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善于抓住机遇,从本国国情出发,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共8分)

美国机遇】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

⑴战后初期,美国抓住了哪些机遇促使本国经济“一枝独秀”?(至少回答出2点,2分)

日本机遇】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逐渐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抓住了哪些机遇促使本国经济发展?(至少回答出2点,2分)

西欧机遇】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每个国家发展经济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资源丰富,有的资金缺乏,有的科技先进。因此,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

⑶为了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西欧国家之间加强合作,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中国机遇】你认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存在哪些机遇?(2分)

世界方面:中国方面:

18、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诞生于一战期间,解体于 20 世纪末。70 多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她的荣辱兴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共9分):

1)它的诞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 分)

2)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2 分)

3)当法西斯肆虐之时,苏联人民为打败法西斯做了哪些突出贡献?(2 分)

4)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都没能使苏联走出困境,最终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2 分)

5)从苏联的荣辱兴衰中你得到什么认识?(1 分)

19. (18分)世界格局,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八年级一班的同学以“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进行了一次**活动,**入他们中吧!(共10分)

战后分赃构格局】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在许多国家的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后,世界取得了暂时的和平。战后的世界是否能够维持持久和平?

世界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持久和平之路?人们在不断的思考……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作出了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决策。

1)“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主要通过哪两次会议做出的“重大决策”构建成了战后的格局?(2分)这一格局被称作什么?(1分)它是被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而彻底打破的?(1分)

战中聚会定格局】

材料二:会议实际上划分了二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使战后出现了世界两极格局。

2)材料中的会议是哪年召开的什么会议?(1分)会议决定战后世界势力范围和两极格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分)

经济发展看格局】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力量不断增强,他们都程度不同的制约着世界的走向。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当今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了什么局面?(1分)将向什么方向发展?(1分)

格局演变悟道理】

4)通过世界格局三次大变动的**,你认为决定世界格局的关键因素是什么?(1分)中国应怎样才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1分)

参***。二、材料解析题:

16、(1)新经济政策 ;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对工业的调整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我们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国家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17、(1)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把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科技成果,重视人才培养; 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等。(回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亦可)

八年级历史检测题答案

单元 一 一 单项选择。二 非选择题。21.1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左宗棠 2 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壮烈捐躯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 或虎门销烟 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3 视死如归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22.1 对应甲午中日战争,鸦片战争对应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应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应 2 中国领土主权开...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项代号填写在括号内。年由我国自行研制,担任多次科学试验和外出访问任务的舰只是 a.巡航舰b.导弹驱逐舰c.太仓舰d.核潜艇。2 不是组成海军多兵种体系的是 3 人民空军建立的基础是 ...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检测题

9 我国在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是在 三 想一想 12 10 十年前从宜昌到武汉,人们乘火车需要13个小时,坐汽车需要8个小时。现在如果你到武汉,可以采哪些交通方式?和十年前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三 答题 38分 11 列举出你从上幼儿园到初中所感受到的社会变化 衣 食 住 行各举一例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