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34单元

发布 2020-03-08 00:36:28 阅读 5118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任教教师:任教班级:

定福庄一小三年级语文学科第三单元备课表。

本单元所用课时数 11课时班级:三任课教师:

教研组长(签名):

第三单元说明。

本组以秋天为专题,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单元由《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三篇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教学要求:1. 会认读20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并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

2.运用边读边思考边想象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秋天的美好。

3.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指定内容和自己喜欢的段落。

4.引导学生养成积累文中好词佳句的习惯。

5.引导学生观察秋天、记录秋天,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写作的方法描绘秋天。

重点:1.读懂课文,边读边想象,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2.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难点:1.感受古诗中的秋意和诗情。

2.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3.习作写秋天,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展开想象。

9、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1.检查预习,认读古诗中的生字。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熟读古诗,做到正确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体会诗歌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了解诗人,理解题意(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

2. 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

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写下来)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促”是平舌音, “深”是翘舌音。

“知有儿童挑促织”中的“挑”读三声。

三、借助注释,初步感知诗意,提出不懂的问题。

1.讲一讲注释的用法。

在理解古诗意思的时候,把注释里词语的意思带到诗句中,如没有注释,遇到不理解的字、词,也可以查查字典,再用自己的话连一连,就能大致知道诗句的意思了。

2.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注释,结合图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四、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赏析第。

一、二行诗。

1)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2)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

3)再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想像(可****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

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思乡之情,这就叫做动客情。

4)指导读这两行诗,读出诗人的寂寞,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

2.赏析第。

三、四行诗。

1)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2)读后两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讨论:“知”字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

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思乡之情)

4)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五、深入朗读,感悟诗情。

六、背诵古诗,加强积累。

七、写字。学生独立写。

板书设计夜书所见-——思乡之情。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检查预习,认读古诗中的生字,会认六个字,会写八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熟读古诗,做到正确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体会诗歌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紧扣诗眼。

1.读一读诗题,从中知道了什么?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重阳节和王维的资料。

3.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

二、理解诗意。

1.结合生字教学,由字及词,解决“不懂”。

重点引导:1)“异”——异乡”“异客”:与形近字“导”区别。

口头组词:异国、异地……什么叫“异国”?(其他的国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

2)“逢”换偏旁(峰、蜂、锋)

口头组词:逢年过节、相逢……联系生活实际,想想“逢年过节”是指什么时候?

3)“遥”——遥知”

诗人身处长安,而家乡在华山以东,近两百公里。这么远,他怎会知道兄弟登高处,还遍插茱萸呢?

4)“插”——遍插”范写,引导学生注意右半边的笔顺。

遍插”到底插哪儿呢?(提供资料: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形成注释: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遥知:远远地推想;遍插:身上到处插满。

2.再读古诗,借助书上的注释和大家讨论后形成的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三、感悟诗情。

一)领:想象“独”,体会“思亲”

1.读一读,想一想:17岁,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独”)

2.“独”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独的身影。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

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

3.指导朗读,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再怎么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再怎么孤独,你仍为异客。

4.揭示学法:古诗的语言精炼,学习时可以结合诗句,想象文字后的一幅幅画面。身临其境,自然能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

二)扶:想象“佳节”,体会“倍思亲”

1.反复地读一读,第二句诗让你看到怎样的画面?

2.交流:佳节,往往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目睹周围人家的其乐融融,诗人势必会想起与家人团聚的情景。

3.把你们想到的画面与大家分享,一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提供句式:每逢节,我便想起)

4.重点字的品读:平时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只能孤独地回忆这一幅幅画面,你能说说他此时的心情吗?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5.指导朗读。

三)放:想象“少一人”,体会“兄弟情深”

1.读一读后两句,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略作点拨:兄弟们会说些什么?(“少一人”)会祝愿些什么?(联系茱萸的资料: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3.表面上写兄弟们想念诗人,但这一切都是作者的推想,你能看出什么?(诗人想念兄弟,兄弟想念诗人,可见“兄弟情深”啊!)

四、回扣诗眼。

学完整首诗,再来看看“忆”,单单只是回忆吗? “忆”怎样解释才更为贴切?(思念)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异、上面的第三笔是什么?从**起笔?

插:教师范写,注意观察笔顺。

描描本课中带有“辶”的三个生字:逢、遥、遍,注意先写中间部分,后写“辶”。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诗人思乡的情感。

课后反思:风筝。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学习通过查词典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孩子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三年级语文单元测试 34

小学语文练习作业。三年级语文题姓名 评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近义词 可惜 肯定 严寒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暖 炎热 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服装欢乐 的老师 的国旗。的铜钟 的枝干 的粉墙填量词 一 帽子一 阳光一 鲜 阴阴夏木啭黄鹂。29 花一 火车一 电影一 荒漠 竹溪村路板桥...

三年级34单元试题

兖州区实验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 二 质量检测。一 我会填。共20个知识点 1 用竖式计算加法或减法时,相同 对齐,从 位算起。2 笔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 要向前一位 是由 个千和 个百组成。4 比150多70的数是 比520少80的数是 5 比284多59的数是 865比549多 6 两...

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34单元随堂测试

9 电脑棋手。一 填近义词 反义词。近义词近义词近义词。委婉完整敏捷。反义词反义词反义词。近义词参观近义词邀请近义词。小心翼翼谦让近义词醒目近义词。反义词答应反义词。二 多音字组词zhu y ngzh ngzhe 应重着 zh o y ngch ngzh o 三 词语拓展。aabc式成语 彬彬有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