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上 期中化学试卷

发布 2020-02-22 21:56:28 阅读 5990

1.(2分)我国古代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是举世闻名的,以下技术成就与化学无关的是( )

a.烧制陶瓷 b.火药 c.发明指南针 d.造纸。

2.(2分)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3.(2分)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例如:燃料燃烧产物燃烧燃料进行如下循环: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

a.(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 d.均为物理变化。

4.(2分)重庆市北温泉的水质为硬水,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硬水是混合物b.硬水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变为软水

c.在北温泉游泳后,不宜用一般的肥皂洗头、洗澡 d.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镁离子和钙离子。

5.(2分)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b.①③c.①②d.②③

6.(2分)下列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含有相同中子数的原子,是同一种原子

c.同一种原子质子数相等d.原子不显电性,因为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7.(2分)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则该学生倒出的液体的体积( )

a.等于8ml b.小于8ml c.大于8ml d.无法判断。

8.(2分)下列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握持试管一般用三指握住试管的上中部

b.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熄灭酒精灯,然后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c.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将试管夹从试管下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d.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均匀了,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9.(2分)我国发射的“神舟八号”,运送飞船的火箭所用燃料是c2h8n2,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偏二甲肼分子含有2个碳原子、4个氢分子、1个氮分子

b.偏二甲肼中碳、氢、氮三种元素质量比是1:4:1

c.偏二甲肼分子中碳、氢、氮原子个数之比为1:4:1

d.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10.(2分)血红蛋白是个大分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000,已知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33%,则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含铁原子的个数为( )

a.2 b.3 c.4 d.5

11.(2分)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c.空气是混合物d.空气是纯净物。

12.(2分)如果将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定为c﹣12的,以此确定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则下列各量会改变的是( )

a.碳原子的质量b.其他原子的质量

c.12g碳中碳原子的个数d.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3.(2分)用托盘天平称量一个烧杯的质量,右盘上加了20g砝码后发现指针仍向左偏,此时可进行的操作是( )

a.减少砝码 b.将平衡螺母向右边调 c.换一个烧杯 d.增加砝码或移动游码。

14.(2分)现将10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 a完全反应后生成8g c和4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4:1 d.5:1

15.(2分)在某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n2o b.no c.no2 d.n2o5

16.(4分)写出下列意义的符号。

1)两个铝原子2)亚铁离子

3)氧化镁中镁显+2价4)两个氢分子 .

17.(2分)地壳中位于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 ,铁;其中最多的金属和最多的非金属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18.(4分)下列8种物质中:①空气,②水,③氢气,④食盐水,⑤镁条,⑥五氧化二磷,⑦高锰酸钾,⑧高锰酸钾分解后的残余物.

1) (填序号,下同)是单质,(2) 是化合物,(3) 混合物,(4) 是氧化物.

19.(4分)硝酸发生下列反应:4hno34no2↑x↑+2h2o,据此回答:

1)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反应; (2)x的化学式为 ;推断的依据是。

3)硝酸的保存应注意。

20.(4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镁在空气中燃烧。

21.(3分)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物质有热胀冷缩现象。

3)还没有走到酒店就能闻到酒的气味。

22.(2分)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3.(2分)某同学做实验时出现以下现象,他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什么?将你的建议写在横线上.

1)因为摩擦太大,玻璃管不能顺利插入橡皮管中。

2)经过滤后的滤液仍浑浊。

24.(6分)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装置用代号表示):

1)写出有编号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发生装置可选用(填代号,下同) ,收集氧气可选用装置.

3)实验室需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当实验中观察到现象时可以开始收集气体.

25.(4分)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与 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开始前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3)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得出:水是由组成的.

26.(5分)晓梅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某氯酸钾的纯度,取5g该样品与1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08g,问:(反应化学方程式:

2kclo3 2kcl+3o2↑)

1)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克. (2)求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5解析卷。

1.【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属于化学成就的,在变化过程中都有其他物质生成.

解答】解:a、烧制陶瓷,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错误。

b、使用火药,利用了硝石、硫、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气、硫酸钾等产物,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错误。c、指南针的发明只涉及到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工艺,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正确。

d、造纸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错误。故选:c。

点评】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

2.【分析】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分析】本题实则考查了物质变化的判断问题,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的关键是看变化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解答】解: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的含义是燃料燃烧变为燃烧产物,经过太阳能或生物能又变为燃料。

1)燃料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燃烧产物在太阳能或生物能的作用下重新变为燃料,燃料与燃烧产物不是同一种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1)、(2)均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同学们新信息的抽取、处理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正确判断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分析】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是软水.硬水和软水都是混合物,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将其加入水中,泡沫多的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用加热的方法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2009年秋学期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中小学教师命题比赛。九年级化学期中测试题2 金台中学吕卫敏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 12 h 1 o 16 n 14 s 32 k 39 cl 35.5 第 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 选择题 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

九年级化学上期期中测试卷

有关相对原子质量 c 12 h 1 o 16 ca 40 n 14 fe 56 一 选择题。1.化学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的发明或发现不能归为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2 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

广州科才教育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 选择题 共14小题,2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操作或装置中利用的主要性质与其它不同的是 2 原子核是 3 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4 欧盟国家将从今年起禁用水银温度计,因为它在使用中易破碎,泄漏水银而危害人体健康,水银属于 5 分子 原子 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