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复习

发布 2020-02-22 15:01:28 阅读 4492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1.溶液的概念。溶液概念的关键词是:均。

一、稳定、混合物。“均一”是指溶液的各部分性质一样;“稳定”是指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就不发生溶质下沉、上浮等变化;“混合物”是指溶液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2.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溶剂是相对而言的,有的也是人为规定的。初中阶段可以根据下表来理解、判断和区分溶质和溶剂:

3.溶液的命名。溶液一般是依据溶质和溶剂的名称来命名的:“溶质的名称+的+溶剂的名称+溶液”,若溶剂为水时还可以这样命名:

“溶质的名称+溶液”。例如:碘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的溶液叫碘的酒精溶液,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叫氯化钠的水溶液或氯化钠溶液。

4.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溶解能力与溶剂的性质有关,碘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的事实说明溶解能力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溶解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有关,碘难溶于水而高锰酸钾易溶于水的事实说明溶解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5.乳化现象。

油与水等形成的混合物不均。

一、不稳定,静置要分层,这种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水、植物油、洗涤剂混合振荡后形成均一的泡沫,静置后泡沫仍均匀,不分层,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

例题1】下列与溶液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均一稳定,且无色透明。

b.一种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未必相同。

d.如果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食盐水溶液在密闭条件下久置也不会分离析出食盐晶体。

解析】溶液有如下特征:(1)各部分的性质、组成都完全相同,外**起来均匀、透明、澄清,这一特征为溶液的均一性;(2)只要不改变外部条件,如温度、压强等,若为水溶液不蒸发水分,溶液长期放置也不会有分层、析出现象,这一特征为稳定性。因此c错d对。

而许多溶液虽澄清透明,但未必无色,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因此a错。同时,一种溶剂可溶解多种溶质。例如,在一定条件下,水既可溶解盐,又可溶解糖,形成糖盐水溶液,因此,b也是错误的。

答案】d例题2】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碘酒稀硫酸盐酸酒精溶液。

解析】在溶液中,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作溶剂。如碘酒中碘为溶质,酒精为溶剂;盐酸中***气体为溶质,水为溶剂。

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量少的一种作溶质,量多的一种作溶剂。但只要有水存在,水总作溶剂。如稀硫酸中溶质为h2so4,溶剂为水。

酒精溶液中,酒精为溶质,水为溶剂。

答案】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的过程包括扩散和水合两种变化。“扩散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是物理变化;“水合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是化学变化。溶解过程最终温度的升高、降低或几乎不变,取决于吸收和放出热量的大小。

例题3】小华分别将浓硫酸、硝酸铵、蔗糖溶于水中形成溶液时发现,有的溶液温度升高,有的溶液温度降低,有的无明显变化。你能帮他解释上述现象吗?

解析】溶解是指溶质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以分子(或离子)状态扩散到溶剂里的过程。物质被溶解时通常发生两个过程:一种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克服内部的引力,离开溶质的表面扩散到水里的过程,这种过程吸收热量,是物理过程;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种过程放出热量,是化学过程。

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是因为分子或离子扩散时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时放出的热量。而当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则表现为溶液温度的降低。如果吸收的热量接近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

答案】浓硫酸在溶解时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因此溶液的温度升高。硝酸铵在溶解时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因此溶液的温度降低。蔗糖溶解时吸收的热量约等于放出的热量,因此溶液的温度无明显变化。

课题2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改变温度或改变溶质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的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通常有以下转化关系: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根据溶液的“浓”“稀”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只有当溶质、溶剂、温度相同时,饱和溶液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例如20 ℃时的nacl饱和溶液肯定比20 ℃时的nacl不饱和溶液浓。具体关系可用右图表示。

4.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

二、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

3.影响因素: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溶质、溶剂的本性,其次是温度(固体溶质)或温度和压强(气体溶质)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变化较大的如硝酸钾、变化不大的如氯化钠,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比较特殊,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

4.溶解度曲线:

1)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意义: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②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③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等。

5.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五要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例题2】对照溶解度概念分析“36 g食盐溶解在100 **中,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这句话应怎样改正。

解析】溶解度概念包括四要素:“一定的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题中错误之处在于:

一没有指明在什么温度下,因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二没有指明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所以不正确。

答案】在20 ℃时,36 g nacl溶解在100 **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计算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3.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时必须注意:

1)上下质量单位一致;

2)溶质是指溶液中的溶质,没有溶解的固体或析出的晶体要除外;

3)在进行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时常用到计算式:

密度=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注意: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4)单位换算:1 kg=1000 g 1 l=1000 ml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类型。

1.已知溶质、溶剂、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四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求其余量。解答这类习题时可直接应用公式进行求解。

2.溶液的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解答这类习题时一般可依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列等式进行求解。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解答这类习题时要注意参加化学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

三、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题5】20 ℃时将60 g nacl放入150 **中,充分搅拌,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

答案】解:20 ℃时150 **中最多溶解nacl的质量为:

150 g=54 g

不能溶解的nacl的质量为:60 g-54 g=6g 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也可根据公式计算:×100%≈26.5%

答: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约为26.5%。

四、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

步骤:1.计算;2.称量(固体配溶液)、量取(浓溶液配稀溶液);3.溶解。

例题6】农业上常用16%的食盐水选种,现要配制16%的食盐溶液300 g,应怎样配制?

解析】题中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直接代公式求出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固体溶质配制溶液的方法回答配制过程。

答案】1.计算:所需食盐的质量=300 g×16%=48 g

所需水的质量=300 g×(1-16%)=252 g

2.称量:用天平称取48 g食盐放入烧杯中。

用量筒量取252 ml水,倒入盛有食盐的烧杯中。

3.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到完全溶解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溶液。

例题1】判断题(正确打“√”不正确打“×”

1.在100 **里加入20 g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

2.“10%的食盐溶液”表示100 **中溶解了10 g食盐()

3. 10 g硝酸钾完全溶解于90 k**中,得到10%的硝酸钾溶液()

4. 40 g 20%的nacl溶液等分成四份,则每一份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5%()

例题2】有40 g 5%的cacl2溶液,若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到10%,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40 g 15%的cacl2溶液 b.把溶液倾倒一半。

c.加入2 g cacl2固体 d.把溶剂蒸发掉20 g

解析】浓缩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增加溶质;二是蒸发水分;三是加入相对较浓的溶液。

例题3】需多少毫升密度为1.84 g/cm3 98%的浓硫酸,才能配制500 g 20%的硫酸,同时需水的质量为多少?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金属单元复习试题 含答案鲁教版

题 含答案鲁教版 单元复习01知识框架。金属常见的金属材料几种重要的金属 铁 铜 铝合金概念 金属和金属熔合而成种类 铁合金 铝合金等性质 硬度大 熔点低 金属的性质02单元精练。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和锰都是重要金属,将ni丝插入n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插入cucl...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金属单元复习试题 含答案鲁教版

单元复习 第九单元 01 知识框架。02 单元精练。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b a 不锈钢 b 氧化汞。c 黄铜 d 生铁。2 2017 苏州 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d a 2co o22co2 b h2co3h2o co2 c naoh hcl nacl h2o d 2al 6hcl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复习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一 复习的目的要求。1 回忆 巩固有关溶液的知识。2 在完善自己的 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 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二 重点 难点。1 溶解度的定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