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上册汉语 双语班

发布 2020-02-22 00:00:28 阅读 8225

第十三课电脑时代。

词语。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预习,检查,讲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教学重点:掌握每个词语的读音词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实际生活能够灵活运用本课词语。

教学手段:黑板、词典。

教学方法:启示法,解决法。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2、 学生自学词语,达到会读,会写(老师测试学生学习词语情况)

3、 讲解词语(老师进行讲解)。给每个重点的词语造句。

4、 学生掌握词语意义自己造句,老师纠正写生的错误。

5、 小结词语讲解,布置作业。

词语:演奏:演:表演。奏:弹奏乐器。用乐器表演。

视野:视:看。野:范围。眼睛能看到的范围。

否认:否:不。认:承认。不承认。

开阔:开:范围广。阔:空间大。(面积或空间)宽广。

关键:比喻事物最重要的部分。

日益:书面语,表示“越来越”的意思,多指向好方向发展。“越来越”使用范围较广。

拥有:常用于书面语,多用于较重大的,具体事物。“具有”多用于抽象事物。

渺小:常用于书面语,多用于抽象事物。“微小”可用于抽象事物,也可以用于具体事物。如:这只是一个渺小的蚂蚁窝。

威力:强大的使人畏惧的力量,具有巨大推动或摧毁作用的力量。

落伍:掉队,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摧毁:用强大的力量彻底破坏,毁灭。

板书设计:第十三课电脑时代。

词语。词语解释

练习作业。第十三课电脑时代。

课文。教学目标: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归纳文章主导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疑难句型,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手段:教师教用书,词典,黑板。

教学方法:领读,齐读,讲解。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关于电脑你了解多少?你认为电脑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可以起什么样的作用?

2、 进行领读,齐读,达到准确的发音。

3、 讲解课文并学习句型,学生会使用。

课文。要求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 为什么说电脑正一步步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 为什么说电脑改变着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3、 电脑网络创造了什么?

4、 为什么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

5、 微软公司什么发展很快?

串讲课文。第一段(第1自然段)叙述当今时代已经进入电脑时代。

1) 注意文中描述电脑时代已经到来的句子。

2) 文中从几个方面说明电脑时代已到来。

第二段(2~4自然段)叙述电脑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 文中是怎样举例说明的。

2) 文中对“网络文化”持什么态度?

3) 学习句型:

当···的时候,当···的时候”

当···的时候”连用,强调在多种情况下出现的事件。

从···到···只有···却···

这一句型前句表示数量,时间少或短,后句表示转折。

第三段(第5自然段)描述与电脑有关的行业目前的情况。

深刻理解“电脑技术将成为关系国家命运的关键技术”这句话。

第四段(6~7自然段)描述人们对电脑时代的思考。

板书设计:第十三课电脑时代。

课文。回答问题句型学习。

串讲课文作业。

作业:预习课文二。

第十三课电脑时代。

课文二。教学目标: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归纳文章主导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疑难句型,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手段:教师教学用书,词典,黑板。

教学方法:串讲课文,领读。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前提测试与导入新课)

2、 进行领读,齐读课文达到准确的发音。

3、 讲解课文并学习句型,学生会使用。

4、 全班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学习,使用电脑,它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课文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 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2、 人们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可以做哪些事?

3、 信息高速公路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4、 如何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享用人类的文化财富?

5、 关于信息高速公路,你还知道些什么?

词语解释:剧院:剧场,用作较大剧团的名称。

**:市面上商品的一般**,也指金融市场上利率汇率****等的一般情况。

剧本:戏剧作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以及舞台指示组成。

演示: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

会诊:几个医生共同诊断疑难病症。

板书设计:第十三课电脑时代。

课文二。信息高速公路。

回答问题句子学习。

串讲课文作业。

作业:预习新课。

第十四课骑车畅游紫禁城。

词语。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的预习,检查,讲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教学重点:掌握每个词语的读音词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实际生活能够灵活运用本课词语。

教学手段:黑板,词典。

教学方法:启示法,解决法。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2、 学生自学词语,达到会读,会写(老师测试学生学习词语情况)

3、 讲解词语(老师进行讲解)。给每个重点的词语造句。

4、 学生掌握词语意义和自己造句,老师纠正学生的错误。

5、 小结词语讲解,布置作业。

词语:门槛: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

头盔:盔,金属帽子。用来保护头的金属帽子。

**:仿:模仿。模**实的。

直观:直:直接。观:观察,感受。直接感受观察的。

传感器:器:有专门用途的器官或仪器。传递感觉的仪器。

畅游:常用于书面语,指舒畅地游玩,突出玩得很高兴。“游览”则突出参观。**。

惋惜:常用于书面语,有同情,可惜的意思,比“可惜”的程度更深。

辅助:从旁帮助,协助。

集成:为完成某一个项目而汇总各方面的技术,设备,材料等,完成一定的功能。

明确:清晰明白,指概念表达得很明了清楚,使读者或听者不用思索便懂,使清晰,明白而肯定不移。

板书设计:第十四课骑车畅游紫禁城。

词语。词语解释。

练习作业。作业:抄写词语。

组长签名:课后反思:

第十四课骑车畅游紫禁城。

课文一。教学目标: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归纳文章主导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疑难句型,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手段:教师教学用书,词典,黑板。

教学方法:齐读,领读,讲解。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前提测评。

电脑游戏利用虚拟技术,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受到许多青少年的喜爱。有人认为电脑游戏对青少年有害。请谈谈你的看法。

2、 进行领读,齐读,达到准确的发音。

3、 讲解课文并学习句型,学生会使用。

课文。要求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 北京的紫禁城过去式谁住的?

2、 作者骑着一辆什么样的自行车?

3、 作者骑车畅游的情况怎样?

4、 虚拟技术是谁提出的?

5、 40年代为什么要研究虚拟技术?

6、 60年代到70年代虚拟技术有了什么发展?

串讲课文。1、 第一段(第1自然段)叙述紫禁城的大概情况。

1) 注意文中介绍紫禁城的方法。

2) 强调紫禁城无法骑车,和下文作一对比。

3) 学习句型:

不仅···而且”

这一句型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例如:小张不仅工作认真,而且性格也很好。

第二段(2~4自然段)通过亲身感受,介绍了什么是虚拟技术。

1) 文中是怎样描写骑车畅游紫禁城的?

2) 作者在畅游紫禁城时的心理描写。

第三段(5~8自然段)叙述虚拟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前景。

1) 注意叙述的时间顺序。

2) 注意虚拟技术发展到各个阶段的描述。

3) 作者为什么要举开车的例子?

板书技术:第十四课骑车畅游紫禁城。

课文。回答问题句型学习。

串讲课文作业。

作业:预习课文二。

第十四课骑车畅游紫禁城。

课文一。教学目标: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归纳文章主导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疑难句型,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手段:教师教学用书,词典,黑板。

教学方法:齐读,领读,讲解。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2.进行领读,齐读课文达到准确的发音。

3.讲解课文并学习句型,学生会使用。

4.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介绍一种你熟悉的电脑游戏,在说一说电脑游戏的利和弊。

课文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我”为什么上网聊天?

2、“我”刚上网聊天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3、“我”的网友是些什么人?他们对“我”有什么帮助?

4、“我”为什么对网友心存感激?

词语解释:庆幸:为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感到高兴或非常喜悦。

网友:是一种特殊的朋友。与一般意义上的朋友不同在于,是通过网络媒介而相识乃至相知的,现实中见面较少或根本没有见面。

以往:平常的时候。

自卑: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

状态:一种情况。

阅历:(1)经历:他经历过的事情可多了。(2)经历过的事,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经历丰富。

修养:指人的修为何涵养与人的性格心理道德,文化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即为人综合素质的表现。

板书设计:第十四课骑车畅游紫禁城。

课文二。网友。

回答问题词语解释。

句子学习作业。

作业:预习新课。

第十五课最美的眼神。

词语。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的预习,检查,讲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教学重点:掌握每个词语的读音词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实际生活能够灵活运用本课词语。

教学手段:黑板,词典。

教学方法:启示法,解决法。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2、学生自学词语,达到会读,会写(老师测试学生学习词语情况)

3、讲解词语(老师进行讲解)。给每个重点的词语造句。

4、学生掌握词语意义和自己造句,老师纠正学生的错误。

5、小结词语讲解,布置作业。

词语:拯救:拯:“救”的意思。

浇灌:“浇”和“灌”同义,都有让水进入的意思。

庆祝:庆,庆贺。祝:祝贺。

营造:营:经营。造:创造。努力创造(环境,气氛)等。

自卑:卑:(地位)低。自己认为不如别人。

电子邮件:由电子信号传出的信件。

效果:“效果”多指好的结果,“结果”则是个中性词。

丧失:“丧失”多用于抽象事物,语意较重。“失去”既可用于具体事物。

沮丧:“沮丧”,非常灰心,语意比“失望”重。

偏袒:“偏袒”,袒护双方中的一方,多含贬义。“保护”则多含褒义。

九年级双语班汉语科试卷

喀什市第十六中学2015 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中 9 年级 双 语班 汉语 学科期末考卷。考场号座位号总分 一 选择题 1 40 40分 1.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希望不至 孩子的感情。a 损害 b 伤害 c 杀害 d 磨坏。2.我为自己拥有这样的生命而 a 感动 b 动静 c 激动 d 感受。3...

九年级双语班汉语期末试卷

一 给下列句子的空白处选择恰当的答案 20分 1.操场上一 学生在看篮球比赛。a.批。b.伙。c.层。d.群。2.不知过了多久,艾山 铃声惊醒了。a把b从c被。d使。3.上星期六看的那部电影真好,今天下午我 去看,你去不去?a.再。b也。c又。d.还。4.我们学校的田径队 三十八个同学组成。a.由。...

7年级双语班汉语

7年级双语班汉语 1 8 课分段测试题。姓名7年级班号。一 选择题 10 1 10 1.我们要努力才行。a 陆续 b.继续 c.当初d.纯真。2.学校里看欢乐的气氛。a 布满 b.充分 c.洋溢d.3.学校学生上课不能迟到。a 规划 b.规则 c.规矩d.规定。4.艾力的汉语很差。a 大体上 b.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