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新课标物理总复习 第二轮高中物理学史

发布 2020-02-04 22:06:28 阅读 5280

物理总复习(第二轮)

高中物理学史。

一、力学。1.202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他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程序如下:

提出假说: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对时间均匀变化的最简单的变速运动;

数学推理:由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v的匀变速运动平均速度和得出;再应用从上式中消去v,导出即。

实验验证:由于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太短,直接验证有困难,伽利略用铜球在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上百次实验表明:;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运动,位移与时间平方的比值不变,说明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相同;不断增大斜面倾角,重复上述实验,得出该比值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小球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变大。

合理外推:把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为90°的情况,小球的运动成为自由落体,伽利略认为这时小球仍保持匀变速运动的性质。(用外推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还需经过实验验证)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

2.202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2023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2023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2023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6.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多级火箭一般都是**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7.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的周期公式。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

8.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相互接近,f增大;相互远离,f减少)

二、电磁学。

1.2023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2.2023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3.2023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4.2023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5.1841~2023年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6.2023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7.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2023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但当粒子动能很大,速率接近光速时,根据狭义相对论,粒子质量随速率显著增大,粒子在磁场中的回旋周期发生变化,进一步提高粒子的速率很困难。

8.2023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2023年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9.2023年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即在研究感应电流的同时,发现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双绕线法制精密电阻为消除其影响应用之一。

10.2023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提出了电磁场的基本方程组,后称为麦克斯韦方程组,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2023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三、光学。1.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及其**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2.2023年法国物理学家斐索首先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采用了更精密的方法测定光速,如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旋转棱镜法。

3.2023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4.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

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

2023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2023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2023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2023年由赫兹证实。

2023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

2023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2023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2023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是电磁波、概率波、横波(光的偏振说明光是一种横波)。

光的电磁说中要注意电磁波谱,还要注意原子光谱。

5.202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2023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2023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

四、原子物理学。

1.2023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2.2023年-2023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

3.2023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三种射线(α、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的快慢(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4.2023年密立根测定电子的电量。

5.2023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被其学生查德威克于2023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6.2023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2023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7.2023年美国**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8.现代粒子物理。

2023年发现了正电子,2023年提出夸克模型;

粒子分为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

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

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质子、中子;强子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夸克带电量可能为元电荷的或。

物理学史专项训练。

1.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

b.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的干涉现象提出了光子说。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一种原子结构模型。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a)和镭(ra)

2.卢瑟福在研究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运动方向不变,说明原子所带正电是均匀分布的。

b.极少数粒子发生大角度的偏转,说明这些粒子受到了较大的库仑斥力作用。

c.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说明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3.下列各种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事实的是

a.托马斯·杨通过对光的干涉的研究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

b.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c.赫兹首先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d.光电效应现象是爱因斯坦首先发现的。

4.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结论。

b.贝克勒耳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卢瑟福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查德威克通过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发现了中子。

d.牛顿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

5.以下几个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a.爱因斯坦提出光是一种电磁波。

b.麦克斯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c.托马斯·杨利用双缝干涉实验有力地说明光是一种波

d.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粒子性。

6.关于原子核衰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衰变时放出的射线和射线都是电磁波。

新课标高考物理总复习备考

13年是我省使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的第一次高考,如何复习,怎样做才能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更有效率,此时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摆在我们老师 学生面前一个非常紧迫与困惑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天水高考研讨会和省考试院会议的有关精神,谈谈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复习策略,与老师同学共勉。一 新课程物理高考分析 1.纵观几...

2019高考物理总复习

八 几种典型的力学问题。复习要点。1 碰撞过程 的分析。2 人船模型 的研究。3 fd ek 的运用。二 难点剖析。1 碰撞过程 的分析。1 碰撞过程 的特征。碰撞过程 作为一个典型的力学过程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经历的时间极短,通常情况下,碰撞所经历的时间在整个力学过程中都是可以初忽...

2019高考物理总复习

十二 电场。复习要点。1 了解电荷概念 电荷守恒定律及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定量规律 库仑定律。2 了解电场的力特性,掌握量化电场力特性的电场强度,掌握匀强电声及点电荷的电场等典型电场的电场强度,掌握电场线概念。3 了解电场的能特性,掌握电势 电势差 电势能等概念,掌握等势面的概念。4 掌握匀强电场中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