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课标卷物理试题分析

发布 2020-02-04 21:33:28 阅读 6892

一.考查内容分析。

1. 必考部分。

1)选择题:力电各四道(力15,16,19,21。电14,17,18,20。)

力学:质点在恒力作用下的运动、恒力做功、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及其变化、机械能守恒定律、同步卫星、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分析、板块模型中的相对运动问题、牛顿第二定律。

电磁:安培环形电流假设、地磁场、安培力、变压器工作原理(变压比、变流比)、电磁轨道炮、电场强度及其方向。

2)实验题。

第一题:(题22)等效法测电阻。

第二题:(题23)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

第一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变换;

第二问:描点作图(注意:第二问给第一问的启示)

第三问:处理图象问题的基本方法。

3)计算题。

第一题:(题24)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综合应用。

第二题:(题25)带电粒子在组合场(磁场与磁场的组合)中的运动。涉及粒子运动过程的分析、运动轨迹的描绘、圆心的确定、半径的计算、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的分析等,其中几何关系的确定及数学方程的求解构成本题的难点。

2.选考部分

选修3-31)气体状态参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玻马定律的应用。

选修3-41)简谐横波中某质点p振动问题。

2)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选修3-51)光电效应实验中的截止电压、截止频率、金属的逸出功。

2)弹簧连接体问题:两个守恒定律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整体考查内容基本侧重了选考部分ⅱ类要求,选修-5三部分试题难度适中,学生得分相对容易,各部分相比较,难度均衡。

二.考题特点分析。

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体现课标对物理课程性质的定位。

1)考查的基础知识。

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功和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动量守恒定律(选考题)、环形电流假设、电场强度、交流电路、变压器工作原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

2)考题中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有。

描述物理问题的方法。

一是语言描述方法: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

二是图象描述方法:比重较大。

示意图:题14地磁场的环形电流方向;题20带负电质点的曲线运动;题23实验装置;

原理图:题17理想变压器工作原理图;题18电磁轨道炮工作原理图;题22等效法测量电阻工作原理图;

工具图:题21木板与木块的加速度与时间关系图;题23第二问中的-t图;题25中的粒子离开磁场时的坐标图等。

三是解析式描述方法:考查考生推理能力,强度用表达式说话。

题15质点动能的变化问题;题17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读数问题;题18弹体出射速度变化问题;题21木板和木块加速度大小的比较问题;题23中第一问相关物理量所满足的关系式问题等,都涉及到定量和半定量推理。

解决问题的方法。

宏观上:一是力和运动的方法;

二是功和能的方法;

三是动量及其守恒的方法。

微观上:估算题的求解方法:题19,在理不在数。

质点运动轨迹的定性判断方法:题20

运动学方法:题24

图象方法:题等,题14,根据安培环形电流假设判断地磁场环形电流方向;

题17,根据电路原理图和题给条件判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题18,由电磁轨道炮原理图,结合安培力与动能定理确定弹射体速度的大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题20,由带电粒子电性、运动轨迹、速率的变化等确定电场强度的方向;

题21,用直角坐标系(a-t图)和题给条件判断木板和木块的加速度大小关系;

题22,等效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图;

题23,一是实物示意图;二是用直角坐标系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并能根据图象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计算;

题25,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图象方法求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题33,封闭空气柱长度变化示意图;

题34,光的折射原理图;

题35,弹簧连接体情境示意图;

科学**的一般方法——题23的分析点评:

**性实验涉及到的因素较多,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与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本题是一典型的**性实验题,题目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对有关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证据等因素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要求考生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估。

第一问:理论指导实验。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规律,推导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

第二问:实际操作(描点作图),值得注意的是考生要注意数据表和直角坐标系中相关物理量的单位;

第三问:直角坐标系下图象问题的处理:一轴、二点、三线、四面。此题中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滑块加速度大小的二分之一。

2.突出能力的考查,落实考纲对考生物理学科能力的要求。

1)理解能力。

考题中涉及到理解能力的内容较多:从考纲的要求来看,理解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上,但考题中有关物理情境的理解、关键语句的理解、图像的理解等往往构成解题的切入点和关键,理所当然成为题目的难点。

2)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和论证:题的点评与分析。

用表达式说话:题的点评与分析。

3)分析综合能力。

题24的点评与分析:建立物理情境、分析甲乙汽车相关物理量的联系。

题25的点评与分析:典型模型——带电粒子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但涉及a、b两个粒子。

一要分析两粒子之间的关系:质量、电量(包括电性)和进入磁场时的初始位置均相同;但速度大小不同(b是a的1/3)。

二要根据题目所提供的物理情境(a在离开区域i时,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30)分析粒子a做圆周运动的圆心、轨道半径,从而计算其射入区域i时的速度大小。

三要进行几何关系分析,包括粒子a在区域ii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轨道半径、离开区域ii时的位置等;粒子b在区域i中的圆心、轨道半径等。

四要分析粒子b是否射出了区域i,从而确定两粒子的y坐标之差。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图象方法:十二道必考题中只有四道题没涉及图象。

以常规图象为主,也有新颖创新图象(-t图),既有实物示意图和情境示意图,也有原理图,重点考查了应用直角坐标系图象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运算问题:既有具体运算(题19),也有很多的形式运算;

几何条件的应用:题25。

5)实验能力。

注重了对实验原理的考查:

等效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

滑块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遵循的规律。

体现了新课标教学总体目标的要求,重视过程与方法。题23通过实验数据的描点、连线、确定函数规律这一过程,体现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发现规律这一新课程新教材的重要理念;

涉及到的基本仪器有: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光电门及选择题中的变压器等。

三.命题规律分析。

1.选择题。

1)功能。考查考生对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

考查考生的基本学科能力:能力的全面性。

测重于“通性通法”的考查:技巧性。

有时也考查某些特殊方法:创新性。

2)考点分析。

力电各。四、力三电。

五、力五电三。(考虑全卷考点的平衡)

3)命题规律。

题属简单题,主要强调对陈述性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应试中主要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题属中等难度题,偏重于程序性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通性通法”,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应试中主要强调物理情境、状态和过程的理解,明确问题与条件,形成解题思路和方法。

题属中等偏上难度题,偏重于策略性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特殊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大题小考”:文字量大,情境过程复杂,综合程度和能力要求高;应试技巧:平时要“小题大做”。

典型模型问题:对典型模型要进行认真复习,形成对某一特定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创新试题:考查特殊思想与方法。

2.实验题。

1)功能。落实考纲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要求,主要考查考生实验能力。

2)考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两道实验题中:小题考力,大题考电;小题考电,大题考力。

3)特点分析。

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热点。

对规定实验的理解——重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亮点。

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难点。

**性实验——创新点。

4)应试技巧。

认真审题,明确要测量什么物理量及怎样测量。

测量性实验: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验证性实验:通过物理量的测量来进行验证。

**性实验:通过物理量的测量来进行**。

牢牢掌握实验原理。

学会和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

列表法:数据列表可简单明确表示相关物理量间关系。

<1>写明表标题。

<2>交待清楚表中各符号表示测量的物理量,写明单位。

<3>表中数据按要求用有效数字记录,多次测量列出测量次数与平均值。

计算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作图法:直观、简便、描绘图线的过程起到取平均值减小偶然误差。一般由图线的斜率、截距来研究物理量。(e、r、a、g)

1>坐标轴必须标明所代表物理量及单位。

2>坐标分度要对应数字准确值。

3>尽量使图线充满图纸。(坐标轴起点数值不一定为0)

4>画线时应根据相关物理量关系作图,让尽可能多的点**上,不**上的点均匀分布**的两侧。

5>在图线上求斜率取较远两点计算。

6>作图时,合理选择坐标轴代表物理量,使图线线性化。

3.论证计算题。

1)功能: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掌握的情况:大题原则上只考力和电。

考查考生对物理学科重要思想、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考查考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含盖考纲对考生的五种能力。

2)分类、特点及应试技巧。

从考查的知识来分:

纯力学综合题:运动学(主要考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及其综合问题);动力学的两类问题(已知运动求力或已知力求运动);平衡问题;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的知识。比较常见的题型是以运动形式为主线综合考查力和运动及功和能的知识。

力电磁综合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或复合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及力学、能量问题的综合考查等。

四.几个考查力度不够的考点分析。

2019全国新课标2卷物理试题分析

新课标2卷物理试题,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出题形式仍然中规中矩。总体来说,今年物理卷难度偏低,而从物理试卷中,不难发现新课标2卷物理试题有如下特点 一 难度层次分明,容易题基本以考察基本概念与基本公式为主。例如选择题的14题,计算题的24题,都是以运动学为主,研究图象问题,试题形式新颖,不同于匀变速直线...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物理试题分析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物理试题分析。北京大教育 gets 考试评价中心孙兆远。2013年首次分为新课标 卷,主要照顾不同省份教学质量的差异。总体来看,新课标 卷物理试题总体难度与12年相当,这不符合原来的意图,主要是对中学教学不了解造成的,因为命题人员都是清一色的大学教授 但新课标 卷的难度远...

2023年高考新课标2卷物理试题分析

三 淡化运算与技巧,注重通法。选择题 题只是力学最基本问题,相信不少同学都做过类似问题,只要细心列基本公式,本题不会犯错 第18题考察的是磁场问题,关于磁场中比较基本的找圆心以及轨迹等等。17题是2016年压轴题的变形题目,只要认真做过的同学肯定得心应手。第15题考察的是电场力和能的性质,这个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