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阅读练习

发布 2024-03-29 06:30:10 阅读 134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些年,“文化创新”已经成了流行词汇。所谓文化创新,其实并不在于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关键是要能针对时下所面临的问题,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所以,在考虑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时,首先应考虑我们当前遇到了什么问题。

从国际社会经验讲,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 000美元,即人们有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会有强烈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此时社会容易爆发信仰危机。据2013年的数据统计,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6 767美元,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信仰领域也问题重重。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

毋庸置疑,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放眼全球,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法国有法兰西民族的文化,德国有日耳曼民族的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法国不会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完全接受德国文化,反之亦然。这本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常识。

但是近代以来,中国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势力非常强大,这无异于摧毁自己的精神长城。其实,文化创新决不能摒弃本国的文化传统,相反,文化创新恰恰应该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本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为此,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源头活水”问题。这里所说的“源头活水”有两层意思:

一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中华元典”那就是要重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最基本的文化经典,比如“五经”“四书”等。“中华元典”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其对于一个民族的存续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说:“叶断犹可将,根断心永绝。

”但对于这一根脉,我们向来是不太重视的。上世纪初曾经积极倡导政治革新的梁启超对此深以为忧,他说:“今日非西学不兴之为患,而中学将亡之为患。

”从梁启超的时代算起,到今天已经一百年了,中国文化传承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断裂,真正能读懂“五经”这几部“中华元典”的人微乎其微。“中华元典”的传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人才培养,这里重点应该关注高校的人才教育和培养,要能够对现行教育体制乃至高校学科设置中存在的某些不合理之处进行改革。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学,都设有“古典学系”,以古希腊文献、古罗马文献等为依据,研究那个时期的历史、哲学、文学等等。古典学甚至成为这些大学的招牌学科和专业。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代经典对于子孙后代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对它们进行研究和传承是后世学者的天职和责任。

而我国一定程度上把自己民族的“元典”学(即经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需要反省。

笔者一直认为,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需要将上述两个层面的“源头活水”结合在一起,即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体制中来。事实上,只有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才有文化创新的根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化创新将无从谈起。

选自姜广辉《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创新的关键是要能探索出解决时下所面临的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而不在于能否。

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

b.我国当前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幅提高、经济快速发展而人们。

精神信仰领域产生危机。

c.对于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创新都应该立足于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决不。

能抛弃本国的文化传统。

d.要解决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问题,首先是要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制之中。否。

则,文化创新只能成为空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行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

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

b.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两大问题:

一是“中华元典”的传承,二是人才的培养。

c.西方一些著名大学极其重视对古代经典的研究与传承,与之相反,我国却把民族的“元。

典”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这种做法要反思。

d.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文化创新才会成为可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之后,反而容易爆发信仰危机。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信仰领域也出现诸多问题。

b.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沿着自己的传统发展。但遗憾的是,自近代以来,中国却有很。

强的势力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

c.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中国文化的根脉是“五经”“四书”,但人们对其重视不够,真正能读懂的人也微乎其微。

d.要进行文化创新,就要改革现行教育体制乃至高校学科设置中不合理之处,如设立“古。

典学系”,研究并传承古代经典。二、文学文本阅读。

假面具遐想湘人。

我真奇怪,人怎么会想出假面具这玩意儿,人怎么又会喜爱上这玩意儿。童年时,跟大人到集市上去,小小的货摊上,挂着一溜假面具,孙猴儿的,猪八戒的,关公的,张飞的,赵子龙的,钟馗的,何仙姑的,蜘蛛精的总之,红黄蓝自黑,五花八门,看得我眼花缭乱,心荡神移。于是,和其他孩子一样,我死缠活缠地要求大人给买个假面具,甚至撒泼耍赖,不买好歹不肯走,摊主是。

满脸堆笑,唾沫星子溅得八丈远,把假面具的精巧、可爱、逗真,说了个天花乱坠,好像人活在这世上,如不戴上个假面具,那就算白活了,活着也算亏了。大人没有假面具遮挡,满脸堆着乌云。那年月,日子过得太艰难了,哪还有闲钱买这劳什子呢;但又怨自己,怎么这么犯横,竟把孩子拉扯到这摊子上来,让自己做这份蜡,不是自找的吗,再说,那么多人瞅着,孩子又哭又闹,一点面子不给留,不买就下不来台!

得,咬咬牙,豁着少吃碗羊杂碎,少抽包烟,也给孩子买上个假面具吧。

一听说大人答应给买假面具,小脸蛋立刻放晴,眼泪鼻涕顾不上擦,立刻把小猴儿的面具戴在脸上,那份得意、舒坦劲,比年三十吃饺子,还兴头,恨不得插翅飞回去,向左邻右舍的孩子们显排显排,抖抖威风。

回到家里,一头扎到堆杂物的小屋,找出半截墩布把,戴上面具,挥舞着跑到门外胡同里,俨然是孙猴儿下凡,冲着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大喝一声:“吾乃齐天大圣,奉唐僧之旨,来扫除你们这些妖魔鬼怪,咚!看俺老孙的金箍棒!

”说着就在小伙伴们头上“呼呼”地挥舞起来。小伙伴们大惊失色,又笑、又叫、又跳地散开。嗬,转眼间,你看,一个个又都从各自的门洞里跳了出来,原来也都戴上了各色假面具,手持十八般兵器及其代用品,毫不示弱地杀将过来,好一场混战,于是孙悟空与赵子龙交手,大战三十回合,关公与张飞杀得难分难解,何仙姑与钟馗爆发激烈冲突,个头小小的钟馗竟被杀得落荒而逃,真是天昏地暗,乾坤颠倒,不亦乐乎。

年华似水,岁月不居,童年的荒谬,对假面具的迷恋,原以为随着入世渐深,马齿日增,使悄悄隐入日益消褪淡薄的记忆中去了。那原不过是一丝天真、一星稚气、一点宣泄。

然而,世事的教训,人间的险恶,才逐渐明白,真正的天真、真正的犯傻,还正是这自以为是的想法。

原以为,死乞白赖才戴上的五花八门、五颜六色的假面具,不过是童年一时的兴致,没成想,对于有些人来说,竟从此戴在那脸面上,再也摘不下来了。

这也是让生活的峰谷浪尖摔打得鼻青脸肿后,才慢慢品过味来:敢情这劳什子还就是不兴你摘下来,约定俗成,多少人都戴着呢。大事小事,你掰开揉碎细揣摩吧:

有真戴,有假戴,有不得不戴,有吃了大苦头,顿悟了,紧抓闹戴,还有上赶着戴,**临头,万劫不复。要举事例,如恒河沙数,无可胜计。而你小子如果敢犯天下之大不韪,摆出一副真面孔,直肠直语,那就更得落个“逆潮流而动”,不识好歹的下场。

你小子逞什么能,不是欠揍吗,让你鼻青眼肿,是活该,认头吧。

伟大文豪鲁迅先生早就悟过来了,记得他说,有一人家给孩子做满月。甲说:这孩子方面大耳,天庭饱满,将来准有大出息!

乙说:这孩子多机灵可爱,两只眼就透着灵气,是栋梁之材!丙说:

这孩子健壮结实,哭声都那么响那么亮,肯定长命百岁,福寿双全。主家自然是满脸堆笑,连称:托福!

托福!偏偏不识趣的丁说:是人都要死的!

话倒是句大实话,但这不是捅了马蜂窝吗,结局可想而知。

以后偶然翻书,又才进一步明白,原来这戴假面具,还是古已有之,并非于今为烈。想。

当初,那号称“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不是成天就戴着个酒徒的假面具,终日昏昏沉沉,酩酊大醉,以求“苟全性命于乱世”,而那个死心眼的嵇康,先不买账于慕名而来的贵公子钟会,让钟会悻悻然而去,后又不买账于老友山涛,不仅。

写信把举荐他为官的山涛痛斥了一顿,还宣布从此绝交。如此这般,他又怎能逃脱欲寡其过,谤议沸腾的效果,终于被司马昭罗织罪名,落下个杀身之祸。

呜呼,假面具之奇妙,怎可等闲视之。1.选文中,能够表现主旨的一句话是答:

.作者在大段篇幅写小孩的假面具起什么作用?答:

.作者举鲁迅先生的作品作例子,表达了什么意思?答:

.对选文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借“假面具”这一具体事物,揭露了社会上的虚假的丑恶。b.作者对假面具深恶痛绝,希望一扫天下大大小小的假面具。c.文章选材广,充分表现了“遐想”的特点。

d.阮籍和嵇康,一正一反,一用假面具,一不用假面具,但作者并没有斥责他们。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

“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

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

“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

“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

“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

“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

“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月,亭长妻患之患:厌恨。b.众辱之曰众:众人c.数以策干项羽。干:求取。

d.与语,大说之说:同“悦”,喜欢,高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乃晨饮蓐食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b.①王曰:“以为大将。”②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c.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②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d.①汉王之入蜀②上未之奇也。

3.以下六句都是萧何的话,分别编为四组,全是希望汉王重用韩信的一组是()①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②至如信者,国士无双③顾王策安所决耳④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⑤虽为将,信必不留⑥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a.①③b.②④c.①③d.②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因家里贫穷,吃不上饭。在亭长家寄食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不给他饭吃,而一位漂母不仅给韩信饭吃,还说不图韩信的报答。

b.韩信身材高大,并带有刀剑,面对别人的侮辱,没有奋起反抗,因为他想到要报答漂母和成就大业,因而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胯下之辱。

c.韩信在犯法当斩时,滕公见他出语不凡,相貌堂堂,没有斩他。滕公同他交谈后,更是高兴,就向汉王推荐,汉王让他做了治粟都尉。

d.萧何劝说汉王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他就会走掉。汉王开头说看在萧何的情面上让韩信做将领,萧何坚持让韩信做大将,汉王最终同意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2)、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参***。一、解析。

要解决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问题,首先是……”不准确,原文是“中国。

当前的文化创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原文中“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化创新将无从。

谈起”,这一点指“只有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而不是“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制之中”。

解析“与之相反,我国却把民族元典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不正确。根据原文,我国是“一定程度上”把民族的“元典”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解析“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中国文化的根脉”是“中华元典”,“五经”“四书”只是其中的代表。

.然而,世事的教训,人间的险恶,才逐渐明白,真正的天真、真正的犯傻,还正是这自以为是的想法。(从反面揭示)

.用小孩的天真反衬世事的虚假丑恶。

.说假话遭人喜爱,说真话、实话反而不受人喜爱。4.

高中二年级试题

高二年级理科数学试题。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名应届毕业生报考三所高校,每人报且仅报一所院校,则不同的报名方法的种数是 a 35b 53 c ad c 2.下列求导数运算正确的是 a x 1b log2x c 3...

高中二年级数学练习题

开封一职专二年级数学结业试卷。满分100分。一 判断题 20分 1.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2.大小相等的向量是相等的相量。6.一个点和一个向量决定一条直线。7.直线经过点一个方向向量为,则的点向式方程为。8 直线的斜率k tan 9 平面上两条直线平行或重和的充要条件是 它们的斜率相等。10 ...

高中二年级学习计划

对于高二的学生留学新加坡有两种计划 1 申请预科 a 水准,o 水准 1 学制 1年。2 科目 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华文,科学,会计,社会学等,从中选择五科去学习及参加考试,英语是必选项 3 开学时间 视学校不同而不同,有些学校随时可入学 4 去向 预科学完后需参加预科的考试,依据所选择的预科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