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发布 2024-03-25 12:05:02 阅读 1804

落实核心素养。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感。

核心素养作为现在中国教育最热门的话题,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不过,很惭愧的是,我一直没有完整系统地去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利用这次暑期的读书活动,我认真阅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让我对素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更好的认识。

拿到这本书,我就先翻看了目录。本书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和“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很显然,这是一本理论结合实践的书,不仅仅解释了what、why,还说明了how。

其实从我个人角度,我更倾向于直奔着教学策略而去,但是我明明是为了弄清楚什么是核心素养来的,更何况实践总是要以理论为指导的,所以我还是从头阅起。阅读得越深入,我就越发现这本书满满的都是干货。

第一篇“核心素养的意义”分为两章。第一章作者循序渐进,从“素养”出发,提出什么是“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最后阐述了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在阅读这一章时,我做了很多笔记,是因为这一章系统地讲解了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揭示了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和规律。

比如作者引用“核心素养指的就是那些一经习得便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可能伴随一生的素养。”另外,作者认为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而关键能力就是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就是输入、加工和输出。

必备品格则是指自律(自制)、尊重(公德)和认真(责任)。两者相对独立又彼此交叉。而教师要加强自我修养,努力以自我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成就学生更好的品格。

再者,作者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提炼必须体现以下四个原则:反应学。

科本质和教育价值、内涵清晰、可教可学、对个体和社会有积极意义。”,为第二章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讲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分别用四节讲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学科知识、主要路径---学科活动、主要条件---学科教师和主要保障---学科考评。在这个章节我看到了与我息息相关的话题,那就是学科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社会对教师具备的素养是有高要求的,大多数时候对教师的素养的关注点是在师德上,迫使教师处于风口浪尖上。

本书作者提出教师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学科素养包括教师对学科知识之外或潜藏于学科知识之中的学科文化、学科精神、学科观念、学科思想、学科。

方法的系统把握和感悟。”对于教师在学科知识方面的素养,作者总结了深刻、独到、广博六个字。从教育素养的角度,作者认为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具备信息素养、创新素养、跨学科素养、**素养、社会参与和贡献素养及自我管理素养。

这些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我很有感触,它扩充了我原有的思维体系,让我对自己重新进行了一番审视。

接下来的第二篇讲述的是如何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其中第一章讲的是就教学方向而言,教师应该建立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第二章是就教学内容而言,教师要建立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第三章是就教学主体而言,教师应该建立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强调真正的教学是教人,人是教学的对象,学生应该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中心,学科教学和知识是为了让学生成为更好的人。

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强调教师要有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意识,对教材有充分的重视,要从狭义教学走向广义教学,并注重课外活动的价值。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要求教师重建教学关系,实现先学后教,学生的学习必须完整和原生态。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所有行动的先导,所以我反复进行了阅读,而这其中让我触动最深的是作者提到“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是关键的抓手。”作者认为,教师要遵循“三不教”原则,即,凡学生自己能看懂的,不教;学生看不懂但自己想想又能够弄懂的,不教;想想不懂,但经过同学之间讨论能懂的,不教。我反思我自己的教学,尤其是上阅读课的时候,为什么有些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兴味索然,因为他们做了很好的预习工作。

其实从我的内心,这些问题确实是不需要问的,因为他们自己就能看懂,提这些问题完全是为了没有好好预习的同学能够跟上。而本来我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引导他们做更多的探索。这样的疑虑其实还有很多,时时处处都有,而遵循“三不教”的原则,我必须要好好的思索一下。

本书第三篇是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分别讲了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这六大策略的意蕴和具体策略。整体化指的是知识是系统化的,结构化的,我们应该通过“联系、组织、整合”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这里还介绍了知识树、概念图、思维导图三个整体化的工具以及六个整体化的案例。

情境化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和运用,已达到理解知识并转化为素养的过程。作者还给出了“通过联系生活创设情境、通过实物创设情境”等八个情境化策略。深度化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教学表层化,要进行反映学科本质的教学。

在这里,作者还提出了“凸显学科本质特性,展示学科独特魅力;倡导问题导向,鼓励批判性思维”等三个具体策略。活动化讲的是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实践、体验、

感悟等外在活动和内在活动,来达到知识变素养的过程。作者提出了活动化的意蕴、特殊形式、具体策略和案例。自主化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主动学习,但是也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就要缺席。

作者在书中所提供的教学案例和改革案例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必须发挥的恰当的主导作用要齐头并进。最后的意义化策略强调的是教学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和人生的意义。这也是前面五个策略最终的走向。

案例中作者提到了道德课堂、生命课堂和幸福课堂。因为我们学校的追求的理念正是生命教育,所以我仔细地进行了阅读。

以上是我对这六大基本策略的简单理解。我知道这些策略的意蕴和具体做法通过这样简短的一个段落自然是说不清的,这里面包含的内容甚至远远多于书中所展示的。策略是行动的路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的保障,是我们可以直接实施的做法。

而我们需要透彻的,实实在在地去理解,并改良我们真实的教学,才能让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真正地落地。而正如第一篇第二章所说,学科教师是主要条件,因而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并且决心进行一定的调整,来让自己更快地赶上改革的步伐。

首先,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加强自我修养。通过本书,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我清楚的知道这个时代,光有智力的发展对学生来讲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因为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才能全面进步。

对于学生,我会付出更多的信任和宽容。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平时,我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还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培养自信心。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我变得更好,来让我的学生们变得更好。

其次,扩展学科知识体系,培养个人的教育素养。深刻、独到、广博六个字总在我心头萦绕。教同一套教材已经十多年了,有的时候难免产生惰性。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读后感。刚开始读这本书,倒不是很难理解,但真的很难读下去,第一章全是关于素养 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知识,稍微一走神,就不知道其所云了,为了克服自身的这个问题,用笔比着读,读到有意义的地方还可以勾画下来,读着读着,我总感觉这本书像是赵校长写的书,里边关于教育 课程的一些...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范文3篇。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范文篇1 2014年3月,核心素养 首次出现在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中,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成为研制学业质量标准 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开始进入我...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1 自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应具备的六大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便上了教育界的热搜榜。核心素养的提出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的呼唤,而每一个一线教师更关心的却是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核心素养的意义及 在我的课堂上该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余文森的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深入浅出,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