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今年暑假拜读了于文森教授编著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从中收益颇多,让我对素养教育多了更深的了解。从浅层次来说,读了余教授的书后我对“素养和素质”这两个词汇有了重新认识,素质是先天的禀赋,而素养是后天的产物,从广义角度讲,素质是素养的上位概念,从生理、心理,到文化、思想,素质的可塑性,即可教性(可学性)逐渐增强,也就是说,先天禀赋成分在逐渐减少,而后天教养(素养)成分逐渐增加。从更高的层次看,读了余教授的这本书后,我对“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余教授的这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从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发,全面细致的回应了这个问题,并重点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阐述,并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因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学是为了学而教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的,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在书中我尤其欣赏余教授的一个观点:“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是“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和常识开始的学习”,是“学生原生态思维自由参与的学习”,是“学生情感、兴趣、爱好、精神、生命参与的学习”。联系自己平时的教学,我也在反思作为一名教师,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学生?
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能被学生所接受?还记得曾经在自己所任教的两个班级搞过一次类似“同课异构”的尝试教学,一个班级就在课前下发新课的学案稿,我自己在课堂上什么也不教,让学生就按照学案自己学习,也可以小组讨论。结果,课堂气氛很是热烈,大胆的学生在讨论组中发言积极,但不和谐的是那些基础较差,不善言辞的学生就完全摒弃在外,独自一人默默的看着书,与周围小组氛围格格不入。
另一个班级,我仍旧在课前发下学案稿,但在课上把学案上一个个知识点详细的讲解,观察发现整个课堂氛围诡异的安静,就连我提问也是没有几个学生来参与,几个平时基础较好的学生因为知识点简单,早已经走神,那些基础差的学生虽是吃力的跟着进度听着,但明显呈现无精打采之态,整堂课下来,老师讲得疲惫,学生学得无趣。然后结合两个班级的课后作业看,与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也没有多大区别。所以我一直觉得目前教育界搞得各类轰轰烈烈的改革,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学习,但不能死板硬套,小组学习对与尖子生来说可能适合,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效果可能比较不理想;以教师课堂上多讲为主导的教学,可能适。
合成绩中下的学生,但对成绩上游的学生反而束缚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能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就是好的教学手段。我认为理想的教学就是课堂以学生为主题,那就尽量给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
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会学习”这个目标,需要让学生尽快转变学习方式,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学习与合作学习三种方式,指导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牢固掌握知识。学生在自主**式学习中,可以实现能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余教授在本书中也提到:
只有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师真正读懂学生,才能使40分钟的课堂落实有效,才能真正的做到“素养为重”。也只有真正的“读懂学生”,落实学生作为“人”的核心素养的教学,知识才会在学生的身上扎根。
读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结合自己课堂教学所遇到的问题,使我对新的一学期的工作有了新的憧憬和动力,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多学习专家先进的理念,平时要学会反思和积累,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努力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适合的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读后感。刚开始读这本书,倒不是很难理解,但真的很难读下去,第一章全是关于素养 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知识,稍微一走神,就不知道其所云了,为了克服自身的这个问题,用笔比着读,读到有意义的地方还可以勾画下来,读着读着,我总感觉这本书像是赵校长写的书,里边关于教育 课程的一些...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范文3篇。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范文篇1 2014年3月,核心素养 首次出现在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中,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成为研制学业质量标准 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开始进入我...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1 自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应具备的六大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便上了教育界的热搜榜。核心素养的提出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的呼唤,而每一个一线教师更关心的却是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核心素养的意义及 在我的课堂上该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余文森的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深入浅出,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