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古诗词大意

发布 2024-03-23 19:00:04 阅读 3676

【古人谈读书】

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勤勉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理解】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谦恭的心,勤学好问,才能日有长进。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句话讲的其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理解】告诉我们要以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译文】默默地记住,反复地体会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知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理解】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应静下心来,学得进去,这样就不会感到厌倦,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和眼睛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译文】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心居下游;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因为一点儿心得就自满自足,就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表现;有恒心的人就绝没有办不成的事。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日积月累】一)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晋]葛洪。

解释】不要整日就只是吃饱喝足却不干正事,不要因为偷懒不用功而浪费了光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解释】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解释】不要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解释】天下的事情,从来都是那样急切;日月轮回,光阴紧迫。

要等一万年后才等来胜利,实在是太久,我们要抓紧时间,力求主动,只争朝夕。

二)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作者简介】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

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全唐诗》存其诗两首。【诗歌大意】今晚是七月初七,我们早早地来到户外看着碧蓝的天空,因为牛郎织女今晚要在鹊桥相会。

每家每户都有姑娘在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也不知道穿了多少条丝线。

诗歌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诗歌的前两句叙述的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

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三)太平盛世: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国泰民安:

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政通人和:

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人寿年丰:

人健康,年成好,形容生活安乐美好。

夜不闭户:夜间不用关闭门户睡觉,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路不拾遗:

东西掉在地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兵荒马乱: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流离失所:

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

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家破人亡:家庭破产,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

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哀鸿,哀鸣的。

大雁。民不聊生:人民没办法生活。

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也指内部的纠纷和外部的压力。

四)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

解释】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魏征。

解释】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

解释】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用纯。

解释】即使是一碗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七)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简介】张志和(732—774?),唐代诗人。字子同,婺(wù)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少年有才学,擅长**和绘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诗歌大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

诗歌赏析】这是一首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词作。前两句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画出一幅水乡风光图,突出了垂钓的优美环境;后两句描绘出一幅雨中垂钓图,表现出渔翁的悠然自得之情。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八)观书有感[宋]朱熹。

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诗歌大意】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

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其二: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诗歌赏析】这是宋代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描绘的是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富于理趣,一直为人传诵。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

1 白鹭。散文 郭沫若 熟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白露是一首精巧的诗。总起句 静态美 精巧美 色素配合 色素美 和身段大小 身段美 动态美 平凡质朴之美 清田垂钓图 觅食 清晨望哨图 栖息 黄昏低飞图 飞行。白鹭实在是一首散文诗。总结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简洁的语言从静态和...

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

第一单元。1 看拼音,写词语。sh yp i hn hu y n w ib i l f n fi mo b n d n d ji o shu 2 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半亩 m m 玻璃框 ku n ku n 镜匣 xi ji 便宜 pi n bi n 垂蔓 m n w n熟悉 x x 眼睑 li n ...

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五单元

五年级期末复习资料第五单元。1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主要学习写说明性文章。语文要素是 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太阳 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作者运用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从多个方面介绍了太阳 松鼠 语言活泼,描述生动,作者抓住松鼠的主要特点,形象地介绍了松鼠的外形 习性等。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