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
1.理解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论据类型。2.学会做到言之有据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什么是有据?
有据就是要有论据,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据。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一)明确“言之有据”的概念。1.什么是言之有据?
明确:言之有据就是要有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这些材料就是论据。它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2.什么是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明确:(1)事实论据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包括举事例和列数据两个方面;(2)道理论据包括经典性著作中的理论,名人名言,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则、定律、格言、俗语、成语、谚语,以及众人皆知并为人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理等。
二)怎样使用好议**中的论据?
明确:1.在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
列举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在写作时,先确认事例是否真实可靠,然后再使用;引用名言警句,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
2.使用材料时,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的一致。大家也许都积累了不少名言警句和事例素材,但是有些并不能与你的观点相对应,如果选择它们来做材料,就起不到支撑观点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事实论据时,不需要详细记叙事件本身,而要通过概括叙述和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3.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所用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可以丰富、多样一些,比如可以用历史故事、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等做道理论据,还可以将两者交替使用。
目标导学二:结合例文,指导技法1.明确内容。
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
2.提出要求。
1)关于“诚信”,可说的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
2)关于“诚信”的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3.例文导航。
谈诚信。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
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人们都说“得**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2
还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最终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能获得大家的信任与尊重。
旧时中国店铺的门口,一般都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大字。自古在商品买卖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实待客、不欺诈、不作假的行业道德。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名师点评】作者选取了两个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引用名言警句做道理论据,充分阐释了“诚信”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可行性。能围绕自己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有理有据,行文流畅。
4.限时当堂作文。
5)老师评:如果学生点评不到位,老师补充。3.反复锤炼,达成目标。
修改自己的本次习作并做成电子稿,然后将各组推荐的佳作打印出来在班级作文园地展览,其余同学把电子稿传到班级qq群,供大家欣赏交流。
人教版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蔚然 茂盛 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辄醉 就 b 林霏 雾气 佳木秀 茂盛 繁茂 醉翁之意 情趣 c 晦明 暗 岩穴暝 昏暗 寓之酒 寄托 d 负者 失败 伛偻 腰背弯曲 苍颜白发 脸色苍老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谪守 zh ...
人教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三单元导读课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读课 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理解 本单元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主题,编排了 古诗三首 纸的发明 赵州桥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4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 描绘了春节 清明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 纸的发明 介...
韩愈简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韩愈简介。韩愈 768 824 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 今河南省孟州市 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 文 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 韩柳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 35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