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古诗词补充材料。
边塞诗的阅读与鉴赏。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边塞诗的意象。
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2.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大漠、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琵琶、芦管,《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边塞诗的特点。
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唐代边塞诗有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
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二是鲜明的边地风貌。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楼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
边塞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例如王昌龄《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2.借事言志:例如李益《塞下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3.直抒胸臆:例如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比喻、夸张、用典、对比、虚实结合。5.风格——雄壮豪迈。意境——奇丽壮阔。
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1.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塞下曲[李白]
***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杂诗[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
兵车行[杜甫]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岑参。
古诗词鉴赏。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参***: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转应曲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简要赏析这首词中两组叠句(“边草”、“边草”与“明月”、“明月”)的表现效果。
参***:(1)这首词描绘了萧瑟凄清,山川寂寥的画面;边塞将凋的枯草,积满山山岭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孤独苦守的赢弱老兵……表达了戍边将士对长期戍边生活的极度愁怨,对家乡的极度思念,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
2)“边草”一叠,营造了荒草连天,茫无际涯的荒凉意境,为老兵提供了活动的背景,烘托了老后空虚彷徨的心理状态。(1分)“明月”一叠,营造了月光满地,冷清凄苦的意境,烘托了老兵望月怀乡、辗转难眠的思乡情绪。(1分)叠句重唱,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1分)渲染了“愁绝”的气氛。(1分)
现代文阅读。
白杨。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解释“戈壁滩”的意思。
2.请你用一个词语概括白杨树的样子。
3.白杨树有哪些特点?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画波浪线。
4.将本文主要内容概括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去往新疆的列车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b.在去往新疆的列车上,通过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c.在去往新疆的列车上,通过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歌颂了白杨树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的顽强品质。
5.“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4.b 5.要点一:
作者把爸爸比作高大的白杨树;要点二:几棵小白杨指的是孩子们,爸爸相信孩子们经过锻炼一定能够像白杨。
2019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遵循学生 自主学习,自主感悟 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诗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并且在自读 精读 熟读的基础上,加深体验。通过课后拓展诗词,吟诵诗词的活动,拓展了学习的时空。我觉得课堂教学有一些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 我主要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
六年级古诗词
六年级必备古诗词 上学期 渔家傲 秋思。宋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雨霖铃。宋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六年级古诗词
朝代 元代作者 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朝代 唐代作者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朝代 两汉作者 佚名。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