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六年级科目:语文主备人:吴雯。
第三单元科学与发现。
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科学与发现”为题材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两小儿辩日》《种瓜得豆》《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是精读课文,《飞天圆梦》《童年的发现》是略读课文。《两小二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中的一则传说故事。文中记叙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各凭自己的直觉,认定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的人远近不同,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对此作出判断。
这个故事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尽,学习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故事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飞天圆梦》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文中记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不懈的追求,重点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州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课文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种瓜得豆》是一篇儿童科普读物,说明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层次地介绍了什么是基因、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是典型的说明文体裁。
全文为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课文运用了浅显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如,“种瓜得豆”“大管家”“发号施令”“搬家”等,把较为深奥的、现代高科技知识,很通俗地介绍给了读者,并且使之很容易被人接受。《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课文讲述了印度科学家拉曼从地中海轮船上一个小男孩的好奇心中得到启示,从而研究出海水呈蓝色的原因,并从固体、液体、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
表现了拉曼不断探索,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写的,共分三部分。
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语文百花园三》安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习作”等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1、 随课文识字17个,会写生字11个。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说明的道理,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启迪。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热爱科学,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揭示的道理,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难点:指导学生了解我们生活中的科学,学会**问题,解决问题。领悟文中的道理。
关键:查阅资料或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亲自**科学,认识科学**的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方法和措施:
1、通过拼读、组词、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等让学生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2、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理解内容。根据文本中的内容,引用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丰富文本内容,深化学生的理解,拓展学生的认识。
3、品析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4、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调查一下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科学知识。
单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字词卡,**、预习提纲、限时作业。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和作品读一读。
预习提纲;导语:同学们,你在生活中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吗?你想知道其中的科学知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本册的第三单元“科学与发现”,看书中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有趣现象及科学知识。
1.本单元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及“语文百花园三”。“语文百花园三”中的“句子与关联词”部分主要认识的用法及其作用;“阅读平台”是讲述科学发明的文章积少成多”是让我们积累有关的名言语文大课堂”实践活动主题是习作”内容是。
2.读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认真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
3.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小产品的性能、特色,为本单元语文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4.借助资料,积累有关科学与探索的名言,写在下面。
单元实践活动:语文大课堂:小产品大推介。
课时安排:两小儿辩日1课时。
飞天圆梦1课时。
种瓜得豆2课时。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2课时。
童年的发现1课时。
语文百花园三5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单元检测2课时。
单元讲评1课时。
10 两小儿辩日总第(32)课时。
教学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4、指导学生认识“汝、盂、孰”。
课文重点: 两个小孩的对话。
感情朗读训练点:文中的对话。
读说结合训练点:你喜欢文中的两个小孩吗?为什么?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能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用科学知识解释两个小孩的问题,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预习提纲
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预习提纲:导语:同学们,听说过孔子吗?对,他是学识渊博的大圣人。但有一天,他却被两个小孩难住了。这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在文中标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能正确听写。
盘盂沧沧凉凉探汤辩斗。
3.把下列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并组两个词)
斗。4.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读课文2—5段,在这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中,看看两个小孩各自的看法是什么?理由呢?在文中用横线标出来。
2) 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是怎么判断的。
孔子那么知识渊博的人,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他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可见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3)从两小儿的辩斗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4)两千多年前孔子无法回答两个小孩的问题,可现在科学发达了,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6.领悟表达方法。
本文是什么体裁?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7.拓展阅读。
搜集整理与《两小儿辩日》有关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1)阅读《列子·汤问》
2)收集阅读孔子的名言。
质疑:至少提三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读题存疑。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古文。(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齐读题,理解:“辩”——争辩、辩论,“日”——太阳。
学生质疑: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他们在争辩太阳的什么呢?
二、成果展示。
1、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盂孰汝。
指名认读,集体纠正字音。
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这些字词时的记忆方法及注意事项。
2、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接读课文,相互评价)要求读正确,读通顺,不要读破句子。
3、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孔子在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远,什么时候离人近,双方各持己见,就连孔子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2007 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六年级数学 下册 第三单元自测题 32 67页 班级姓名得分。一 填空题。30分 两个相互咬合的圆形齿轮的齿数之比是4 3,其中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 个齿。一根竿直立在地面上,竿高2米,影长80厘米,影长和竿高的比是比值是。甲乙与乙车速度比是4 5,行完同...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比例 导学案。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编写梁陈珍审核李经国使用教师班级时间 一 学习目标。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2 学习判定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二 预习学案 一 复习 1 什么叫做比?2 什么叫做比值?二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提问 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三 小结 4.5 2...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2007 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单元自测题。班级姓名得分。一 填空题。30分 两个相互咬合的圆形齿轮的齿数之比是4 3,其中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 个齿。一根竿直立在地面上,竿高2米,影长80厘米,影长和竿高的比是比值是。甲乙与乙车速度比是4 5,行完同一段路程,乙车所用时间和甲车所用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