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发布 2024-01-23 02:20:17 阅读 2853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二小节第一课时。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局部,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学好这局部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社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目标。

(1)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该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2)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3)知道知识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二、说教法。

从形式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动身,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同学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教师充沛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同学观察比较,再让同学动手操作讨论,使同学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从而使同学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沛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同学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同学归纳推理等方面充沛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同学的思维,充沛发挥了同学的主体作用。把同学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同学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同学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使同学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同学自身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同学学习。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使同学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能概括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2.学会利用旧知转化成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识,为引入新知识作准备。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口算),单位为厘米。

(1)半径为1厘米;(2)直径为4厘米;(3)周长为62。8厘米。

2.什么叫做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二)导入新课,隐射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出示几组圆柱体实物(同底等高、同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引导同学观察比较,老师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想知道些什么?

了解些什么?引导同学发生疑问后,教师这时交待,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揭示课题)。让同学自行设疑,教师向同学交待学习任务,使同学对新知识发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展示学习目标,同学认读目标。

教师通过展示目标,同学认读目标,这时同学就能清楚地知道了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从而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成了同学的学习目标。使同学带着目标,有目的、有准备地学习下一步的新知识,同学就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教学变得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同时也能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参与达标意识,同学的主体地位就充沛地显示出来了。

(三)导入新课,实施教学目标。

1.设疑:要判断圆柱体积的大小,究竟哪个大?哪个小?

到底圆柱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呢?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这里老师引导同学回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出示投影,协助同学考虑。

2.演示操作,揭示新知。

引导同学观察,沿着圆柱底面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快。演示给同学看以后,在让同学动手操作,启发同学说出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形体。同时引导同学观察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圆柱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面有什么关系?

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又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的公式,最后让同学说一说圆柱体计算公式的推动过程。并板书: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引导同学用字母表示出来,最后让同学看书质疑。

这局部优秀教案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同学的认知过程,充沛调动同学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同学的各种感官,完成从演示——观察——操作——比较——归纳——推理的认识过程,让知识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笼统,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化解难点。

关于难点的突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引导同学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圆柱体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2)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促进同学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识。

(3)充沛利用直观教具,师生互动,通过演示操作,协助同学找出两种几何形体转化前后的关系。

(4)根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精心设计讨论内容,分散难点,促进知识的形成。

3.运用。出示例1:先由同学自身尝试练习,请一位同学板演,集体讲评时提问同学,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让同学自身来概括总结,通过同学的语言说出:(1)单位要统一(2)求出的是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在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之后,布置例1进行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同学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四)巩固练习,检验目标。

1.填表:集体订正后,教师提问,这道题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它体积,假如不知道圆柱的底面积,那还必需知道什么条件才干求出它的体积?该怎样求?

2.完成练习六第2题。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在练习中发展智力,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3.变式练习:已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求圆柱的高。

这道题的布置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势。

4.动手实践:让同学丈量自带的圆柱体。

教师提问:假如要知道这个圆柱体积,该用什么方法?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丈量的?又是如何计算的?

这道题的设计,一方面培养了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同时数学知识也和同学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同学明白,我们所学的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全课,深化教学目标。

结合板书,引导同学说出本课所学的内容,我们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你有什么收获?然后教师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新知识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的,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考虑,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武装自身的头脑,考虑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三 说教学过程。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一 导入新课。因为数学 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所以我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实物的 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观察,我会提问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就会描述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这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圆柱的认识 网络 2009 08 18 09 37 22 标签 六年级圆柱说课稿人教版数学 一 说教材。1 授课内容 人教版第12册第二单元第38面至39面 圆柱的认识 做一做 练习十的第1题。2 教学内容的地位 作用和意义。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2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圆锥的体积 网络 2009 08 18 09 39 51 标签 六年级说课稿人教版数学 一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倒水的实验,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 1 3sh。也就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教课书43页例1是直接利用公式求体积,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