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老师的成功可以说是和阅读分不开的。谁能想到,真正让他对教育充满向往和理想的竟是一本**。大学毕业前夕,他偶然读到作家王蒙的长篇**《青春万岁》,描绘的是50年代初期xx某女子中学一个班集体的生活。
现在回忆时他说:“书中洋溢的青春气息深深地感染了我,特别是郑波、杨嫱云他们的理想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情怀,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至今,**扉页的诗序他仍然能背诵下来。
没有更多的理由,就这样,想做一名人民教师。他甚至想:“我一定要把我带的班也建设成为《青春万岁》所描绘的那样的班级!
”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说过:“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是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的《风中的芦苇在思索》一书,给我留下颇多的思考。其中最大观念转变就是赞同了“语文老师不一定是作家,但应该是文学爱好者。”这个看法。
从过去看,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一些文学大师级的人物都曾经是中学语文教师,如叶圣陶、朱自清、夏丐尊等等,从素质来讲,他们恰恰都是大学问家,可以说都是在书海里泡大的。他们本身还是作家。从现状看,现在有的语文老师教了很多年的学生,但是除了教材、教参之外,他们往往是不读书的,我记得前几年有**调查说不少老师是不读书的,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不会写文章。
在应试教育中,老师们不断地让学生做习题,好象成绩也不算太差,可是从培养学生的文学功底或形成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上来看,如果没有读书、写作的习惯和文学气质、素养,显然这样的语文老师素养是不够的。此外,从学科上看,语文老师还应该拥有激情,要么在课堂上开怀大笑,要么被作品感动得流泪,所以语文老师应该是个感情特别丰富的人,既能激发渲染课堂气氛,还能够带领学生走进作品,这要老师本身就被作品打动,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才来讲这篇课文的,这很重要。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的伟大。”李镇西最欣赏帕斯卡尔说的这句话。他在他的《风中的芦苇在思索》中这样称到:
写作让我的事业如此美丽。
当然,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特别是“思考”,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人们不是常说“一个作家应该同时是一个思想家”吗?
那么,同样的道理,任何一位教育者都应该同时又是一位思考者。而教师的写作,便是教育思考的很重要的途径。
最初接触苏霍姆林斯基时,我为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三十多年如一日地坚持写教育日记的精神所感动。正是这几十年的教育日记,使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后人称为“活的教育学”“教育的百科全书”。李镇西老师继承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神,他的教学日记融真挚的教育情感、生动的教育故事和深刻的教育思考于一体,语言平易,娓娓道来,但又不乏文学的魅力。
再读过一些即使硬着头皮读也实在读不懂的教育“理论”著作后,读到这样朴素亲切而富有感染力的真正的教育名著,我每每感慨不已:没有令人仰视的“理论框架”,没有故弄玄虚的深奥术语,通篇只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这样的文字,其实我也可以写呀!感谢***的《风中的芦苇在思索》,因为我也正由此逐渐形成自己百折不挠的教育信念。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写作为李镇西的教育事业插上了翅膀。写作可以镌刻教育的足迹,把玩事业的珍宝,体验生命的韵律,并将其永远地珍藏于正在渐渐离你我而去的青春之中……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来,也来做一株会思考的芦苇,记录下自己平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思想火花: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个念头、一缕思绪……让心灵的泉水、生命的激情从你我的指间款款流淌了出来……
读李镇西的《教育为谁》心得体会
学生的需要,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近段时间,有幸阅读了教育家李镇西写的 教育为谁 这本书,感触很深,也获得了很大的收获。这本书围绕教育的原点和初心展开讨论,倡导让教育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朴素的教育。书中还提到 学生的需要,就是教育的出发点。通过数次阅读,让我感觉作者的许多思想值得我们去思考 学习 运用。...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的心得体会
读李镇西 爱心与教育 的心得体会。假期里,按学校要求我认真批注阅读了李镇西老师写的 爱心与教育 一书,李镇西老师在书中生动具体的列举了自己对后进生的转化,以及对优生的培养。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同样感人至深,发人深省。这一个个成功的事例背后隐藏着 一颗为人师表的爱心与执著,耐心与机敏,当然,在书中作者还不...
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这么做的。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 是一种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一种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是一种平凡的细节,也是一种辉煌的人生 是一种 竹杖芒鞋轻胜马 的闲适从容,也是一种 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