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发布 2024-01-15 13:05:02 阅读 5246

调研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一篇高质量、有分量的调研报告,对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相关的决策和施策行为。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应聚焦体现高质量的各项要求,锚准具体撰写过程中的关键点,努力写出让群众认可、让领导认同的优质调研报告,做到语当其时、策当其用,行之有方、用之有效,切实解决问题,体现调研价值。

高质量调研报告必须“十个有”

文无定法。如何为高质量调研报告“画像”呢?能“画”得出、“画”得准吗?

套用一句名言:一般的调研报告各有各的问题,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却都有相似之处。也就是说,大部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都有着比较一致的特点,这些元素正是高质量调研报告“炼”成的重要方向。

具体来说,就是在围绕精准性、深入性、价值性、前瞻性、可读性等方面,努力做到“十个有”。

有提炼还要有提升。调研的关键是获取“第一手”素材,以便掌握最全面、最客观的信息,但调研报告却不应是简单的素材堆砌和信息整理,而要进行精准的提炼和提升。“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对调研了解到的问题情况、经验做法、意见建议等,一方面应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另一方面还应进行由散到聚、由表及里的归纳提炼,以确保在重要信息不失真、不遗漏的情况下,实现重点突出、内容清晰、一目了然的效果。同时,还应围绕调研的方向,对素材所反映的问题、做法、不足等情况,在“主题”层面进行聚焦提升,直抵问题的症结、做法的特色、不足的内因,而不能浮在表面、蜻蜓点水、流于一般。比如,就“辖区内网格数量多、种类多、成效却不明显”的基础素材,在“网格化治理”和“网格化党建”这两个不同主题的调研中,其侧重点是不同的。

前者应重点从功能角度来研判量与质的关系,后者应重点从党建资源配置角度分析其发挥作用的路径,方向不同,其提炼和提升的角度自然不同。

有论据还要有论证。调研的重点是广泛搜集相关实例、数字,以便体现主题、反映问题,但调研报告不应为了迎合需要而“定向”选用,而要开展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论据是死的,论证则是变死为活的过程。

对调研得到的例证和数据,一方面应对诸多繁杂的内容进行科学“取舍”,选用其中最具典型、最能说明问题、最能体现价值的作为有效论据;另一方面应分析哪些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哪些是可以补充使用的,哪些还需进一步剪裁聚焦或叠加整合,等等。比如对一些原始数据,可通过算平均值、算占比、抽取特定时段值、横比纵比等方式,得出更具论证效率的二次数据或高阶数据。同时,还应围绕调研的实际,对这些论据的适用阶段、范围、方式等进行论证说明,以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比如,对某地高层次人才集聚机制的调研,就应着眼该区域的区位交通、经济发展、产业基础、平台载体、政策环境等多方面来论证其有效集聚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以体现地方特质、阶段特点和机制特色,而不能以偏概全、以个例代替一般。

有要点还要有观点。调研的核心是总结经验做法和提出对策建议,以便参考和借鉴,但调研报告却不能满足于机械地归纳和梳理,而要形成有分量的要点和有价值的观点。要点重在扼要有力,观点贵在鲜明给力。

对调研形成的内容要点,一方面应按照一定的角度进行有所侧重的概括,使之更加清晰直接地契合主题;另一方面应依从一定的逻辑进行分层次的组合,使之更加完整紧密地表达主题。同时,还应围绕调研的目的,不图省事,不走捷径,不寻章摘句,不东拼西凑,在内容要点的支撑下形成态度鲜明、主张有力的观点,力争做到分析深、观点新,而不能人云亦云、老调重弹,更不能含糊不清、莫衷一是。比如,就“如何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这一主题,调研发现平台可以虚拟但服务不能虚拟,最终得出“‘网上用心+网下用力’是走实网上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的观点,就能厘清矫正对“网上群众路线”的一些片面认识。

有思考还要有思想。调研的生命在于透视问题和揭示本质,以便找准症结,但调研报告不能仅仅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而要在深度思考的前提下形成前瞻性的思想创见。思考立足于当下,思想着眼于未来。

调研报告的分量就在于它所表达的思想和道理。对调研剖析的问题和事实,一方面应思考其出现的表现情形,是面上存在的普遍情况,还是区域内的独特个例,是阶段发展下的必然产物,还是特定情况下的偶发现象,等等,从常量和变量两个维度界定其出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问题出现和具体事实产生的根源,是受限于要素资源,还是归因于体制机制,等等,从外因和内因等不同层面条分缕析,找准本质和症结。同时,还应围绕调研的背景,跳出问题和事实本身,结合大局大势进行研判和**,形成对问题和事实的前瞻性判断、创新性思想。

比如就“党建精准扶贫”调研,应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聚焦富民”等来思考扶贫与富民、扶贫与小康之间的关联,从而科学研判其功能定位,创新工作方式和策略。

有文采还要有文风。调研的素材可以粗陋浅易、信手拈来,以便察知原貌、接好地气,但调研报告却不应粗疏简单,甚至文词啰嗦不通、条理混乱不清,而应追求文词晓畅简练、逻辑紧密清晰的好文采好文风。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调研报告的文风实际体现的是调研的作风。对调研筛选出的信息素材和剖析出的思想观点,一方面应从精准的角度出发,选用合适的词汇和句式;另一方面应从可读的角度出发,在语言的文美意丰、语句的美感工整上下功夫。同时,还应围绕调研的受众,选择合适的行文风格,既不刻意追求深奥,也不故作雕饰,无论是严肃简练、直白平易,还是形象生动、深刻丰富,都需考虑阅读者的需要,并结合调研主题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逻辑勾连和条理铺陈,力求言辞优美、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读来一清二楚、拍案叫好、回味无穷。

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重在“之后”

撰写调研报告是调研工作的“收口”环节。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将极大提升调研的“含金量”,进而实现进入决策、变成政策的实践功效;反过来,如果因为调研报告质量一般,致使调研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因此出现耽误决策、错误决策的情况,那就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了。在具体撰写过程中,从“完整度”的角度来说,调研报告的主体往往包括背景、做法、成效、问题、原因、建议、举措、启示等多个部分,根据实际需要有所侧重、有所突出即可;从“高质量”的角度来说,应在调研报告主体内容基本完整的基础上,抓住六个重点环节的要件,写在点子上,写到窍要处,写出新意来。

挖掘表象之后的主题。主题是调研报告的旗帜和灵魂。大量地摆事实,不对本质问题进行升华和概括,调研就失去了意义。

无论是问题、建议和做法,都是一种表象性的素材,根据表象挖掘出“语当其时”的主题才是关键。对表象的分析,应注重“小大结合”,既从大局大势出发,以“大”来观照“小”,也从实践实际出发,以“小”来反映“大”,做到透过现象见本质、见主题。比如,对某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创新使用工作台账的做法,从“小”的层面来看,只是一个规范性的工作纪实,但是结合“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大形势,可思考其背后更为深刻的主题其实是“基层党内政治生活纪实”,带着这样的立意去开展调研和撰写报告,就为面上“如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命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其深度和价值自然是不一样的。

探寻做法之后的规律。发现规律是调研的重要目的。具体做法背后的经验、具体问题背后的教训,本质上都是一种规律的呈现。

就具体做法的调研而言,剖析探寻出其背后既带普遍意义又富鲜明特征的实践规律才是重点。对做法的解剖,应注重“虚实结合”,既从实实在在的措施、数据、事例等方面分析其思路,也从实际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等层面研判其思想。比如,对某地区人才工作策略进行调研,从其责任主体、运行架构、决策方式等方面,可看出其组织运行机制是一种联动式的“闭环”;再从其人才工作策略的研判、制定、实施、反馈、校偏等步骤,可看出其工作思想也是一种链条式的“闭环”。

这样由虚到实、由表及里,富有该地区人才工作特质的“闭环”规律就呼之欲出了,而且可信可学、可复制可推广。

思考经验之后的不足。查补不足是调研的应有之义。调研不仅要看重经验做法,更要关注现有经验做法背后的不足。

敢于在“一片叫好”的声音里,基于掌握的素材和信息,依据合理的思考和判断,指出已经存在或即将出现的不足,这才是调研的勇气也是价值所在。对不足的思考,应注重“内外结合”,既客观指出其存在的外在表征,也合理判断其产生的内在根源,从而为下一步升级思路、完善举措提供参考。比如,对某地区引进高校院所博士教授挂职当地企业做法的调研,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应思考背后的不足和隐患,从博士教授来企频率、服务时间、参与研发和管理情况等外在信息,可以判断是真挂还是空挂、作用发挥是否充分等,进而分析是挂职服务机制不完善,是高校相关政策不畅,还是企业待遇措施不佳等原因,知不足才能止不足而后进。

提出问题之后的对策。研究对策是调研的最终归宿。善于满足政策性、针对性、应用性、操作性和发展性等各方面的要求,提出“策当其用”的破题实招才是根本。

对策的提出,应注重“上下结合”,既要做到服从全局战略、政策许可,又要做到联系实际、紧接地气,在吃透“上情”、把握“下情”中让对策成为问题的有效“解药”。不懂政策、不察实情,就算写得天花乱坠,也不过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一定要在符合既定政策和上级精神的前提下创新谋划,做到思有方、谋有据,行得通、做得实。

比如,某地针对接转党组织关系、流动党员管理**现的联系不便、信息不畅的问题,在调研中顺应“互联网+”的新战略,把握上级“推动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新精神,提出推行“党员e**”的创新举措,就既具很强的政策适用性,又有很好的操作应用性。

预判举措之后的前景。前景**是调研的深度思考。提出举措容易,但是准确判断举措可能带来的新变化新问题不容易。

把举措的走势看得全面一点、深刻一点、辩证一点,进而超前谋划应对的路径和方法才是远见。对前景的预判,应注重“动静结合”,既从动态的施策过程中看到阶段发展的大体情形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从总体稳定的发展状态中看到局部甚至点上的变动走势和可能出现的结果,从而在辩证研判中提出相应的方略,使得调研报告的成果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考验,不仅有较高的即时实践价值,在未来也站得住、立得稳、走得远。比如,就“网上群众路线如何走”进行调研,在分析现行举措特别是具体环节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基础上,进而提出服务理念向“补充覆盖”转变、服务范围向“聚点提升”转变、服务内容向“具体可感”转变、服务方式向“主动有为”转变的思路,就合理预判了网上群众路线的走势,并提出了可以逐步转变实施的方略,体现了调研的思考和远见。

吸纳意见之后的精髓。借智问计是调研的有效方法。处理好个人思维和他人意见的关系,不仅要独立思考、创新思考,还要善于听取意见、吸精纳髓,这样的调研报告才有生命力,也才能获得更多的认同感。

对意见的吸取,应注重“取舍结合”,既敢于排除出于权威之定见、源自经验之成见、缘于喜好之偏见的干扰,也应在拒绝强加观点、固守定论、拘于本位的基础上,更多思考意见建议甚至是发牢骚背后的真实内涵和表达意图,进而转化吸纳为调研报告中的智慧养分和理性认知。比如,在干部容错机制的调研中,有调研对象就提意见,认为“一年都找不出一个案例”,这启示我们认真思考容错机制的功能定位,可确定为“从严从实问责的有效补充、激励担当作为的有效补位”,这就使得调研的结论更加理性和严密了,避免了思维漏洞和破绽。

如何写高质量的博士英语作文

如何写一篇高质量的博士英语作文。作文在博士英语考试中所占比重还是非常大的,因此还是需要引起学员的重视的。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博士英语作文呢?这是很多即将参加博士考试的学员所关心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为您简单分析一下。其实写好一篇高质量的博士英语作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构造作文的大体思路 二...

学习《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心得体会

利用寒假期间,我认真细读了 如何创建高质量的课堂 一书,本书共分九大部分,对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进行了细致的论述,通过细读我对高质量课堂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虽然这本书只有薄薄的一百零六页,但其中的文章谈及的理论与方法却让我印象深刻,感受颇多。我觉得它主要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通过...

学习《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心得体会

利用寒假期间,我认真细读了 如何创建高质量的课堂 一书,本书共分九大部分,对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进行了细致的论述,通过细读我对高质量课堂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虽然这本书只有薄薄的一百零六页,但其中的文章谈及的理论与方法却让我印象深刻,感受颇多。我觉得它主要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