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 2024-01-10 17:40:10 阅读 2150

“图形与几何”领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经过反复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生成,应该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回想以往的教学,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往往就发生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学中,我认为学生的经历、体验、感悟尤为重要。

我就从这几点谈谈我的想法:

一、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入手。

当代小学生处于这个信息技术相对发达的社会中,父母的言传身教,自己的耳濡目染都会使自己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但都只是一些模糊概念,没有系统性和条理性。所以在教学中,我觉得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简单知识表象入手,比如在教学《体积与容积》这节课时,我让学生先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哪些物体小?

从自己最初的简单认识“大”“小”入手,避免抽象繁杂的概念教学,抓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由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

1、建立清晰地知识表象。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常常把“长方体”“正方体”说成“长方形”“正方形”,往往很难纠正,其实这并不是学生的口误,是学生受到前面所学平面图形的影响,没有真正建构起清晰的立体图形的表象。所以,我觉得此时就应把“点、线、面、体”给学生完整的展示出来,学生形象地看到了点、线、面、体的不同与联系,尤其认识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学生对于长方体的认识更形象了,从而自然而然地将长方体与长方形区别开来。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就应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员”的角色非常重要。教学活动中,应该安排学生有目的、有序的进行观察。比如做实验时,应该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在认识长方体时,对于顶点、面、棱应该学会有序的进行观察,这些观察方法在许多图形与几何的课例中都会体现出来。

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把这种观察方法运用到生活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的体验中就感受到了空间观念的形成。

3、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就应让学生多一些体验,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分两个层次教学:先是让学生从五根小棒中任意抓三根围一围,让学生直观感知到有些是可以围成的,有些是围不成的,同时使学生产生一种空间直觉,当两条较短的边合起来小于最长边是围不成的,当两条较短的边合起来大于最长边是可以围成的;接着让学生边围边有序地记录每根小棒的长度,并对此进行必要的分类;最后让学生在空间直觉引领下形成的三边关系。还有让学生围绕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想一想、比一比把握其大小,应该说学生的活动和体验也较丰富。

这样既有丰富的过程,又有基本的抽象,过程与结果之间相互作用,是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掌握。

三、在感悟中生成。

我觉得感悟,就是空间观念的形成,有时可以检测,但有时有检测不出,并不是每位学生的感悟都是相同的,所以只有学生经历和体验了,他肯定就会有一定的感悟和生成,这需要有发现—创造—失败—反思—再创造的过程。我们应更多地留给学生感悟的时间和空间,让感悟过程丰富多彩。

数学**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我觉得“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就可以用这句话来解释。

几何与图形教学心得体会

一 激发学习兴趣,提供现实情境。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 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主动地学习。二 自...

几何与图形教学心得体会

激发学习兴趣,提供现实情境。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 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主动地学习。自主探索 ...

图形与几何教学心得体会

图形与几何 领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经过反复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生成,应该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回想以往的教学,存在着重结果 轻过程的现象。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往往就发生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学中,我认为学生的经历 体验 感悟尤为重要。我就从这几点谈谈我的想法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