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胃脘痛病 慢性胃炎 诊疗方案

发布 2023-12-05 23:00:06 阅读 2230

县中医院内二科优势病种。

诊疗方案。胃脘痛(慢性胃炎)

诊疗方案。2023年3月修订。

胃脘痛(慢性胃炎)

县中医院内二科优势病种。

2023年)

胃脘痛病是指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导致的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胃脘部指两侧肋骨下缘联线以上至鸠尾的梯形部位。西医学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中医常以其主要症状的不同,按胃脘痛病辨证论治。

本诊疗常规所讨论的胃脘痛为慢性胃炎。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由各种**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根据2006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23年)》诊断标准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诊断标准诊断。

二)证候诊断。

1.痰瘀阻滞,寒热错杂证:胃脘胀闷或疼痛而拒按,纳差,食入胀满,口干口苦,舌苔黄腻或黄厚,脉弦。

2.湿郁脾胃证:胃脘胀闷或疼痛,纳差,食入胀满,舌质淡红,舌苔白或白腻,脉弦。

3.肝胃气滞证:胃脘胀痛,脘痛连胁,每因情志不遂而痛增,嗳气、矢气则舒,苔薄白,脉弦。

4.肝胃郁热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泛酸嘈杂,烦躁易怒,口。

干口苦,渴喜凉饮,舌红苔黄,脉弦数。

5.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纳少便溏,腹中冷痛,口泛清水,舌淡胖有齿印,苔白,脉沉缓无力。

6.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胃中嘈杂,饥不欲食,口干不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方案。

一)辩证选择中药汤剂、中成药(中医药辨证论治)1.痰瘀阻滞,寒热错杂证治法:消痞健胃,行气缓急。

方药:安胃汤(本专科协定处方)。黄连、干姜、制半夏、薏苡仁、百合、乌药、丹参、白芍、木香、甘草。

加减:兼脾气虚者黄连减量,加黄芪、白术;兼脾阳虚者黄连减量,合黄芪建中汤;兼胃阴虚者黄连减量,去干姜、乌药,合益胃汤;以湿滞为主者,合平胃散、二陈汤;湿热明显者,干姜减量,加黄芩;气滞者,加柴胡、枳壳、浮小麦;兼瘀血者加丹参;兼食滞者,加鸡内金、麦芽、神曲;反酸嗳气明显者,加乌贼骨、瓦楞子。

中成药:血塞通粉针0.4克或血塞通注射液0.

25克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静滴,每天一次。或丹参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天一次。)

2.湿郁脾胃证。

治法:化湿解郁,行气健胃。

方药:平胃散。苍术、陈皮、法半夏、薏苡仁、茯苓、厚朴、藿香。

加减:腹痛腹胀而不拒按,舌质淡、脉虚无力,证属脾虚者加黄芪,白术;舌质红,舌苔黄,脉弦者,加黄连,黄芩;兼瘀血者合丹参饮;出血性胃炎加仙鹤草,白及;胀,伴胆汁反流者,加柴胡,白芍,枳壳,浮小麦;纳差加麦芽,神曲。

3.肝胃气滞证。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枳壳、川芎、香附、陈皮、甘草。

加减:痞满较甚者,用四逆散合越鞠丸加减;气郁化火,口苦咽干者,合黄连、吴茱萸以泻火解郁;湿浊内阻,舌苔厚腻者,加茯苓,苡仁;若疼痛严重时,宜加延胡索、川楝子以理气和血止痛。

4.肝胃郁热证。

治法:清肝泻热,和胃止痛。

方药:化肝煎。丹皮、栀子、白芍、青皮、陈皮、淅贝、泽泻。

加减:若胃脘灼痛、口苦、咽干、恶心明显时也可用小柴胡汤化裁为治;若肝胃郁热,大便干结者也可加决明草、芦荟等清肝泄热通便之品。

5.脾胃虚寒证治法:健脾温中。

方药: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白芍、干姜、大枣、甘草、茯苓、白术、党参、砂仁。

加减:若气虚为主者,也可用补中益气汤;若阳虚内寒较重者,也可用大建中汤化裁,或加附子、肉桂、荜茇、荜澄茄等温中散寒;兼泛酸者,可加黄连,炒吴茱萸、煅瓦楞、海螵蛸等;泛吐清水时,可与小半夏加茯苓汤或苓桂术甘汤合方为治。

6.胃阴不足证。

治法:滋养胃阴。

方药: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沙参、玉竹、麦冬、生地、花粉、白芍、甘草、石斛、佛手、玫瑰花等。

加减:若气滞仍著时,宜加香橼皮、代代花等;胃病较甚可与金铃子散合用,止痛而不化燥;津亏液伤明显时,可加芦根、乌梅等以生津养液;便干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等润肠之品;若兼肝阴亦虚,证见脘痛连胁者,也可用一贯煎化裁为治。

二)中医外治1.贴敷**:

常用穴位、药物和贴敷方法:常用穴:神阙,中脘,足三里。

特效反应区:背部脊椎两侧肝腧穴至脾、胃腧穴区域。辨证论治用药:

1)痰瘀阻滞,寒热错杂证:川芎、黄连、干姜、吴茱萸等中药各等份,研细末。

2)湿郁脾胃证:茯苓、苍术、薏米等中药各等份,研细末。(3)肝胃气滞证:吴茱萸,柴胡,佛手,延胡索等中药各等份,研细末。

4)肝胃郁热证:黄连、黄芩、柴胡等中药各等份,研细末。(5)脾胃虚寒证:

干姜,桂枝,吴茱萸等中药各等份,研细末。(6)胃阴亏虚证:石斛、麦冬、熟地等中药各等份,研细末。

操作方法:在调配好的中药粉末中加入适量凡士林或蜂蜜调成膏状,做成直径约1.5cm的药饼,用胶布固定于所选穴位上。

贴药后留臵8小时。敷药后局部**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

使用方法:分别选用上述各组药物,加适量凡士林调成糊状,4

臵于无菌纺纱中,贴敷于穴位,胶布固定。每次选1-2个穴位。每日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一般为3个疗程。)

2.灸疗。穴位选择:足三里、中脘、神阙、特效反射区(背部第九至第十一胸椎两侧1.5寸)。

灸法:艾条灸30分钟。艾罐灸30分钟。

操作方法: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3cm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处灸30分钟,至局部**红晕为度。

疗程:每天1次,每次2个部位;10天为1疗程,**2~4个疗程。

常用的腧穴和灸法足三里。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

灸法:艾条灸30分钟。艾罐灸30分钟。中脘穴。

主治:胃痛,反胃吞酸,呕吐,嗳气。灸法:艾条灸30分钟。艾罐灸30分钟。神阙。

主治:胃脘痛,腹胀,嗳气。

灸法:艾条灸30分钟。艾罐灸30分钟。

特效反射区:背部第九至第十一胸椎两侧1.5寸。

主治:腹痛,腹胀,嗳气,呕吐等。灸法:

艾条灸30分钟。艾罐灸30分钟。

疗程:每天1次,每次2个部位;10天为1疗程,**2~4个疗程。

3.其他:穴位注射、耳穴压豆**、微波**仪、红外线**仪、中频**仪。

三、护理(一)辨证施护1.环境与生活起居护理。

1)病房环境宜清洁、安静、空气流通,生活宜有规律,防止胃脘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

2)脾胃虚寒证室温宜略高;胃阴不足证喜凉恶热,室内宜湿润凉爽;肝胃郁热证室温可偏凉,光线柔和。

2.给药护理。

1)脾胃虚寒证中药汤剂宜热服,以驱寒止痛。(2)胃阴不足证中药汤剂宜温服、少量频服。(3)肝胃气滞证中药宜温服,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以细、软、少量多餐为原则,戒烟酒、浓茶、咖啡。忌食辛辣、肥甘之品。

2)湿郁脾胃证不宜进食甜味、性温热食品,不宜过饱,不宜进食生冷食物。

3)肝胃气滞证饮食宜清淡疏利,常食萝卜、洋葱、柑橘、大蒜等,忌食南瓜、红薯、土豆等。

4)肝胃郁热证饮食宜清淡,多予泄热之品,可喝绿豆汤、莲子汤等清凉食物。

5)胃阴不足证饮食宜细软多汁,少食多餐,可多食滋养胃阴之品,如牛奶、藕等。

6)脾胃虚寒者饮食宜细软、温热易消化,忌生泠瓜果,可服用生姜红糖汤,多食温中健脾之品,如山药、茯苓、苡仁等。

4.情志护理。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5.对症护理。

1)可配合穴位按压或针刺**胃痛,实证者取穴中脘、内关、足三里,用泻法;虚证者取穴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用补法,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2)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有无规律及伴随症状,如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二)健康指导。

1.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必要时推荐食谱,改善原有饮食习惯。

2.保持乐观情绪,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3.如出现疼痛,反酸、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4.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以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主要症状(胃脘痛及痞满)的记录与评价。按症状改善百分率=(**前总积分-**后总积分)/**前总积分×100%,计算主要症状改善百分率。

1)痊愈:症状消失。

2)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80%。(3)进步: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4)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50%。

5)恶化: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痊愈和显效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2.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前积分-**后积分)/**前积分×100%。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

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

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3.

内镜下胃粘膜疗效评定。

分别对胃镜下红斑、糜烂、出血、胆汁反流,花斑、苍白、血管显露、黏膜结节等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镜下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

1)痊愈:胃粘膜恢复正常。

2)显效:胃粘膜病变积分减少2级以上。(3)有效:胃粘膜病变积分减少1级。(4)无效:胃粘膜病变无改变或加重。4.胃粘膜组织学疗效评定。

分别对病理状态下慢性炎症、活动性、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病理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

1)痊愈:胃粘膜病理恢复正常。(2)显效:

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2级。(3)有效: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1级。

(4)无效:胃粘膜炎症程度无改变或加重。5.

量表评价标准。

以所采用量表(如sf-36、pro量表)的总积分及各领域积分前。

后变化进行直接比较判定。

二)评价方法。

1.入院时的诊断与评价:在入院1~7天内完成。内容包括评价标准的各项内容。

2.**过程中的评价:对中医证候学内容进行定期评价,每周进行一次。

3.出院时的评价: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价标准”中“中医证候学”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胃镜、病理组织学”评价。

三)疗效评价。

2023年专科实施优化诊疗方案,针对**难点,发挥中医特色**个体化**方案,将具有针对性的外**法联合使用,**胃脘痛患者300例,临床实践表明,充分发挥中医外**法优势,采用灸疗、贴敷、穴位慢性等方法进行辨证施治,能够提高疗效,体现在以下2方面:

1.改善症状。2023年**300例胃脘痛患者,实践表明对患者胃脘痛或餐后胃脘不适、渴不欲饮、嗳气、嘈杂、泛酸等症状缓解有明显疗效,**好转率达100%。

2.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的胃镜及病理表现。通过**前后进行胃镜检查。

五、中医**难点分析。

中医在**慢性胃炎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但临床使用中医药的**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问题如下:

1.少部分患者疗效不显著。临床实践表明,通过临床辨证论证,采用中医特色**个体化**方案较前提高疗效。

对于部分慢性胃炎患者腹部饱胀痞满症状的**部分患者能得到改善,但对少部分患者。

仍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2.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容易反复。慢性胃炎的致**素较多,其中与生活、饮食习惯及情志有较大的关系,患者在病情好转后,往往恢复原有的生活习惯,导致病情的**,所以本病长期疗效差,**率高。

3.通过胃镜下组织活检,提示部分合并胃癌前病变的患者,如何阻断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控制病情发展是**难点。

六、对策与思路。

1.针对部分患者疗效差,临床观察表明,通过中医设备诊察患者经络病变情况,对**工作有较好指导作用,利于医生辨识患者体质,更准确地进行辨证**。因而在进一步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中医诊疗设备、中医特色****优势开展诊治工作,并对此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掌握其发生机制及规律性,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

2.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加强健康宣教,完善健康教育处方,书写科普**,开展中医知识讲座,介绍食疗及养生方法,以我专科出版的中医防治慢性胃炎书籍为教材,宣传防病、养生知识,从而改善患者不良生活、饮食习惯,调节情志,降低本病的**率。

3.对部分合并胃癌前病变患者的**,应充分发挥中医内治外治特色,总结前期工作经验,深入开展临床研究,继续发掘中医外**法,将中药内服与外**法结合,调节体质,以期提高患者抗病能力,控制病情发展。另一方面,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给予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心理调节多方面指导。

2023年慢病计划

五 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工作。根据2010年慢性病社区防治工作的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依据相。一 防治计。关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程度,制定2011年慢性病防治计划以及。1 3月。划。防治措施,切实可行 突出防治重点,于3月底前上报市站。1.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点建设 市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

2023年慢病总结

珠山镇卫生院2012年。慢性病 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总结。自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 高血压 2型糖尿病 及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项目自开展工作以来,在县卫生局及三个项目办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 年版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及三个项目办各类文件精神,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慢病管理考题

2017年河南省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转岗考核。慢病管理站。姓名单位准考证号成绩 患者女性,65岁,因 左侧肢体无力伴头痛 恶心 呕吐1天 就诊于当地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脑出血 2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给予 后病情稳定,后转入 科行 20天后出院。今日来社区中心就诊,请你根据患者提供的病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