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读后感

发布 2023-11-24 21:50:02 阅读 2220

《怀疑与学问》读后感。

由顾颉刚先生的“怀疑”所想到的。

一是怀疑固然重要,但怀疑的动机更为重要。怀疑,必须是为了一个合理的目的。如一个人想考证“三皇”、“五帝”的可靠性,并非是因为别人都说有这么几个历史人物,而他偏偏想出出风头、故意与别人对着干,便去证明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这几个帝王,对这种做法可就不敢恭维了。

戴震怀疑《大学章句》的解释正确与否,决不是为了故意去洁责朱子,以逞一时之快。因为治学必须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怀疑也要“疑之有道”,―即确实是为了“真理”,为了学问而疑,否则做出来的学问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我们不难看到有这样一批“怀疑家”,他们对什么事都喜欢疑神疑鬼,更有甚者是在进行恶毒的猜忌。

如在鲁迅研究界,总有那么几个人在进行着一些莫名其妙的“怀疑”,最无趣的就是说鲁迅与周作人的反目主要是源于鲁迅与弟媳的暖昧关系。这是不是无稽之谈我不知道,但我总不明白进行这种“怀疑”对鲁迅研究有什么意义?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就更不用提了。

这批“怀疑家”确实比谁都会“怀疑”,可他们的怀疑要么是故意标新立异造成轰动效应,要么是胡乱猜忌,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总之都是与严谨治学的“怀疑精神”不搭边的东西。对于这种怀疑,无论是“为人”还是“为学”,我们都不需要。

我要补充的第二点是,现在的中学生如何在“怀疑精神”上作一个突破?众所周知,现行的中学教育体制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弊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封闭性”,这是指现在的中学教育无论是道德灌输还是对历史、艺术的阐释都在沿用一些逐渐跟不上时代步伐的理论框架,其无论扯到**都会有一种政治层面的回归或固定观念的落脚点。这些东西究竟正确与否我不知道,但它确实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因为既然一切都有一个大的前提,而这个大的前提是不容置疑的,早已盖棺定论,那么,所有的怀疑又有什么意义?因此我想说的是,尼采敢说“上帝死了”,鲁迅敢判定几千年的儒学传统是“吃人的礼教”,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敢跨越某种“大前提”去思考人类自身的命运和未来呢?或许只有在思想上作出这种突破后,才能在学术上有所收获。

当然,我们的突破必须是对于学术领域而言的。

对于顾领刚先生的“怀疑”,值得我们去开掘的内涵还有很多很多。

怀疑的学问。

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却固执地要坚持怀疑的态度,那就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你听到某种学说但是怀有疑问,然后就去查资料。但是资料的解释中用了更多的你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和学问,于是你只好接着查下去。

这样一来,你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在这些书堆里疲于奔命。或许你能找一个专家来帮你解惑,但是专。

家的指点就一定可信吗?最终你的怀疑只能不了了之。因此如果你不是真的要做很深的钻研,那么你怀疑的尺度尽可以放松些。

所以,“我们不论对于哪几本书,哪一种学问”,大可不必像顾领刚先生说的那样,每一件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的三步。既然你没有能力来解决掉你的怀疑,那么你的怀疑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盲从或迷信固然不好,但是做无用功也是不理智的。

所以,怀疑也是不能太较真儿的。有好多时候你姑且相信就是,比如你最好不要怀疑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而不是三或者别的数。有好多的知识只是人们为了研究方便而做的规定,这种情况下怀疑只会让你限于思维的混乱当中。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相应的知识而放弃了怀疑,怀疑意味着追求。只有当你怀疑之后想解决疑惑却又无力解决的时候,你才会主动去了解相关的知识,去学习相应的技能。比如像文章中的“腐草为萤”,如果你不相信,完全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生物书籍而知道萤火虫繁殖的习性,这样在揭开谜底的同时你还学习到了知识。

总之,怀疑也有学问。我们不能盲目地怀疑,也不能放弃怀疑。

内容仅供参考。

怀疑与学问讲解习题

怀疑与学问 复习。一 谋篇立意。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二 文章脉络。全文共6段,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第二部分 3 5 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

说话的学问读后感

说话的学问。读后感。男人终于说实话 内容简介 男人是女人一辈子的难题,女人是男人一辈子的功课。本书是一部随笔集,elle 嘉人 人气专栏作家 台湾得奖专业户张国立十年艰辛创作,以真实的状态 幽默诙谐麻辣的文字,具体 形象 细腻地刻画了男女之间的差异,帮助你从一些思维的习惯和定式中跳脱出来,把那些原本...

培根论学问读后感

读书为学底用途是娱乐 装饰和增长才识。在娱乐上学问底主要的用处是幽居养静 在装饰上学问底用处是辞令 在长才上学问底用处是对于事务的判断和处理。因为富于经验的人善于实行,也许能够对个别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加以判断 但是最好的有关大体的议论和对事务的计划与布置,乃是从有学问的人来的 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