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科学一课一练实验题苏教版

发布 2023-11-16 15:25:03 阅读 7400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

一)研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实验名称。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黄色水彩笔、白纸、橘黄色的透明纸。

实验方法。1.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2.在白纸上覆盖上一张橘黄色的透明纸。

实验现象。透过橘黄色的透明纸不易发现白纸上的黄色鱼。

实验结论。鱼身上的黄色与透明纸的颜色很相似,所以会起到保护作用。

二)科学**:通过实验寻找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实验名称。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实验材料。三张纸巾、一张蜡纸、一杯水、一块塑料布等。

实验过程。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卷起来,都放在塑料布上,放置在窗台前。

2、一小时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

实验现象。平铺的纸巾。

最干,(卷起来的纸巾。

居中,用蜡纸卷起来。

最湿。实验结论。

这说明仙人掌这种独特的外形特征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

的储存水分)。

三)完成点燃花生米的实验,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研究内容:点燃花生米,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实验材料:火柴(打火机)、细铁丝、花生、小烧杯、软木塞、水等。

实验方法:1)用细铁丝或针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软木塞或橡皮泥上;(2)点燃花生米,加热适量水;(3)花生米燃烧完后,测一测水温。

实验结论: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四)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实验名称。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实验材料。吸管、剪刀、胶带、纸筒、橡皮筋、米尺、记号笔等。

假设。能量越大,吸管火箭飞得越高。

实验方法。1.制作吸管火箭,注意安全,不要乱扔剩余的吸管;2.

将吸管模型放到发射器上,在吸管下端标记(0刻度),然后往下拉吸管火箭,用记号笔在吸管上以厘米为单位依次标上刻度;3.在发射器边放置米尺,调整米尺的零刻度;4.把吸管火箭放到发射器上,将吸管火箭模型拉到1厘米处,发射,借助米尺,观察火箭上升后的高度,并记录。

注意火箭吸管不要对着其他同学。5.重复以上过程,认真做好记录。

实验记录。橡皮筋拉伸。

长度(厘米)

火箭发射高度(厘米)

高度1高度2高度3平均高度。

实验现象。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我发现:橡皮筋拉得越长,火箭飞得越高,橡皮筋拉得越短,火箭飞得越低。

实验结论。橡皮筋拉得越长,能量就越大,物体运动就越远;橡皮筋拉得越短,能第1页/共3页。

量就越小,物体运动就越近。

五)实验内容:用尺子挑报纸的实验。

实验材料:报纸,尺子等。

实验方法:(1)在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2)轻而慢的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3)快而重地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1)慢压时,能翘起报纸;(2)快压时,报纸哪怕是破裂,也不会轻易被抬起。

我的解释: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下,是上下大气压相等,从而能翘起报纸;而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入纸下,作用在纸上的向下气压远大于纸下向上的气压,所以报纸哪怕破裂,也不会轻易抬起。

六)研究问题: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冷水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金鱼会有生命危险吗?为什么?

我的假设:小金鱼不会死。

实验设计:1)实验器材:

小金鱼、试管、试管夹、蜡烛、水等。

2)操作步骤:

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观察小金鱼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3)我的结论:

小金鱼没有死。

4)为什么会这样?请解释。

答:金鱼不会有生命危险。试管内的小金鱼之所以能够存活。

一是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二是加热的位置在试管的上端;三是热的传递方向主要是向上。小金鱼虽然能存活,但能持续的时间不长。如果改变加热的位置,或者将试管尽可能平置,金鱼就会处于危险境地了。

七)研究问题: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用力往纸杯里吹气,“气垫汽车”能开动吗?为什么?

1)我的假设:

气垫汽车能开动。

2)实验设计:

实验器材:剪刀、纸杯、餐盒等。

操作步骤: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用力往纸杯里吹气,观察“气垫汽车”能否开动。

我的结论:气垫汽车能开动。

3)“气垫汽车”能行驶的秘密是什么?请解释。

答:气流进入杯中后受纸杯壁的阻挡向后下方吹出,向下方的力托起气垫汽车,向后方的力推动气垫汽车前进。

八)在同样生长的小草上盖着一个瓶子,为什么结果就是不一样了呢?

1)瓶子改变了小草周围的温度和湿度。

2)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答:因为盖上瓶子后小草周围的温度和湿度将会上升,有利于小草的生长。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小草一旦得不到充足的二氧化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反而会枯萎。

第2页/共3页。

九)填写下列实验发生的现象,并解释。

1)轻而慢地向下压尺,看到的现象是。

报纸能很快的翘起。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下,使上下大气。

压相等,从而能翘起报纸。

3)重而快地向下打击尺,看到的现象是。

报纸不会被轻易的抬起。

4)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入纸下,作用在纸上的向下气压远大于纸下向上的气压,所以报纸哪怕破裂,也不会轻易抬起。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2024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十)填写下列实验发生的现象,并解释。

1)向瓶壁浇热水,看到的现象是:

有气泡从吸管中排出。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向瓶壁浇热水,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从吸管。

中排出气泡。

3)再向瓶壁浇冷水,看到的现象是:

水经过吸管压入瓶中。

4)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向瓶壁浇冷水,空气受冷体积收缩,压力减。

小,瓶外空气的压力大于瓶内空气的压力,从而将水经过吸管压入瓶中。

第3页/共3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科学一课一练实验题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一 研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实验名称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实验材料黄色水彩笔 白纸 橘黄色的透明纸实验方法1.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 2.在白纸上覆盖上一张橘黄色的透明纸。实验现象透过橘黄色的透明纸不易发现白纸上的黄色鱼。实验结论鱼身上的黄色与透明纸的颜色很相似,所以会起到...

六年级下册科学一课一练实验题教科版

1 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1 手握勺子顶端 2 放外焰加热 3 眼睛不能靠勺子太近 4 加热结束不能用手去摸加热部分 5 加热结束后把勺子放在盘子里 6 在观察白糖变化的同时还要观察蜡烛的变化。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由...

六年级下册科学一课一练实验题教科版

1 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1 手握勺子顶端 2 放外焰加热 3 眼睛不能靠勺子太近 4 加热结束不能用手去摸加热部分 5 加热结束后把勺子放在盘子里 6 在观察白糖变化的同时还要观察蜡烛的变化。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