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点下塑造新课堂。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课堂,如果能认真研究课堂,把握新视点,加快课堂转型,教师能更快地成长。正如书中所说,课堂转型是一场“宁静的革命”,教师需要静心审视课堂教学,重新认识“学会做人”这一学校教育目标,转变传统“教与学”的关系,开创不同的新型教学形式课堂,在教学中更加突出“核心素养”。
初读《课堂研究》一书时,我注意到书中有很多诸如“对话性实践”、“现象场”等高度概括的专业性教育词汇,它们为此书增添了不少高冷的气息,同时也令我感受到自己理论知识实在贫瘠,才会如此少见多怪。慢慢地往后读,我才逐渐熟悉它的语言特色,并且浸润到了这本书的风格之中,在一段段具体化的阐释下,我大概能够明白一二课堂研究的要点所在。基于建构主义知识观,课堂须注重学生认知、经验、能力等素养的生成性。
课堂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传统又常见的授课方式是“灌输式教学”,虽然现状比过往教师“一言堂”好得多,会放一些空间和机会给学生说一说,练一练,但我觉得依然会有不少教师和我一样认为大部分灌输式的课堂更好掌控,也似乎更有“效率”。然而书中“指出‘对话式教学’的采用或许有损于教师上课的效率,却无损于学生学习的效率”。
课堂的组织形式要依靠对话式,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多学习经验的累积?
具体如何组织交互式新型课堂呢?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学习、自主学习、协同学习等多种模式刷新学生的实践力,让学生的行为从死板地堆砌被授予的知识量转变成有效地运用种种资源,在过程中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早有耳闻“问题学习”,即洋气的“problem-based learning”,详细地解释下,就是以课题为本位,学生围绕一个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复杂问题展开的学习活动。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能把“知识由教师传递”的认知主义接受式学习观转变为“知识由每个人自身同伙伴协作构建”的建构主义能动学习观,增强“这是我的学习”意识。教师在此过程中担任着“促进者”的角色,从旁协助学生,提出支援问题引领学生明白“这种活动同我们有什么关系?”、这种活动对社区和整个世界具有怎样的意义?
”不得不说,这种课堂组织方式需要教师动员学生在课前有效开展小组学习,充分搜集资料,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发挥出这种模式的优越性,激发出学生更大的成就感。问题学习本身又是比较综合的,视点需站立在统筹学科所有单元或者统筹几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组织安排。第二种模式就是自主学习课堂。
面对着班中两级分化较大的现象,我认识到“自主学习”是缩小学生学力落差的有效方法。这一方法要注重让学生自我调控,不断开展自我观察、判断和反应,针对自己的情况,与同伴和教师交互推进学习进展。班集体的组织生活也有利于“协同学习”的有效开展,虽然我在班中有分学习小组,但小组成员的独特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细化,讨论的活力有待再深入激发。
从以上三个视点,我们可以观察到课堂有着明显的转型,从“知识传递”转到“知识建构”,这都是未来课堂的美好样子。
除了“反思性实践者”的身份,教师在学校的鼓励下也要多处努力。就学校层面而言,教师不仅要组建学校“学习共同体”,还要增强“同僚性”,在教学评议时注重观察“学生学到了什么,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同时也要多叙述通过课堂观摩“学到了什么”,开展互相间的有效学习,实现真正的民主讨论。
研究课堂,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更经得起时间和他人的研究。
课堂行动研究心得体会
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分为开放性的和定向型的。开放性研究过程是先制定行动方案,在教学中实施方案,实施中根据观察和反馈调整计划,分阶段有计划的。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进行反思和评价,最后撰写行动研究报告。定向型研究报告是发现一个新观点或新方法,制定实施方案并实施,实施中根据观察和反馈调整方案,分阶段有计划...
课堂观察与研究心得体会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晋江市教育局组织的试岗期教师培训,福建教育学院的李君教授做了 课堂观察和研究 的报告。她根据自己的研究,结合真实的教学案例详细地分析,把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些教育教学理念和手段传授给我们这些刚刚入职两三年的新教师,可谓一顿精神饕餮。虽说一整天下来内容很多,但收获还是挺多的。下面我就学习...
“融错课堂”实验研究心得体会
茶房完小开展 融错课堂 实验研究心得体会。茶房完小教师 肖聪贤。5月15日 17日,我参加了茶房完小开展 融错课堂 实验研究课堂教学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先后有茶房完小校长朱云老师 茶房完小副校长张寿昌老师 茶房完小高级教师字天宏老师和茶房完小年轻教师杨文勇老师 高国花老师 黄光璟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