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别的海岸《惜别》读后感。
惜别》读后感。
上大学以来,读了一些书,但一直没有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却又不得不承认,在读某些书的过程中,时常会被作者或其描写的事物打动,有时也会摘些段落或句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所产生的那种深切感受也一去不返,实为可惜,觉得还是应该加以记录的,不管写得有多烂,也能较真实地反映自己当时的心境。好多事,就是需要一个开始,那就从最近刚读完的《惜别》说起吧。
这本书,是本科辅导员在一次班会上安利给我们的,一起的还有《皮囊》,《皮囊》早在本科时就读了,但《惜别》一直拖到现在,想想时间还是过得真快,转眼就要上研二了。一直没有读《惜别》,原因倒不是时间不够,而是书开始就引用了大量的古文,实在是晦涩难懂,所以当时就放下了。暑假回来,图书馆依然在装修,无法借书,手头刚好又有《惜别》等自己花钱买的书,就决定先一一看完。
惜别》,与其称其为一本书,更不如说是作者止庵对已逝母亲的纪念,而我很庆幸在父母健在的时候看到了它。
书中,作者谈及了对死亡的理解,也提到了很多其他人对死亡的看法,比如孔孟、周作人、罗兰巴特等。回顾周围,身边的大多数人对“死亡”避之不及,甚至有些“谈虎色变”的感觉,好像忘了生者的每一天也是在倒计时(尽管不知道终点在哪)、我们也终将死去的事实。可正如“好多东西直到失去我们才懂得珍惜一样”(细想还是有很大不同,死亡,只能经历一次,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对“死亡”有所了解(即使浅显),我们才可能会留意当下,或者,至少走得更从容、更洒脱些吧。
在悼念亡者或安慰亡者亲人时,我们总会说些“希望天堂没有伤痛”、“他(她)只是去了另一个世界”诸如此类的话,说到底,还是因为不能接受他(她)死亡了的事实,幻想他(她)能继续存在下去,然而,又不得不承认:世界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死亡而停止存在,死亡仅对死者本人意味着一切结束,仅带给亲近的人“伤悲”,而这伤悲又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待时间再久一点,亲近的人及留有死者印象的人也死去后,先死者即完完全全被这个世界所抹去了,仿佛未曾存在过一样,实为残酷。但死亡可能就是这么一回事,任凭生者如何回忆、怀念,“死者将再也无从参与人间之事了”。
大多数文人,每每谈到“死亡”,总或多或少有些哲学的意味。但《惜别》最感动我的,是关于作者与其母亲共度的一点一滴,是作者在描写其永远无法弥补了的遗憾时那种深深的无奈:“母亲一生最后这一个时期,留下的话很少。
虽然16年前我曾经历过父亲病危、去世,待到母亲病势加重、无法挽回时,我还是不知道应该和她说些什么。我甚至故意待在自己家中,晚点去她那里;和她在一起也只是东拉西扯,尽量回避敷衍。我没有好好陪她度过最后一段时光,对她说些以后再也没法说出的话,听她说些以后再也没法听到的话。
我未能与母亲就关于她,关于我,关于我们曾经共同度过的岁月,关于我将要独自度过的岁月,认真交谈一次。这样也就使母亲丧失了对于身后予以关注、探望,以至于多留下一点什么的机会,如今回想起来,我对此深以为憾。不过,假如一切可以重新再来,我仍然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做得完满一点,理想一点”,“我想,这些应该都是母亲喜欢的。
继而又想,我为什么不试着在她生前与她有更多的共同爱好,为什么不能爱好她的爱好呢。或许可以使她活着的时候少些寂寞。而我现在体会到的那种欠缺什么而又无法弥补的寂寞,大概是所有寂寞之上的寂寞罢”。
作者止庵的描述可谓是极为准确,我在外婆去世后,也经常在想,为什么当时不多回去几次,回去为什么不能多陪陪她,可是,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任你碰得头破血流,也于事无补了。
作者也提到,有友人认为作者母亲所说的“生活得很高兴”实在可怜,因为在他人可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了。对此,我也有自己的看法,每个人的背景、生长环境等因素决定了他(她)对物质的追求会到什么程度,比如,在母亲还能享受生活的年纪,为其购置一套舒适的房子就是我目前所能想到的最大的愿望,但在某些人的眼中可能就根本不值一提,但由心愿达成的满足感或幸福感,就不见得比别人差(或许根本就无从比较)。止庵的母亲虽然在“文革”时遭到了不幸,但终得到平反,相对于全中国的母亲来说,其晚年不可谓是不幸福,比如,在母亲在世最后几年,作者经常陪母亲看***,偶尔还去外面看看展览,自己还在家中养了很多花,此外,还经常给在国外的女儿写信,心中提及了好多生活细节,琐碎而又丰富,着实令人羡慕,但作者止庵依然表示深深地遗憾,实在令人动容,我也应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另外,作者也在书中写到自己多次梦到母亲,并一一列举了梦的内容,虽然多是一些生活片段,有些连片段都算不上,但都是在对已逝母亲的低声倾诉:您已离去,我依然放不下。在外婆去世后,我也不止一次地梦到她,虽然明知她已经离去,但依然很开心,甚至会想,“死了又怎样,我照样不是能感受到她在我身边嘛”,当然有时候也会跟作者一样,从梦中哭醒。
我想,梦也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刻画得那么真切,足以令我们暂时相信故者还在啊,但其更神奇之处,在于“梦之无可把握,不是你想梦就梦,不是你想梦见什么就梦见什么,它总是不期而至。”
以上,就是目前关于此书的一些感受了,总的来说,这本书不应只读一遍,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应拿出来翻翻,我想,必会有新的收获。
惜别》读后感
惜别 读后感。尚且不论生死之隔,单单说起离别之事,就足以惹人伤感,更何况是与亲人阴阳两隔。当鬼门关成为无法闯过的难关,自此所有的遗憾仿佛都与你相关 当清明节成为不容忽略的一天,才越发真切地感受到一切为时晚矣。本书可算是作者的有心之作?相比闲适的随笔书评,惜别 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汇编成书,记录下寻常生...
惜别读后感
惜别读后感范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帮大家的惜别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开始对于 惜别 这本书感兴趣,是因为我很喜欢太宰治这个作家,于是便去看了。这本书以在仙台留学的鲁迅为原型创作的,以一位乡村老医生的回...
以朋友惜别的小学优秀作文
与朋友惜别的诗句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以下是由为大家整理的 与朋友惜别的作文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与朋友惜别的作文 一 五年,犹如流水匆匆而去 五年,好似利箭逝而难回。五年同窗的天空将因一场分班考试而消失,而逝去 看着共处了五年的同班好友,一股依依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