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样教语文》的读后感

发布 2023-09-12 16:36:50 阅读 5196

很多从教多年的小学语文老师或许都思考过同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或许你会说,不就是教孩子字词、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吗?

这样答复我不能说完全错误,但至少可以说这样教语文千篇一律,没有完全抓住语文教学的根。而要到达这一目标,不妨读读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那么,你一会进入语文教学的新境界。

这本书分为四辑,于永正老师分别从语文教育的根本、怎样教好语文、语文课的亮点和作文教学四方面,把自己对教育、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感悟两方面结合起来,用真实的教学案例,让读者一步一步了解他的教育观、语文观和学生观,启发老师如何更好地留住语文教育的根本,是一线老师践行语文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诊治自己课堂弊病的一副良药。

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时时刻刻思考一个问题,你的课堂给学生留下了什么?于永正老师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应该留给学生的是丰富的语言材料、较好的语感、流畅的表达、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是语文教育的根。

要落实这些,首先要善待学生,尊重呵护学生,点燃学生心中的梦想。因为每个学生都不是盛知识的容器,他们是“人〞,人需要尊重,需要爱的呵护,需要鼓励,需要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所以我们老师首先要有人文性,而且这种人文性要大于书中的人文性,做到这些,就是语文教学的最大成功;其次就是努力开发自己的课程资源,抓住读和写,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教,守住语文教学的“规律〞,如写字的规律是描红、仿影、临帖,朗读的规律是“跟我读〞,作文的规律是“读写结合〞,总之,就是要做到熟读、精思、博览、多做。

因此,语文老师要有“书写、朗读、表达〞等较好的根本功,要有书法、**、美术、舞蹈等方面的艺术细胞,这样的语文教学才会充满灵性,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如此重要的一个技巧,为什么会被许多老师无视呢?原因之一是一些地方的改革方向与课标脱节,而另一个原因那么是老师个人的素质问题。记的那是一次校乡交流课,我在乡下的一所学校执教,可是让学生齐读课文时,班级里出现的却是整体唱读的声音,学生不会停顿、没有抑扬顿挫,更谈不上感情了。

由此可以看出,老师的读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没有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整改,二是老师本人可能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所以,朗读技巧的学习是提高老师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老师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多听著名播音员的播音、名家朗诵等,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像于老师说的——读出人物的轮廓、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读出人物身份和性格等,让自己的语文课堂也有“亮点〞。

平时我们上公开课,遇到生疏的学生,都害怕学生不配合自己。于老师告诉我们,其实我们的想法是错误的,课堂上应该是老师配合学生,帮助学生学习,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配合〞他们,用耐心与和蔼的态度启发点拨他们,真诚地鼓励他们,这种配合,进一步说就是对学生的爱,对语文教学的热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效劳于学生的大教育观。当然,光爱学生还是不够的,爱要建立在课前“备学生〞的根底上。

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思维特点。教材中哪些地方要讲,哪些地方要点拨,哪些知识要补充,哪些方面要拓展,都要细细思考。

同样是背诵、朗读,学困生到达什么程度?设计的课堂提问难易是否适度?甚至连哪些问题由学困生答复都应该考虑。

对全体学生的关注,在备课时就要胸有成竹。

在于永正老师看来,教语文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精讲、多读、多写,引导学生养成读写的习惯。他把四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凝成了一句话: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这是于老师一生的经验总结,也是整本书重中之重的地方。

融入“五重〞的语文课堂,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展了学生()的特长,改变了对“差生〞的看法,所以,每一个学生在他的课堂上感受到的是快乐,而且得到了应有的进步和开展。那么,五重教学的核心点表达在**呢?

重情趣是告诉我们,教师的课堂要多一些人文精神,即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一句话,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把学生培养**。情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

只有充满情趣的课堂,才能鼓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

〞但凡告诉的东西,都比不上自得的好。重感悟的过程,一定要遵循一个规律,让学生多读多想,在读正确、流利的根底上品味赏读、微观**,这时候,是最能考察一个老师个人素养的时候了。注重积累,不仅包括学生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丰富学生大脑中的“心理词典〞和“词条〞,为学生的理解和情感成长做好铺垫。而由读到写的迁移,那么要先从仿写开始。从小的方面说,根据课文进行片断仿写,如写一段话,写人物的外貌,写一段场景,写与课文结构相同的一段话,用几句话把课文的意思概括一下等。

从大的方面说,仿写整篇文章的写法、表达方式等,这些读后的迁移训练,都会为学生的作文打下坚实的根底。以上四点都要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前提下完成,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读书笔记的习惯、遇到生字查字典的习惯等。要少一些分析和讲解,以防学生养成过分依赖教师语言的习惯,从而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学会运用语言。

于永正老师在教语文上也有很多小窍门,比方如何帮助学生少写错别字,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学相长等。“蹲下来看学生〞让他的课堂充满了幽默和微笑,他用自身扎实的语文根本功底,在听、说、读、写、书等方面为学生做出了典范。他的课,堂堂有亮点,节节有光荣,或朗读、或导入、或关键词句的解析、或指导学生的书写,都能赢得学生的佩服、尊敬与爱戴。

在他的引领下,学生在阅读中锻炼了写的能力、读出了人物的身份、性格、年龄和思想感情,读写结合真正落到了实处。

好文章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于永正老师的这句话,不但是他作文教学的总结,也是他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他的作文课,随阅读教学之风悄然潜入孩子们的习作,又从生活的源头活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既有“润物细无声〞的细腻,又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厚重。

读此书,你会大彻大悟,好课堂、好语文老师,必须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像于永正老师那样躬身实践,那么,你的课堂也会更加鲜活、更具有感性。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我怎样教语文 读后感范文。语文的本质,说到底无非是读和写。读既包括默默地阅读,也包括大声地朗读。于老师说,语文教学的 保底工程 就是每个学生都能准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连学过的课文都读不流畅的学生,语文水平百分之百的低下,原因很简单 因为他的语感不好。文中于老师举了一个例子 一个叫杨鸣的男生刚转到于老...

《于永正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读后感。这个寒假,我认真地读了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一书。这本书主要是写于永正老师对语文教学的阐述。此书分四辑 第一辑,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 第二辑,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第三,语文课堂教学的 亮点 在 第四辑,关于作文教学。读完这本书,我感触良多,从中也得到了不少启发和...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读后感。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读后感。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时,是在于永正老师去世一周之后,只看书名,我以为是一位资深语文名家从专业的理论角度向读者阐释语文之教法,对于高深的理论性的东西,我内心有些抗拒。但真正翻开时,才感受到这是名家作为一线教师立足生本课堂积累下来的最朴素又最难得的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