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读后感大全。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康德。
虽然显而易见地,道德在康德心目中的地位如此之高,但在实践中却常常有一种无奈。在当今信息**的时代,“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定律简直就是变本加厉地应验着。坏消息常常越离谱越能吸引眼球,越糟糕越有热度,于是坏消息便天然地带有幸存者偏差的加成,这更加深了公众的焦虑。
曾经“扶不扶”的讨论和医**件的频发都是具现的案例。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对道德的信任不免会动摇。这时读康德的思想,让我对道德有了一点新的认识。
人人都清楚法律是人在社会中最基本的行为红线,但是生活实践中,遵守社会公德才是人的基本要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生活中人人喊打的“小三”实际上没有触犯严格的法律,但是却会受到社会公德的谴责。其实大多数普通人都是在遵守道德的法则,这就是实践理性。
人在生活,人在活动,人从事的一切,都是实践;人的生活,人的活动,又都是由人本身的思维指导,这就是理性。无论一个人想要做什么,他都有自由去做,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受到道德的支配。
而康德的理论对我启发最大的一点在于,他解释了一个在实践中古往今来难以挣脱的矛盾宿命。一谈到道德,面对着现实的一地鸡毛时,人们却常常有种《堂吉诃德》、《白痴》那样的无奈。因为书中的道德面对现实中的男盗女娼,就好像堂吉诃德面对风车、梅什金面对娜斯塔霞般的无力。
这总是让人唏嘘不已。如何让如书中所说的“laudaturetalget”这种情况不再发生,仅1靠个人对道德律的敬重及不朽和上帝这两个悬设是不够的。“他受到赞扬,却死于冷漠”的悲哀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他所处的环境的殇痛。
人不是康德般有理性的人,也不是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认为的非理性的人,而是趋利的。正如任何时代都可能有汉奸,因为利益驱动之下,这只是个概率问题。或许只有能够让人意识到遵守道德法则对其有利反之而对其不利,这才能在此岸而不是彼岸建立上帝之国。
从我个人的角度,这种矛盾用康德的办法是很难化解的,我无法相信他所说的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把虚幻的“未来”的幸福寄托在下一世的希望上。但同时,我相信人的自由意志和自由实践本身就足够给人幸福,这种幸福感在这样的理性体系中,或许难以构成逻辑的合理,但是我坚信它确实存在。对一个仰望星空的人来说,探索到一点点宇宙的奥秘;对一个埋首田间的人来说,培育出新品种的高产粮食;这就是幸福。
这个概念引申出来其实正与君子书院“文质彬彬”的理念相契,但是又多了一点向内的力量。文质彬彬在于,做一个德行高尚,同时能积极向外互动的人。而康德的理想在于,做一个德行高尚,意志自由的人,还要做一个具有内化的强大动力的人(追求“至善”的幸福)。
这个自由的人在面对实践中的压力、环境的碾磨时,还能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追求。
或许这又是“新君子六艺”中情怀的一种新的理解。我曾经以为情怀只是在我完成了基本的生活实践之后,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现在看来,或许反而是这种内在的动力,在支持着一个自由的人顽强地在有限的自然生命中去搏击、去抵抗自然法则的束缚和限制,去实现、去贯彻一个人的自由的意志。
2总的来说,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让我一步一步认识到道德的崇高,道德的困境,道德的挣扎和道德的蜕变。而焉知道德的蜕变不是人的蜕变呢?
黑格尔哲学批判读后感黑格尔哲学导言读后感
黑格尔哲学批判读后感。黑格尔哲学批判读后感篇一。在黑格尔哲学庞大的论证体系中,精神向绝对精神的发展 自我意识。对终极知识的 这一思维的上升过程可以说是黑格尔整体逻辑的支柱。以下。从对于思维主体和对象的考察来研究黑格尔哲学思路的批判性和独断性。一 对思维的主体 精神的独断性与批判性考察。要对黑格尔哲学...
黑格尔的客观哲学的读后感黑格尔哲学批判读后感
乔治 威廉 弗里德里希 黑格尔 1770 1831 是18世纪末 19世纪初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卓越代表,在近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下是精心整理的黑格尔的客观哲学的读后感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黑格尔的客观哲学的读后感篇一。乔治 威廉 弗里德里希 黑格尔 1770 1831 是18世纪末...
优势谈判读后感
和下棋一样,优势谈判也有一套完整的规则。仔细读完这本书,才发现,书中的许多大道理都是由许多小事反映出来的,比方说,作者用自己女儿买车的经历来告诉我们怎么在极短的时间内赚到更多的钱等等。例子简单易懂,而且发人深省。作者正是通过一种比上面例子更为高深的建立关系的手段,摸透了作者身上所存在的价值,甚至能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