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正确认识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做出恰当的客观评价,给自己确立的理想目标较适合实际情况。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能理智地对待自我,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在运动中达到平衡。
2.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往往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保持自我,而且能接受他人,能认识到他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也能被其他同学所理解和接受,与其他同学较好的沟通和交往,使人际关系达到和谐的状态。
3.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大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而且能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4.具有顽强的意志。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较大的耐挫能力。在大学生活中,能够较长时间保持对某一目标的兴趣,并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5.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虽然也会出现悲伤、忧愁等消极情绪,但是不会长久,能很快地让愉快、乐观、开朗等积极情绪所替代。
6.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需要、动机、兴趣等各方面都得到合理的平衡发展。如果一个同学具备了这种健康的人格特征,那么,他将会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一种连续或交叉的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具有动态性。如果不注意心理保健,经常处于焦虑、抑郁心理状态,那么心理健康水平就会下降,反之,如果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或者寻求帮助,就会很快恢复到心理健康良好的状态。
二.心理卫生的等级。
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一)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要从多方面加以评价,主要是: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
1.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
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二)不良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
1.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2.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郁闷”、“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3.能自已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
这小部分人可以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三)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或偏离。它的特点是:
1.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如:
**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偏离)等等。
2.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情绪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
3.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能。
如:社交焦虑者(又名社交恐惧)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
4.需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心理咨询师的指导是必须的。
四)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特点是:
1.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成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等。
2.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如影响消化系统则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等症状;影响心血管系统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可出现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等。
3.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都不舒服”、“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4.需心理医生的**——此状态之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而**。心理医生对此类患者的**一般采用心理**和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手段。
在**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第五章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及其应对。
一.大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困扰。
扭曲的自尊——虚荣。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虚假荣誉,以期获得尊重的心理行为。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但好虚荣者不是通过实在的努力,而是利用吹牛、撒谎、作假、投机等非正常手段沽名钓誉。
消极的自觉——自卑。
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点。自卑,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悲观失望, 丧失信心等。在社交中,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孤立、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会大大加强,甚至以嫉妒、自欺欺人的方式表现出来。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
退缩的自主——从众。
从众是指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个人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自我保护行为。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过分从众的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缺乏主见,丧失自我,有碍心理发展。
**的自立——逆反。
青年大学生在**眼里是孩子,在孩子眼里是**。他们渴望在思想上、行为上乃至经济上尽快独立。这个时期,他们的智力发展虽已达到高峰,但阅历有限,经验不足,且情绪表现富于两面性,易感情用事,以至形成偏见。
如:对班干部工作的抵触,或是对正面教育和宣传表现出怀疑、不认同的态度,对社会和个人前途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态度等。
极端的自信——自负。
自负是个体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一种情感体验和情绪表现。自信是大学生重要的优秀品质,但自信过了度,听不进师长的教诲,听不进父母的嘱托,听不进同学的意见,一意孤行,那就会对自身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放纵的自我——任性。
任性是做事只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考虑他人想法的态度。如在人际交往中,不尊重他人的想法,一味地要求别人依自己行事;没想过自我克制,而一味要求他人对自己忍让;待人接物单从个人好恶出发。
二。如何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
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适度的自我控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加以培养。
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就是要全面地了解自我,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与群体的关系,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对自我有恰如其分的评价。“know yourself”可能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难解的谜。要做到正确认识自我,有以下几种方法:
—在经常的自省中认识自我。要经常检查自己行为和动机是否正确,行为过程有什么不足,结果如何,有哪些收获和缺憾及该如何进行自我调整。“吾日三省吾身”。
—通过他人的认识与评价来认识自我。个体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个体要超出自身来认识自我,必须通过认识他人,认识外界来进行。“以镜为鉴,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人不仅可以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我,还可以通过把目前的“自我”与过去或将来的“自我”相比较来进一步认识自我。
积极悦纳自我。
心理研究表明,心理健康者更多地表现出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而心理障碍者则明显表现出对自我的不满和排斥。人总要对自己有所肯定又有所否定,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要建立起二者动态的平衡。
应注意强化四个信念:
—只要真正付出努力,同等条件下,别人行,我也一定能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恰当认识自己,不苛求自己。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视自己的短处,扬长也要补短。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和失败是相辅相成的。
科学塑造自我。
—确立明确的行动目标。个体的行为是否有目的性,结果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有目标指向的行为要比无目标指向的行为成就大得多。
要做“自如的我,独特的我,最好的我,社会欢迎的我”。“自如的我”是指不要给自己提出力所不能及的过高要求,而是给自己设立只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独特的我”是指不要在模仿中失去自我,在接受自我的过程中,扬长避短,自在地生活;“最好的我”指立足于现实,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尽最大努力,达到最佳水平,满意地生活;“做一个社会欢迎的我”,是指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培养坚强的自控能力。在实现目标的路途上,既有各种本能欲望的干扰,又有外界**的侵袭。个体决定做某事时,常会产生各种对立动机的内部斗争。
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的自控能力,不能向自己的本能欲望低头。在“应该做”和“我要做”之间做出恰当的选择。
—塑造健全的人格。积极、和谐、健全的人格,对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着良好的生成和促进作用。
三.大学生常见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扰。
忌妒 西班牙作家赛万斯指出:“忌妒者总是用望远镜观察一切,在望远镜中,小物体变大,矮个子变成巨人,疑点变成事实。”忌妒是对与自己有联系的、而强过自己的人的一种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绪,是通过把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
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忌恨心理;当对方面临或陷入灾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贬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尔所说:“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心理卫生广播稿
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曾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与内涵,从不同角度进行过多方面的阐述与探索。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定义心理健康...
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总结
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总结面对高速发展的 21 世纪,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就人类自身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心理危机。作为学校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场所,让学生们适应时代的发展,完善自我 发展自我,使学生们的潜能充分的开发,让其人生更辉煌,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校在心理卫生建设上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
秘书心理学指导 秘书的心理卫生
一 心理卫生的概念及研究。一 健康的概念 考试资料网。指人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性。身体健康,精神无疾病。心理卫生概念 一切旨在改进和保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的措施。二 心理卫生的研究 考试资料网。心理卫生研究的国际化及其对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意义。二 对心理致病的研究 一 致病的生理机制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