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八

发布 2023-05-20 20:24:28 阅读 6095

题一。贷款行为中的非对称信息分析(一)

所谓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交易或者签订契约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这样一种状况。一般来说,这种信息非对称信主要引发两种后果,一是逆向选择,它是签约或者成交之前的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逆向选择;二是在签约之后由于行动无法考证而造成的道德风险。

非对称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事前非对称信息,好比说交易之前买者不知道而卖者知道的信息就是事前非对称信息,称之为“逆向选择”;第二类是事后非对称信息,也就是签订合同后,卖者或买者的违规行为,称之为“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从银行融资来看,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在现有模式下是无法克服的。这其中既包括了信贷合约签订前企业为获取银行贷款而隐瞒不利信息的“逆向选择”行为,也包括了企业在合约签订后无视或损害银行利益的“道德风险”.

由于信息不对称,借款人比银行更了解自己的资信、真实的贷款用途、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但他们往往向银行提供不充分或不真实的信息;同时在银行方面,一是由于客户经理没有能力或没有按银行信贷操作规程去了解企业借款的真实用途和实际经营状况,也没有对企业领导人事质以及银行本身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等进行认事分析;无法把握贷款的风险;二是客户经理了解贷款风险信息但没有充分地向后台决策层反馈,致使后台决策层没有充分掌握有效的信息来支持决策。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决策导致了“逆向选择”——很可能误选了资信较差的客户。在我国,由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间尚短,资本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筹资渠道狭窄,加上国有企业自有资金过少,民营企业资本积累不足,企业的发展过分依赖银行贷款。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后,由于担心归还后不符和银行的贷款条件而难以再获得贷款,从而产生收入后不及时还款,将短期贷款挪作固定资产投资,短贷长用,使银行的贷款失去监控难以收回。

解决银行融资中不对称信息的对策是:一是借助**和非市场力量,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企业恪守信誉、全面及时地向银行披露信息;二是依靠利率来调配资金的供求,以防范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三是强化风险责任制,促使所有信贷人员都认真负责,认真收集和分析信息;四是完善银行信用评估体系,分门别类地对企业、个人等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评定;五是建立有效的信贷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减少决策失误和确保管理有效;六是由“内部人”主动承担局外人因信息缺少而承担的一部分风险,从而降低局外人的期望回报,进而降低内部人的运作成本;七是有效利用中介机构的专业评估功能,为决策提供依据。

信息不对称在银行信贷中是非常普遍的,它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大大破坏了我国正常的金融秩序。因而,只有缩小银行信贷中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才能提高融资绩效,有效降低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率,保证金融体制的良好运行。

贷款行为中的非对称信息分析(二)

所谓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交易或者签订契约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这样一种状况。一般来说,这种信息非对称信主要引发两种后果,一是逆向选择,它是签约或者成交之前的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逆向选择;二是在签约之后由于行动无法考证而造成的道德风险。贷款者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即有关借款者的信誉、担保条件、项目的风险与收益等,借款者比贷款者知道的更多,具有信息优势。这种情况使贷款者在借贷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影响了市场的有效运行,导致市场效率低下,甚至完全无效率。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设立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这也是金融中介机构为什么在金融市场中发挥如此重要作用的原因。

一)如何防止逆向选择。

1、向资金供给者提供那些正在为投资寻求资金的个人或者公司的详细信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

2、**管理以增加信息。**对**市场施以监管,鼓励公司披露真实信息,使投资者得以识别公司优劣。

3、提供抵押品与增加借款者的净值。只有当贷款者不能归还贷款,导致违约,使得贷款者蒙受损失时,逆向选择才会阻碍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抵押品,作为借款者承诺的当违约便将交付贷款者支配的财产,弱化了逆向选择,它使贷款者得以在借款者违约的情况下减少损失。

如果借款者发生贷款违约,贷款者可以卖掉抵押品,并用**所得的款项补偿贷款损失。于是,贷款者更愿意发放有抵押品担保的贷款,借款者也愿意提供抵押品,因为,贷款者的风险降低,将使借款者更能优先从贷款者那里获得贷款,更有可能获得较低的贷款利率。(二)如何防止道德风险1、增加净值。

高净值使得债务合约的动力一致。就是说,它使得借款者和贷款者的动机一致。借款者的资产净值越大,借款者按照贷款者的希望和意愿行事的动力就越大,债务合约中道德风险的问题就会减少,而公司筹款也就越容易。

2、监督和实施限制性契约。为了减少道德风险,可以在债务合约中写上限制该企业活动的条款,即限制性契约,来确保其贷款用于你所期望的用途上,并对其活动进行监督确保其遵守和执行限制性契约。限制性契约要求借款公司通过提交会计报表和收入报表的形式来定期提供其活动的信息,以便贷款者更易于对公司实施监督,降低道德风险。

3、发展金融中介机构,监督和执行契约的收益,减少潜藏于债务合约中的道德风险。

贷款行为中的非对称信息分析(三)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从事交易活动的双方针对交易对象以及环境状态的认识是很难相同的,其本质原因在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因此,人们对与自身相关的信息的占有量总是多于他人,即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含义有两点:

第一,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例如,在银企关系中,企业对自身经营状况、前景以及偿债能力的了解显然比银行清楚。第二,交易双方对各自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地位是清楚的,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缺乏相关信息,但可以知道相关信息的概率分布,并据此对市场形成一定的预期。

例如,银行不能确切知道每个企业的清偿能力,但能估计所有企业还贷的可能性,从而预见贷款的风险水平。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不对称信息在交易发生前后会分别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金融市场出现这两种情况就会降低市场机制的运行效率,影响资本的有效配置,造成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指的是:那些最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信贷风险的借款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找贷款最积极,而且是最可能拿到贷款的人。逆向选择的普遍存在加大了金融市场风险,降低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

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是私人信息的存在。交易双方达成合同时信息是对称的(至少双方都认为他们掌握对方的信息),但在合同实施中,一方缺乏另一方的行动信息(或者因为取得信息成本太高),这时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就可以利用这种信息优势从事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另一方利益的行为。道德风险普遍存在于以信用为基础的各种金融业务关系中,是造成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

如何防范和化解由于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引起的金融风险呢?

1、建立有效的信号传递机制,通过客观真实的市场信号传递有效的信息,使人们能用较低的成本甄别不同风险类型、不同收益水平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包括**市场的强制性信息披露和报告制度、**评级制度、企业和银行资信评估制度等,都是减少金融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式。

2、通过最优激励合同订立来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是指企业和银行的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制度,通过强化预算约束和经营约束,使其自利行为与减少金融风险的目标相一致。约束机制是指加强市场主体的内部风险监管机制,包括授权授信制度、信贷风险与资金交易风险管理制度,使风险指标化、数量化,按客观风险指标进行经济决策和业务监督。

在市场制度方面,应完善金融立法,严格金融执法。防范和化解信息不对称引致的金融风险还包括一系列相关措施的运用。

首先,**要从市场机制上和法制上采取措施,制止由于不正当行为导致的人为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金融交易和风险转移。要取消消息披露方面的一些限制,让新闻界以及独立的金融服务机构(包括会计、审计、资信评估等机构)自由、充分地发布金融信息,尤其是披露不正当行为,改善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其次,金融市场的稳健高效运行还需要先进的理论工具和技术手段作为基础。

最后,适时地引入具有“双刃剑”特征的金融衍生工具,在减少信息不对称、规避金融市场风险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当然,这需要我们从理论到实践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贷款行为中的非对称信息分析(四)

所谓“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互动双方中的一个当事人拥有私人信息,即关于某些信息缔约当事人一方知道而另一方不知道,甚至第三方也无法验证的信息,前者称为信息优势方,后者称为信息劣势方。该理论认为社会信息渠道多种多样,信息流动快捷方便,信息分布不均衡和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由此将可能引起经济效率降低,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在我国,信息不对称存在于银行、审批人、企业之间,根据银行信贷交易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银行与审批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二是贷款前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三是贷款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信贷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规避:

1.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以降低信息成本。

首先,健全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其次,疏通银行信息渠道,与国家相关部门如税务、***及央行的信息渠道相融合,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信贷决策支持系统。再次,提高银行信息识别能力,改善风险监测与控制的技术手段。

最后,建立长期可靠的信息互递。

2.改进银行信贷文化,建立有效的信贷激励与约束机制。

通过强化预算约束和经营约束,使信贷人员的自利行为与减少金融风险的目标相一致。一般来讲,在激励不足、约束过度时,信贷人员会选择消极怠工;而激励过分、约束不足时,则容易选择挺而走险。因此,对信贷要害部门的员工进行定期轮岗和不定期抽查,使员工的工资与绩效挂钩,真正使内外部风险控制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相融合。

3.完善社会信用环境,形成市场信誉机制。

首先,要建立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建全企业的信用档案、信用评级制度。被评级企业的责任和权益与信用档案之间的关系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其次,要使契约双方的利益都不受损害,重点要形成守信者得利益,失信者付代价的约束机制。

最后,要让第三方如**银行、法院、资信评审机构及新闻**对不正当的行为进行信息披露。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

1 什么是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如何看待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特点?答 合理有效的银行市场结构应当是既适当集中,又具有一定的多样化和补充性。实践证明,完全由小银行或独立银行组成的银行体系是缺乏竞争力的,因为小银行在市场竞争中抵御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垄断竞争才是银行业的合理结构。划分市场结...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

一 名词解释。1 危机。2 金融危机预警系统。3 对称信息。4 逆向选择。5 道德风险的概念。6 波及型传染。7 纯粹型传染。8 国际收支危机的 传染。9 国际收支危机金融传染。10 国际收支危机预期传染。二 问答题。1 金融危机的分类与判断标准。2 fr概率模型的干预原理。3 stv横界面回归模型...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

1 说明什么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及其主要理论解释 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 主要有三种 1 是传统的货币渠道。实际货币需求是实际产出和名义利率的函数。即 当名义货币 ms 增加 实际货币增加 名义利率 r 下降 实际利率r下降 资产 上升 投资i增加 总需求ad增加。2 是银行贷款渠道。银行贷款作为银...